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是民警正常工作的保证,而且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心理问题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要正确认知它,并以正确方法对待它。笔者从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已四年,接触了大量民警的心理问题,通过了解他们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的办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书。本书针对基层民警存在的心理压力,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使之具有通俗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以方便广大公安民警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与应对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作者 | 何贵初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是民警正常工作的保证,而且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心理问题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要正确认知它,并以正确方法对待它。笔者从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已四年,接触了大量民警的心理问题,通过了解他们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的办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书。本书针对基层民警存在的心理压力,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使之具有通俗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以方便广大公安民警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基层民警存在的心理压力,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使之具有通俗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以方便广大公安民警阅读。衷心祝愿广大公安民警能够从中获益,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拨开心理的迷雾,解开心理的锁结,疏通心理的淤积,造就成熟的人格,开发心智的潜能,发现全新的自我,走向更美好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人民卫士。 目录 第一章 揭开心理与心理压力的面纱 第一节 揭开警察心理的面纱 一、警察是什么 二、警察也是平常的人 三、警察也有心理问题 四、什么样的警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五、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第二节 揭开警察心理压力的面纱 一、什么是“心理压力” 二、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三、心理压力引起不同阶段的反应 四、警察要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心理是否健康,可进行自我心理评价 第二章 警察日常工作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第一节 消除悲观的心理压力 一、半夜的哭诉 二、悲观情绪为何被放大了 三、要相信自己,我能行 第二节 戒除冲动的心理压力 一、不堪回首的冲动后果 二、冲动是魔鬼 三、为何控制不住自己冲动 四、筑起你心中的防火墙 第三节 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 一、过度紧张会让你失去很多 二、认识紧张综合征的面目 三、自己为何容易紧张 四、教你保持轻松的心态 第四节 克服焦虑的心理压力 一、真是“瞎着急” 二、是谁扰乱了你的心境 三、看清焦虑的本来面目 四、送你浇灭焦虑之火的甘泉 第五节 甩掉自卑的心理压力 一、心中失落的太阳 二、人为什么会自卑 三、走出自卑的阴影 第六节 缓解压抑的心理压力 一、当警察心里很累 二、压力为何变成了压抑 三、如何缓解压力 第七节 战胜恐惧的心理压力 一、开枪后的恐惧袭上心头 二、恐惧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三、恐惧心理由何而来 四、开启你勇敢的心智 第三章 警察人际关系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第一节 融化冷漠的心理压力 一、一组冷漠的镜头 二、人为何会无情无义 三、点燃你热忱的心灯 第二节 告别自负的心理压力 一、“才子”自负酿后果 二、过分自负就是自缚 三、告别自负,回归理性 第三节 解除怨恨的心理压力 一、怨恨结出的都是苦果 二、怨恨是何物 三、怨恨情绪由何来 四、如何解除心头的怨恨 第四节 消除猜疑的心理压力 一、是谁搞我的“鬼” 二、猜疑是一服毒药 三、给你一服消除猜疑的良方 第五节 摒弃嫉妒的心理压力 一、嫉妒的故事 二、嫉妒是精神的肿瘤 三、人为什么会嫉妒 四、给一服“妙药”治疗嫉妒 五、如何使别人不嫉妒自己 六、如何与爱嫉妒的人相处 第六节 走出自闭的心理压力 一、“自闭症”立照 二、“篱笆”里的生活太难受 三、为何要筑起自己心理的篱笆 四、走出自闭的沼泽地 第七节 排除抑郁的心理压力 一、莫名其妙总感心理太疲劳 二、抑郁症是怎样形成的 三、赶走你的抑郁 第四章 警察高风险战斗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第一节 如何应对合法使用武器的心理压力 一、“我怕误伤群众,不敢用枪” 二、合法使用武器的心理压力分析 三、要熟悉使用武器的有关法律 四、在复杂场所如何使用武器 五、对不同犯罪嫌疑人的武器使用战术 六、强化民警使用武器的快速反应思维模式 七、依法使用武器一定要注意程序 第二节 如何应对战斗险境的心理压力 一、突然面对嫌疑人的枪口 二、“盲目硬拼”的心理分析 三、下列险境应“先屈而后发制人” 第三节 如何应对麻痹迟钝的心理压力 一、麻痹迟钝镜头回放 二、麻痹迟钝的心理分析 三、保持高度戒备心的时间段 第四节 如何应对孤身奋战的心理压力 一、“孤身奋战”的表现 二、“孤身奋战”的心理分析 三、培养遇案即报告的意识 四、遇案报告后应如何作为 五、谨防增援警力未到之前遭袭击 第五节 如何应对飞车追逐的心理压力 一、盲目飞车追逐的风险 二、警察在开车追逐疑车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三、追逐犯罪嫌疑人车辆的战术原则 四、迫停违法犯罪嫌疑人车辆的战术方法 五、嫌疑车辆被截停后的处置 第六节 如何应对“打不还手”的心理压力 一、“打不还手”现象质疑 二、被打警察不敢防卫的心理分析 三、警察在执法中“打不还手”的弊端 四、维护执法警察人身权利的意义 五、建立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六、依法进行必要的正当防卫 第七节 如何应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压力 一、处置群体性事件最大的心理压力是什么 二、明确认识“群体性事件” 三、必须树立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柔性理念 四、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五、公安机关必须明确强制处置的条件 第五章 警察身体健康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第一节 警察身体健康现状 一、警察身体健康透支现象严重 二、警察身体健康透支原因 三、警察更需要进行身心保健 第二节 自我心理保健法 一、自我暗示保健法 二、自我催眠保健法 三、身心松弛保健法 四、自我保健按摩 五、闭目养神保健法 六、有效防止脸部松弛的按摩法 第三节 治疗疾病的心理保健操 一、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心理保健操 二、冠心病患者的自我心理保健操 三、便秘患者的自我心理保健操 四、腰背肌肉疼痛患者的自我心理保健操 五、腿痛患者的自我心理保健操 第四节 食疗保健法 一、自制大补之品——固元膏 二、十大有益身体的健康食品 三、几种健康的日常饮食习惯 四、排毒又消脂的七大清肠食物 第五节 良好的心态是身体健康的前提 一、良好的心态的关键是要做到心理平衡 二、心态好,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三、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四、善于找出幸福点 第六章 警察婚姻家庭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第一节 如何应对教育好孩子的心理压力 一、警察心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该不该让学龄前的孩子提前学习 三、家庭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四、应该怎样批评孩子 五、不要将精神期待变为“精神虐待” 六、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七、教育改正网恋的孩子 八、重视治疗儿童多动症 第二节 如何应对婚外恋的心理压力 一、“婚外恋”的本质——男人重性,女人重情 二、女人如何应对想和你婚外恋的男人 三、男人如何应对想和你婚外恋的女人 四、丈夫有婚外恋,妻子怎么办? 第三节 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 一、如何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 二、男人应该比妻子更大度 三、夫妻矛盾的调适 四、构建和谐的婆媳关系 试读章节 一、不堪回首的冲动后果 2008年10月11日,哈尔滨发生“6名警察打死学生”的案件后,各种报道与评论充满了网络,舆论沸沸扬扬,对警察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对当事警察带来严重后果,其中主要伤害致死人者已被刑事拘留。笔者在此是从警察一方,来评论6名警察在此案件中心理上的失误。 哈尔滨警方公布了案发时的视频录像,事情的发生是当晚在酒吧门口,外出消费的6名便衣警察驾驶轿车过来时,速度较快,直接引发了与正在酒吧门口的林松岭等几名大学生的口角。从口角开始,发展到动手。谁先动手我们现在还不能妄下结论,但在视频录像看,这起事件可能源于死者对警察一方的反复挑衅和伤害,在适度忍让后,身着便装的警察一方由于无法继续容忍,遂集体还击,导致对方林松岭的死亡。 笔者的评论在于:在刚开始遭到几名大学生的口头攻击时,作为警察应该高姿态,不要以牙还牙,甚至还可以说些道歉的话。即使自己没过错,如果说声“对不起”,不仅能显示自己有修养,而且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平息对方火气的,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悲剧发生,这是最关键的。当然,如果对方继续耍横,升级为暴力攻击,警察可以依法防卫。依法防卫也是以能够制止对方的攻击为限度,而不是盲目还击。、此时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要让冲动造成防卫过当。本案中的警察可能在刚开始口角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冲动下把握不住自己的嘴巴而口头还击,结果双方的口角矛盾升级发展到双方的行为冲突,而警察方的防卫超出了必要限度,以致造成对方死亡的严重后果。 这起只因口角开始而后造成轰动全国的案子,不管法律最终给出什么结论,但对于6名警察及其亲属来说,已是身心疲惫,伤痕累累。 现实中,不少警察在关键的时候,控制不了自己而冲动起来,或与群众争吵,影响警察形象;或执法战斗中防卫过当;或乱开枪打死无辜。四川某县民警赵某在一次与群众的矛盾中,由于冲动而开枪打死10名群众,造成惊天大案。 二、冲动是魔鬼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培根说过:“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会一同毁灭。”一个人如果一时冲动,在毁灭他人生命的时候,也毁灭了自己。 冲动是一种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激情状态。例如,在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遭某种失败,或遭不公平对待,或个人自由受人干涉,或受人侮辱、造谣中伤、围攻谩骂等,都会使人产生冲动情绪。由于受不同程度的诱因刺激,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动情绪。诱因刺激小的,其冲动程度则弱,如对人瞪眼、发脾气、骂人等;诱因刺激大的,其冲动程度就强,如对人挥拳、抄器械毁物伤人,乃至杀人,包括自杀。冲动是一种短暂的激情状态,来得突然,也消失得快。然而,就在这种短暂的激情状态中,当事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往往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很容易酿成祸事。 因此,冲动是魔鬼,它会产生种种严重后果。 1.冲动往往产生攻击行为 冲动产生的攻击有两种行为方式: 一是直接攻击。警察受到刺激冲动后,最直接的反应是向发出刺激的人或物直接攻击。直接攻击虽可暂时发泄不愉快的情绪,但因攻击的结果会危及他人及财物的安全,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某民警刚从派出所调到刑警队,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在一次审讯某犯罪嫌疑人时,犯罪嫌疑人拒绝交代犯罪事实,无法及时结案。犯罪嫌疑人的“拒不交代”对某民警形成刺激,加上某民警怕领导对自己“办案能力”有看法,便沉不住气冲动了,用烟头烫犯罪嫌疑人,致犯罪嫌疑人全身102处浅度烧伤,构成犯罪。 “刺激”在我们的执法活动中是经常存在的,如果我们民警面对“刺激”控制不住自己,就会产生攻击行为。2004年5月30日晚,民警杨某酗酒后,驾车来到一公园内,查暗娼活动。他遇到一暗娼,暗娼嘲笑他说:“你们警察也想干这种事!”这句话刺痛了杨某。他恼羞成怒,猛然掏出手枪对准暗娼,一扣扳机,暗娼应声倒下死亡。据说,杨某平时不善控制自己,动不动就骂人、打人,甚至拔枪威胁别人,一出口就是一句:“你他妈的找死!老子毙了你!”暗娼一句讥讽的话,使杨某感到人格受到侮辱,立即引起他强烈的攻击反应,将暗娼枪杀。 还有一种情况,直接攻击的对象是自己。有的警察遭受严重挫折冲动时,就自暴自弃,绝望之余,进行自残或自杀。 二是间接攻击。间接攻击又称为转向攻击,指不直接攻击刺激自己的人或物,而将积压的悲愤情绪发泄向另一对象。例如,有的民警在单位受到领导批评,一肚子怨气不敢向领导发泄,压抑和愤怒情绪控制不住,就向工作对象即群众发火;或者回家迁怒于老婆孩子,老婆孩子就成了“替罪羊”。另一种情况是,当刺激来源不明,找不到确定的攻击对象,便把攻击目标指向不相关的人或物。例如,有的民警办案不顺利,或日常工作生活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使自身的情绪处于低谷,以致时不时燃起冲动的无名火。因缺乏具体攻击目标,于是在单位无端地便摔门踢凳子,或者对来办事的群众态度“生、冷、硬”。 2.冲动不但容易酿成祸事,还会损害自己的生理健康 冲动首先损害的是人的心脏。人在生气冲动之时,人体所分泌的压力荷尔蒙会使血压上升,使血小板凝结在一起,容易造成血管硬化,最后导致心脏病。例如,《内经》所说:“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所以经常生气冲动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还有可能使人猝死。三国时代周瑜,就是经不住诸葛亮的几次“刺激”,冲动而气死。 其次,冲动还影响人的腺体分泌。人在争吵时,开始时唾沫星子飞溅,逐渐就变得口干舌燥了。而且还会使人的唾液成分发生改变,即使最喜欢吃的东西,也变得味如嚼蜡。如果是年轻妇女经常生气冲动,影响月经,也影响乳腺分泌,特别是哺乳期会使乳汁减少,成分发生变化。另外,冲动发怒会伤肝,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冲动发怒也伤肺,生气时人呼吸急促,可引起气逆、肺涨、气喘咳嗽。冲动发怒还伤肾脏,使肾气不畅,易导致闭尿。 冲动发怒更伤神,使人心情不能平静,夜难入眠,精神恍惚。 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也影响极大。它破坏了人欢愉的心境,容易使人陷入连绵不断的不良情绪之中,使人整天心情烦躁,而且这种情绪比其他情绪有更强的感染性和蔓延性。发一次火,会引起连续几天的心情不好,影响与亲人沟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 P36-39 序言 警察职业是一个“社会刺激多元化”的职业。随着现代治安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治安任务的日益繁重、警务工作的超负荷、工作对象的危险性、工作时间的不稳定性,警察处于极度疲劳和高度紧张的高压环境之中。 一些警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能承受,有的甚至自杀。2007年8月3日,河南省某县公安局局长白某,就是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自杀。警察自杀的消息经常见于报端。 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是民警正常工作的保证,而且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正如一首歌里唱道:“生活像一条路,总有一些坑坑洼洼;生活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像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酸甜苦辣”总是难免的。我们要勇敢地跨过这些“坑坑洼洼”,就需要努力做好必要的心理调适,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调适不好,就会趴在坑里站不起来,缠在麻里走不出来,醉在酒里清醒不了,甚至铸成大错、留下遗憾。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心理问题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要正确认知它,并以正确方法对待它。中国自古就讲究养心养生。庄子有句养生之言:“虚室生白”,表面意思是说清除了杂物的室内会明亮起来,而真正的意思指清除了“杂物”的心灵会充满阳光。希望民警能够清除心中的“杂物”,塑造和谐的心灵空间。 笔者从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已四年,接触了大量民警的心理问题,通过了解他们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的办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公安民警心理压力与应对》这本书。本书针对基层民警存在的心理压力,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使之具有通俗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以方便广大公安民警阅读。衷心祝愿广大公安民警能够从中获益,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拨开心理的迷雾,解开心理的锁结,疏通心理的淤积,造就成熟的人格,开发心智的潜能,发现全新的自我,走向更美好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人民卫士。 何贵初 2009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