作为地球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拥有的财富总值折合今日之四千亿美元以上,约翰洛克菲勒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既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也是慷慨大度的慈善家;既创建了托拉斯企业,也建立了现代慈善业的组织,更不要说他留给世界价值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这些都使得这部自传成为全世界投资者、成功人士和有志青年都争相阅读的经典传记。《人生回忆录(洛克菲勒自传)》讲述了约翰·洛克菲勒创业、经营、用人、拓展事业的经过及经验,他后来从事慈善事业的一些感悟等等以及他与其家族强大、富有的秘密,可谓是白手起家的地球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亲身讲述的财富神话,不仅教导我们怎样赚钱,也在教导我们怎样生活,是所有奋斗在路上的人都要一读的传记。
所有的财富传奇无疑都深藏着诸多秘密宝藏等待挖掘,《人生回忆录(洛克菲勒自传)》将带领我们走入洛克菲勒家族所缔造的神话背后。这是一部深入挖掘洛约翰·洛克菲勒内心世界和完整展现其人生经历与丰富商战阅历的作品,将洛克菲勒的经历与他的人生理念相结合,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
前言
第一章 难忘老友
当争辩遭遇资本
成功的喜悦
友谊的价值
景观设计的乐趣
第二章 生财有道
职业生涯的开始
人生第一笔贷款
恪守经商原则
百分之十的利息
反应机敏的借款人
为教会募集资金
第三章 标准石油公司
现代化的标准石油股份公司
面对新机遇
美国商人
第四章 石油行业的从业经历
国外市场
标准石油公司的创立
安全保障计划
为什么标准石油公司的分红那么高?
资本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资本管理
性格决定一切
收购巴克斯公司
关于回扣
输油管线与铁路
第五章 其他从商经历和经商原则
挽救陷入困境的企业
投资矿石生意
造船
聘用竞争对手
没出过海的船舶管理人
将矿石生意卖给美国钢铁公司
遵守经商之道
大恐慌时期的经历
第六章 赠予的艺术
富人的局限
最好的慈善
成功在于无私付出
慷慨服务他人
科学的调查研究
一次成功的外科手术
所有慈善活动的根本
慈善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慈善托拉斯——合作原则在赠予精神上的价值体现
罗马天主教慈善机构
来自四面八方的求助
紧密联系的慈善机构
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
威廉·哈珀博士
为何实行有条件的捐赠
慈善托拉斯
“您在该公司的职责是什么?”
“争取更多分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话让经验老到的律师都无言以对,不得不重新找了个问题接下去。
他对待工作的勤奋态度一直让我非常叹服。现在我很少见到他了,因为他总是很忙,手头有各种要事等着他处理:而我则像个跟生意八竿子打不着的农民,每天打打高尔夫、种种树什么的。不过,这些小事也让我过得忙碌充实,而且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
既然说到阿奇尔博德先生,我想在这里再次说明,关于我对标准石油公司的贡献,以及外界对我的赞誉,我实在愧不敢当。能够将一群能力出众的人团结到一起,并与他们并肩作战多年,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其实他们才是公司的中坚力量,那些艰巨的任务都是他们完成的。
绝大部分同事都已与我相识多年,所以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差不多每个月(有时候几乎是每周)都会有人打电话来,提醒我写信慰问刚刚失去亲人的某个老同事的家人。
最近我刚刚数了数过世的老同事的名字。名单还没有整理完,但是上面已经有六十多个名字了。他们都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多年来和我并肩作战,患难与共,一同经受了许多严峻的考验。当工作上遇到问题时,我们常常一起讨论、争辩、苦心研究,直到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彼此间能够开诚布公、坦诚相待,这于我实在是一件幸事。若非如此,我们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要让强势而个性倔强的人跟你达成共识绝非易事。我们团队的一贯做法是,在达成结论之前,要耐心倾听彼此的意见,开诚布公地讨论,把所有细节都摆到桌面上来敲定,最后才得出结论、制定行动方案。我们的工作团队中人员众多,保守者占了大多数。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成功人士多半是慎重而保守的,他们一旦面临灾难性事件就会遭受比普通人更大的损失,因此更懂得如何规避风险。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团队中也有~批锐意进取、敢于冒险的人。他们通常是公司里最年轻的,做事有冲劲,人数虽然不多,但在公司依然很有说服力。他们很有进取心,希望快速晋升、有所作为,即使工作再多他们也从不介意,而且都勇于承担责任。有一次保守派与激进派(或者该说是冒险派?)之间产生了冲突,那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那一次我站在后者一边。
当争辩遭遇资本
我的一位合伙人当时已经成功建立起了一家大型企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极力反对我们几个年轻人提出的公司改进计划。根据计划,我们打算对公司的运营范围进行拓展,资本预算为三百万美元,这并不是个小数目。我们针对这个项目商讨了无数遍,并和其他几位公司合伙人一起分析评估了所有的风险和收益问题。我们竭尽所能搜集论据,试图向他证明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为了获利,公司要想保住市场领先地位,这一举势在必行。这位老合伙人非常固执,他已经打定主意决不妥协了。在会议上,他“噌”地站起身来,双手插在裤袋里,昂着头,摆出一副坚决反对的架势,厉声喊道:“我反对!”
如果一个人在争论中不是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是一味死守立场,我只能对此表示遗憾。此时,他已经很难做出冷静的判断,思维也已经完全停滞了,只剩下顽固死撑。正如我之前所说,改革势在必行,这对公司来说性命攸关。不过我们不能跟老合伙人争吵,这无济于事。但我们几个人已经打定主意要使他屈服。我决定尝试另一种策略,于是对他说道:
“你是说,我们根本没必要花这笔钱?”
“对,”他回答说,“要花这么大一笔钱恐怕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现在完全没这个必要。
P4-P7
当一个人上了年纪的时候,总会忍不住要开始追忆过去,回首往昔的点点滴滴。我想人都是这样吧。那些过往的经历,是惊天动地也好,是不值一提也罢,都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现在,我也成了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头子,所以我也想讲一讲我的故事,讲一讲我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所结识的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群人。他们当中不乏商界精英,曾共同建立起了美国的商业王国,公司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这本书里所讲的故事对我个人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我记忆中最难忘的一部分。
一个人可能会为了避免成为公众话题(或者说,为了避免遭受公众的指责和攻击)而保护自己的隐私,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如何把握公开个人隐私的尺度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跟别人侃侃而谈自己的种种经历,人们难免会指责他自大狂妄;如果他对过往保持沉默,人们则会认为这是因为他做了坏事不能为自己辩白。这种恶意揣测反而更让人难以忍受。
我并不习惯将自己的个人生活公之于众。不过,家人和朋友们希望我能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这样或许能让人们对某些炒得沸沸扬扬的事情有些新的认识。我觉得他们的建议很有道理,而且我也可以借此机会重温过去,再次回顾那些曾经给我带来乐趣的故事,何乐而不为呢?
选择现在写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些炒得沸沸扬扬的事,哪怕有十分之一是真的,也会使曾经与我共事过的朋友们背上罪名。他们都是才能出众、忠实可靠的人,有些都已经过世了。对我自己而言,我本已决定对此保持沉默,只希望死后真相能够渐渐浮出水面,让后人做出公正的评判。但既然我还活着,既然我还能证明一些事情,那就有必要把话说清楚,对某些备受争议的事情做出澄清。我很清楚,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
所有这些事都关乎逝者的声誉,也会影响生者的生活。因此,在人们做出最终判断之前,有必要让他们了解事情最初的真相。
当然,最初开始写这些回忆故事的时候,我并未想过要把它们结集出版。这本书连非正式的自传都算不上,因此并没有顺序或章法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完整性了。
能够有机会畅谈过去,讲一讲与我相知多年、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和同事们的故事,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但我明白,尽管这些经历对我而言都是人生中最快乐的回忆,但长篇大论一定会使读者厌烦。因此,虽然我朋友众多,也正是有了他们的热情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事业成就,但是在这里我只能介绍诸多好友中的几位,无法一一列举,实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