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逻辑学来思考解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应该懂得一点逻辑学。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学入门书,用67堂生动、鲜活的逻辑常识课,带你走进一个妙趣横生、思想交锋的认知新世界。本书将枯燥深奥的知识,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故事进行解读。本书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常用逻辑思维、逻辑技巧的进阶、逻辑的谬误、逻辑突破等纬度出发,让你快速把原本枯燥泛味的专业知识变得简单又有趣。 本书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快速掌握严谨、缜密、清晰的思考方法,提升记忆力、创新力、想象力、执行力,从此告别无处不在的思维陷阱…… 目录 第一章:逻辑学基本原理:打开思维迷宫的大门 同一律:月亮就是月亮,绝对不是太阳或地球 矛盾律: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对 排中律:生存,还是毁灭,没有中间状态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理由的 第二章:常用逻辑思维:大脑再也不是一团糨糊 形式逻辑:它可以让人明辨是非对错 逻辑论证思维:概念和推理的运用 演绎思维:逻辑高手的思维模式 抽象思维:获取概念,揭露本质 类比思维:有比较才知不同 假设思维:说出“假如”的同时要能证明结果 组合思维:它能让人学会合作 判断思维:它能让人具备辨别力 系统思维:树立整体观念,着眼于全局 归纳思维:它能让人做事情有条不紊 归纳推理的三段论 第三章:逻辑的进阶:帮你感知思维的生长与变化 收敛思维:寻找正确的答案 博弈思维:斗智斗勇的出发点 求易思维:复杂简单化的做事风格 追踪思维:十万个为什么 求异思维: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 逆向思维:反其道而思之 侧向思维:条条大路通罗马 辩证思维: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第四章:逻辑的谬误:别让生活欺骗了你 否定前件谬误 肯定后件谬误 窃取论点谬误 假两难推理 诉诸人身谬误 民主谬误 因果谬误 预设谬误 稻草人谬误 滑坡谬误 诉诸情感谬误 合成谬误 基因谬误 第五章:逻辑技巧:练就全方位缜密思维 联想法:让思维更活跃 内省法: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质疑法:对与错都有原因 排除法:删掉错误项 填充法:构建框架的习惯 经验法:积累思想经验 多方面感知:消除思维盲点的秘密武器 直接认知法:面对面直接了解事物的优势 第六章:逻辑突破:突破逻辑博弈的瓶颈 “不傻装傻”的底层逻辑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内在逻辑 转换逻辑:说对自己有利的话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应变逻辑强的人善交际 以屈求伸,好汉要吃眼前亏 信任逻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二律背反,别被单一思维给害了 “顺路省力”的思维哲学 一次成功背后需要多次失败 钱财如流水,关于财富思维 双赢思维,做自私的好人 常识并不一定符合逻辑 第七章:逻辑学实操课:生活的迷幻阵困不住你 沟通:逻辑让你会说又会听 工作:逻辑让你做事高效 理财:逻辑帮你辨别投资陷阱 心态:逻辑让你处理问题更理性 社交:逻辑让你成为交际达人 情商:逻辑让你成为万人迷 逆商:逻辑让你拥有不断复盘的机会 想象力:逻辑让你学会创新 辨别力:逻辑让你看清谎言背后的真相 附录:逻辑训练练习题 序言 真正读懂逻辑的本质, 打开思维新世界 逻辑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认为逻 辑学是抽象的理念及晦涩难 懂的哲学体系,故而听到“ 逻辑学”这三个字就会望而 却步。难道,逻辑学真的只 是书本上躺着的理论,只是 学者、教授们口中深奥晦涩 的语言吗? 这本书想向读者传递的 是,逻辑学不仅是一门艺术 、一门学问,更是实实在在 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有趣 的实用法典,它是可以被所 有人运用的一门技巧。因为 ,我们所有人做事情之前都 需要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 需要带着“大脑”去做事、说 话,只有这样,我们所做之 事才有意义。 生活中实则处处皆有逻 辑,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看似 无关逻辑的东西,细细思索 ,实则逃不出逻辑的范围。 逻辑学作为人们进行思维都 能用到的思维工具,俨然渗 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 可以提高我们对问题的思考 判断能力。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 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 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 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 使人善辩。”显而易见,逻 辑对一个人的沟通、表达有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 的逻辑关乎一个人说出的每 一句话是否“得体”。实际上 ,逻辑学来源于现实,而大 师们发现了这套理论的现实 存在和意义,并进行了总结 升华,甚至用这套完整的理 论再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与学 习,影响我们的生活。作为 一名普通人,我们可能不会 像逻辑学大师那样对逻辑理 论运用自如,但是我们起码 要避免陷入逻辑谬误,以防 被生活欺骗。自己的思维逻 辑没有谬误,便不会给他人 带来不便;识别他人逻辑谬 误,就能避免自己受到攻击 。因此,逻辑思维是每个人 都应该学的一门必需之课。 很多人会认为在逻辑学 中,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和 频繁使用的象征性符号,他 们对这些内容十分反感。而 我们这本书是通过案例与理 论相结合,用最简单、有趣 的语言来给读者进行系统讲 解。 当然,要了解逻辑学, 是离不开逻辑的基本原理的 ,因为这些基本的原理是打 开我们思维的一把钥匙。文 中详细阐述了逻辑学的四大 基本原理,在了解逻辑学基 本原理之后,我们又对形式 逻辑、逻辑论证思维、归纳 推理的三段论等常用逻辑思 维进行阐述。除此之外,收 敛思维、求易思维等能促使 我们的思维达到更高的层次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 遇到一些逻辑谬误或者是犯 逻辑谬误。因此,我们对否 定前件谬误、肯定后件谬误 等内容做了剖析,避免掉入 生活的陷阱。 人是需要成长的,而成 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对逻 辑思维认知与感知的过程。 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系统 、严谨、精彩的学问,它足 以让我们具备分辨是非对错 的辨识力、着眼大局的技巧 、揭露事物本质的潜能。 既然逻辑思维如此有用 ,我们要如何练就缜密的思 维逻辑呢?其实,现实生活 中的逻辑技巧有很多,我们 可以利用联想法,让思维更 加活跃;利用内省法,实现 查漏补缺;利用排除法,删 掉错误项等。只要我们在日 常生活中,多使用、多总结 ,便会拥有缜密的逻辑思维 ,突破逻辑思维的瓶颈。 在了解逻辑思维之后, 我们会发现,逻辑学不仅会 影响我们的思辨能力,还会 对我们的情商、智商、逆商 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 一个伟大的人拥有缜密的逻 辑思维能力,而一个不懂逻 辑思维的人要想变得伟大则 十分困难。我们追求的或许 不是“生而伟大”,但必然是 “活得有意义”。 作者 2021年8月 导语 本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入门书,以逻辑小故事为线索展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让你决策更优质,思维更理性,口才更卓越,不让人误会和不解! 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保持理性、缜密思考的必备之书,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工作、学习都用得到的效率提高手册。 一读就能用的逻辑学!每天3分钟,快速提升个人内涵修养,让你拥有走向卓越的内在驱动力! 作者历时多年倾心力作,16开装帧,好读又好用!随书附赠逻辑思维训练习题,让你惊喜不断! 书评(媒体评论) 逻辑是人们在生活中寻 找满足其愿望的实际工具。 没有逻辑,我们的生活将十 分沉重,以致几乎是不可能 的。 ——著名逻辑学家、哲学 家 金岳霖 逻辑学是关于正确思维 和有效交际的理论,逻辑学 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 ,解决人们实际思维中的逻 辑错误。 ——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 家周礼全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 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 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 然不同的命运。 ——电影《教父》 当我考入阿姆斯特丹大 学时,物理系和哲学系正好 在一座楼里,所以我不经意 地选修了逻辑。对我来说, 这门神奇的课程让我大开眼 界,正是逻辑揭示了我们所 做的日常事情——谈话、推 理和论辩背后的精妙。所以 我爱上了逻辑学,并为此转 到了哲学系。 ——著名逻辑学家 约翰· 范·本瑟 精彩页 同一律:月亮就是月亮,绝对不是太阳或地球 我们在学习同一律之前,不妨先看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天公孙龙①骑着一匹英俊的白马趾高气扬地想要过函谷关。守卫说:“人自是可以过关,但是马可不行。”公孙龙说:“可是我并没有骑马啊,我骑着的是一匹白马。”守卫被公孙龙的话弄得一头雾水,茫然地问道:“难不成白马不是马?”公孙龙自信地回答说:“白马是白马,马是马,两者怎能相同?照你的说法,如果白马就是马,那这世间怎还会有白马和马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呢?”要知道马和白马的内涵与外延②可都是不一样呢!大家不妨想一想,公孙龙有没有偷换概念呢?公孙龙自然是没说“内涵”和“外延”这样的词语。毕竟那个时代,还没有成熟的逻辑学。但仔细斟酌,大家不禁会想,白马和马,内涵和外延的确是不一样的呀!公孙龙讲得很有道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毋庸置疑,公孙龙的的确确偷换了概念。他所偷换的,不偏不倚地正是“是”这样一个概念。守卫嘴中“白马是马”中的“是”所想表达出的内涵是“属于”,白马是属于马这一种类的范畴。而公孙龙“白马不是马”中的“是”所展示出的内涵是“等于”,或者说是“等同于”,白马自然是不能等同于马,两者之间不能直接画上等号。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白马真真切切地属于马这个种类。 这是不是很有趣?一个具有强大逻辑思维的人,可以使得沟通变得更加有效。生活中能够善意地“反用逻辑”,自是可以促成一番“幽默”;而以混淆是非为目的地反用逻辑,则成了“诡辩”。 我们再举个例子,不妨来说一说运用逻辑学如何产生幽默的效果。 你邀请朋友吃饭,朋友问吃什么,你指着不远处的路边摊说要请他吃麻辣烫。 朋友疑惑地问你:“你那么有钱!居然还请我在路边吃麻辣烫。” 你说:“我不在路边请你吃,难不成去厕所请你吃吗?即便我同意,想必你也不会同意吧。” 这样的回答不仅巧妙地化解了原本有些小尴尬的情景,还把话题变得轻松幽默。之所以这样的回答让我们明显地感知到这些“幽默”的元素,恰恰正是因为它与一般性的逻辑相违背,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它违反了“同一律”。不过这次所偷换的是论题而非概念。朋友想表达出的论题其实是:“麻辣烫好像不应该是钱人会去吃的食物”。而你却巧妙地将论题“偷换”成了“吃麻辣烫应不应该在厕所”。当正处于“思维不确定性”中的大脑中枢,接连不断地去违反逻辑思维的“同一律”,就会造成概念或者是论题等方面的混淆与偷换,而它他本身却并不自知。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是遵从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要想弄明白这个道理,就需要我们明白什么是同一律。 我们口中的同一律是逻辑学中四大基本定律之一。它要求人们能够自觉地去保持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论题的确定性。换言之,就是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在同一的意义上去使用概念与判断,而不能够在不同的意义上去使用概念和判断。俗语说,“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这些俗语便是符合同一律的要求,它们是相契合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张三成不了李四,李四变不成张三”,张冠李戴这档子事儿是不能被接受的;再比如,李树自是李树,桃树便是桃树,“李代桃僵”是不被允许的。这也就构成了人进行思维活动时需要遵循同一律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同一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同一的思维对象。我们进行同一思维过程时,思维对象需要时刻保持同一;当我们在讨论观点、回答问题,或者是对他人所提出的意见以及观点等进行有力反驳的时候,也同样要求各个方面的思维对象能够持续保持同一。 2.同一的概念。当我们大脑开始运行同一思维的整个过程中,要求我们应当把所运用到的概念去保持同一;不仅如此,当我们进行讨论、回答问题或者对其他所提及的意见、观点等回应、反驳的时候,其方方面面所运用到的概念也是要求保持同一性。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