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京女警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北京市女警察协会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京市女警察协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联袂倾力推出!是第一部女警传奇!

揭开女警察的神秘面纱,解读女警察的内心世界!这是一部建国以来首次向社会公开披露首都女警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纪实作品,是一部反映首都女警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报告文学集,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收复女警的奋斗史、发展史、开拓史。

内容推荐

1959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周总理的车队从北京饭店前的岗台旁经过时,他掀开窗帘看到了正在值勤的叶淑珍,人虽然精神抖擞,衣服却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他随后就做了批示,警服要得体,女交警可以穿裙子。

他又是一笑,那笑和前一个笑已经变了意思,它们是不连续的两个笑。这个笑,比第一个笑迟疑的时间长了一点,她也面带微笑地跟老头对视着。这时就听老头说,看你这小姑娘这么好,我告诉你吧,这是炸弹!

从此,有梦想的刘雅诚“迷”上了DNA;DNA“锁”住了刘雅诚。面对疑难案件,当其他手段一筹莫展之时,她期待着DNA异军突起,成为破案的一柄利剑!这成了刘雅诚的又一个梦想。

吕淑娟拉着李春晖的手,流着泪高兴地说:“大妹子,信访成功了,我帮弟弟拿到赔偿金100多万!感谢你!感谢政府!以后如果您去沈阳或者路过沈阳,一定要去我家里坐坐!”

王北榆很快发现,在日常社会交往中,有人一听说她是法医,刚刚伸出来想握的手像挨了电击一样又缩了回去,并且下意识地擦擦手。这让她感到不解:竟然还有人歧视法医?

刘小力不服啊,他腰里头缠着炸药,不是没防着啊!可这么漂亮的女司机,居然是警察,他做梦也没想到。

在前山埋伏的带队领导率领其他刑警包抄过来,看到郑红抓住这么一个凶悍的毒贩,他为自己部下的英勇无畏感到骄傲,以至激动得忘记了郑红的性别,用坚硬的拳头狠狠地给了她一拳,说:“都说你行,别说,你还真行!”

命案办?对,是命案办……就是这样一个人命关天的重要部门,它的主管竟然是一位名叫高延庆的女警察。

目录

第一章 群星闪耀的50年代女交警

第二章 首都第一任女局长白平二三事

第三章 天安门巡警纪立楠

第四章 110报警台的女警们

第五章 DNA专家刘雅诚

第六章 创办“流动人口之家”的龚海英

第七章 北京电子地图的领创者张舒

第八章 交管局的“七朵金花”

第九章 “陀枪师姐”邵敏

第十章 戒毒中心的女警

第十一章 “铁娘子”张华外传

第十二章 京东女神探许春兰

第十三章 “法制办”的女民警

第十四章 测谎专家顾红梅

第十五章 “警界奇葩”王北榆

第十六章 石景山女子管教队

第十七章 女探长马震洪

第十八章 记者警察邓晶晶

第十九章 缉捕女警怀吉平

第二十章 海淀看守所女子管教队

第二十一章 警犬驯导员张月和王琳

第二十二章 治安女警戴越

第二十三章 女子管教组牵头人马燕

第二十四章 “片儿警”赵文英

第二十五章 自荐进京的缉毒警郑红

第二十六章 看守所医生谢红娟

第二十七章 “歪打正着”的保安女将张娜

第二十八章 “命案办”女刑警高延庆

第二十九章 主检法医师王静

第三十章 “女子别动队”

试读章节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女公共汽车司机、女火车司机、女飞行员相继崭露头角。与此同时,北京首批女交警也诞生了。

1958年11月26日,卢学珍、叶淑珍、钟华作为京城首批女交警先后登上天安门前中华路岗的岗台,开始用红白相间的交通指挥棒指挥交通。她们的上岗,拉开了新中国女性在北京公安交通管理行业追求妇女解放、展现男女平等的序幕。这也是北京女性第一次走上马路疏导交通,因而引起市民的羡慕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千挑万选的创牌子人

1957年8月,刚从苏联访问归来的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吕展,把一幅苏联宣传画拿给局领导们传看,引起了各位领导的兴趣,画上是一名苏联女交警给一个在马路上玩耍的儿童敬礼。

当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正处于友好时期,学习苏联老大哥成为一种时尚。受这张宣传画的启发,市公安局的领导也有了招收女交警并上路值勤的意向。原因有三:一是提高妇女地位的时代要求使然;二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塑造新中国警察形象需要进一步增强警民的融洽程度,而女交警更具有亲和力的优势;三是由于当时经济还不发达,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还很滞后,教育民众重视交通安全是公安交通管理的第一要务。教育就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平等关系,女交警更容易平衡这种关系。

北京市公安局关于招收女交警的工作思路,受到了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市妇联,甚至公安部的肯定和支持。

1958年,北京的女青年中正好兴起了报考军校、警校的热潮。有些想当警察的女青年、女学生给当时的北京市妇联、北京市公安局的负责人写信,要求当警察。信中提出:“有女司机、女飞行员,为什么不可以建立一支女交通民警队伍?”单是这样的群众来信,市公安局领导就接到了18封。

北京市公安局在1958年10月开始筹划,准备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满17岁、身高1.55米以上、身体健康、品学兼优的女青年中招考路面值勤交警。

为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反映,吸引更多优秀女青年应试,市公安局决定先从局内女民警中选调三名有一定公安工作经验,18岁至22岁,品貌端庄,身高1.6米以上的长辫子女警,经培训后上岗。这样,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的卢学珍、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的叶淑珍、东城分局小甜水井派出所的钟华,被千挑万选地选了出来。

钟华是1956年参加工作的,刚把自己负责的片跑熟,就接到这么一个通知,心里还挺不情愿的。当交通警?站岗?那有什么意思呀?我这不是干得挺好的吗?每一次下管片,年轻漂亮的钟华懂礼貌嘴又甜,特别招老大爷老大妈的喜欢,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愿意和她这个“俊俏的警察闺女”念叨。

看钟华闷着头不说话,小甜水井派出所的领导感觉这个性格有些柔弱的姑娘可能想歪了,便赶紧解释:“让你去,不是因为你干得不好,因为你年轻……”他想说“漂亮”,咽了口唾沫没说出来,这个词在50年代不大常用,尤其是当着女孩子的面,所以他便说:“那个什么,那个……你这也是从全市局挑出来的,上级说是让你们去创牌子的。这是一件光荣的事,别人想去还去不成哪。”

“创牌子?我能行吗?”钟华想象着在大马路正中央的岗台上,指挥那么多车和人,又有些犯怵。

“行,行,那有什么不行的。”

钟华报到后就被安排到崇文区兴隆街训练队参加集训。训练队安排她和卢学珍、叶淑珍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并要求她们周六晚上回家,周一早上按时归队,平常和男交警一起训练。

培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时的住宿条件比现在差远了,交通民警训练班就那么几排平房,一个大操场。每天早上,她们6点就得起床,然后跑步,跑出训练地,绕着前门、崇文门转一大圈再回来。她们白天练军姿、练习挥指挥棒,夜里还要进行行军,每天练得腰酸腿痛胳膊肿的。抽空儿她们还得背交通法规。尤其那个指挥棒,平常走在马路上看交警左一下右一下的比划,很轻松的样子,真轮到自己的时候,满不是那么回事,不是胳膊没端正,就是指挥棒指偏了方向。拿起指挥棒一练就是半天,轻飘飘的木头棒子挥到最后,感觉比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还沉。

三名女交警可真是为创牌子而来的,上级领导对她们特重视。时任交通管理处处长的李非和副处长钟绥之时不时地还过来看看、考考她们,检查她们的学习进度,告诉她们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对她们仨的要求特严格。两位大领导就是一句话不说,往那一站就够这三位女民警紧张的了,何况还要挑挑毛病,找找“碴儿”的。

终于熬过了“痛苦”的一个月。1958年11月中旬,钟华和卢学珍、叶淑珍被送到东城交通一中队(即现在的帅府园交通队)一排实习,开始上岗台实际操作。

那时的路口基本上都是棒岗,几乎没有灯岗。所谓棒岗就是交警用交通指挥棒指挥路口的交通,司机通过路口时完全是依靠交警指挥棒的指示来确定停车或行进方向的。灯岗就是按照红绿信号灯指挥路口的交通,而交警的指挥手势和指挥棒只起辅助和补充作用。所以,那时指挥棒的作用非常大。执勤交警也非常辛苦,需要不停地挥动指挥棒,还必须准确、有力、到位。指挥棒如果打错了,轻则会让司机不知所措,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为带好三名女警,东城交通一中队精心地为她们挑选了经验丰富的一排长丁先锋给她们当师傅,带她们上岗。

三朵警花似明星

为了推出女交警在天安门前路面值勤这个亮点,1958年11月25日,在煤炭工业部大礼堂,召开了有公安局、公交局、企事业单位负责交通运输的领导干部和司机代表参加的会议。

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吕展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了卢学珍、叶淑珍、钟华三位女交警。他说:“人家苏联有自己的女交通民警,咱们中国首都也要有!从明天起,我们北京第一批女交警就要出现在北京街头了!她们是新中国妇女的代表。大家要支持她们!”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卢学珍代表女交警表了决心:“我们三人干好了,就竖起了一面旗帜,证明新中国女性完全有能力与男同胞一样,为北京交通事业贡献力量,为祖国争光!”

经过一个星期的实战演练,丁先锋觉得三位警花已经完全有能力胜任一线交通指挥疏导工作,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中队长。中队长徐振岭看了看,感觉她们的路面指挥能力也不错,又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交通管理处。

交通管理处特意选定11月26日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让3名女交警上岗。岗位选的是中华路岗,这里正对着天安门城楼,拍出的照片以天安门为背景,让群众能一眼就看出这儿是北京,效果明显。而且这个岗的道路特点比较简单,只有直行和左转。

为了扩大影响,交通管理处协调社会媒体,把能请到的媒体都请到天安门前,为3名女警拍照,进行现场采访。为了维护秩序,一中队队长徐振岭特意还调集了四五个男民警到场。漂亮的钟华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身条也顺溜,她被选定第一个上岗台。

钟华看了看记者手里的照相机和周围的男女民警,美丽的大眼睛里十分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和害怕。领导安慰她说:“别紧张,就当是在训练好了。”徐振岭倒没说话,他知道安慰的人多了也容易让人紧张。钟华一边在心里念叨着“直行、左转,直行、左转”,一边按照规范先给岗台上的男民警敬了个礼,等男民警回了一个礼,走下岗台,她才走上岗台。然后,她深吸了一口气,一板一眼地打起手势来。  钟华偶尔也打错一两个手势,让过往的车辆有点不知所措,但徐振岭预备的男交警这时候发挥了作用,赶紧打手势把汽车司机拦住,赔礼道歉,再打个正确的手势把人家指引走。他觉得,这么多人围着看,钟华头一次上岗,基本上没打错什么手势,看来锻炼得不错,回去可以跟领导们汇报了,一切顺利了。

随后,卢学珍、叶淑珍也相继走上中华路交通岗岗台,挥起了交通指挥捧。当天下午,三位女交警又到中山公园岗、新华门岗、南池子岗、北池子岗、灯市口岗、宽街岗和沙滩岗做了宣传展示性交通指挥。

11月27日,《北京晚报》刊登了记者王迪采写的新闻,并配有两幅女交通民警在天安门前值勤站岗的照片。照片上钟华身着蓝色民警服、腰束皮带,穿黑皮靴,戴白色套袖,手持红白相间的交通指挥棒,从容地指挥来往的车辆。记者这样写道:“北京市街道上第一次出现女交通民警指挥交通……匆忙的人们路过她们的身旁,向她们投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亲切地招呼她们:同志,你好!”

实际的场面远比记者写得热闹。三位女交警就像电影明星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记者跟踪拍摄和行人驻足观看。有的时候,她们在岗台上站岗,还要有男交警在岗台下为她们站岗维护秩序,不然热情的观众就会把她们团团围住。钟华在小甜水井派出所管片的大爷大妈们听说“俊俏的警察闺女”当交警了,也跑过来看她。

上岗的第二天,就连附近的中山公园幼儿园的老师也带着一大群孩子来到路旁观看女民警指挥交通。几岁的孩子们站在路边东张西望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老师一边张罗着让孩子们规规矩矩的,一边向孩子们介绍说今天带他们来是为了看民警叔叔站岗。孩子们一看,用稚嫩的童音喊起来:“民警叔叔好!”再一看,不对,民警是女的,赶紧又齐声喊道:“女民警叔叔好!”

当时连艺术家们也从她们身上找到了创作灵感。一天,徐振岭队长通知钟华,有位大画家要给她画像,这几天不用她上岗,让她当全职模特去。钟华进了中央美院的画室,待了三天,‘画家李斛为她画了幅题为《女民警》的水彩画。当时钟华不知道,这幅画是李斛大师用西方色彩观念和中国传统笔墨有机结合的开山之作。

P2-5

序言

在北京市公安局建局六十周年之际,《北京女警传奇》正式出版了。这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向社会公开披露首都女警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纪实作品,是一部反映首都女警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报告文学集,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奋斗史、发展史、开拓史。

在六十年的风雨磨砺中,首都女警队伍凭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拳拳赤子之心,凭着对警察职业的无限钟爱之情,凭着过硬的业务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成长为守卫北京的首都公安队伍中一支坚强的群体,成为首都公安事业的中坚,成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展示首都女警可亲、可爱、可敬的真实面貌,弘扬首都女警刚直不阿、临危不惧、大智大勇、大仁大爱的豪迈气慨,歌颂首都女警柔却历经磨砺、纯却刚毅无比、平凡却让人热血澎湃惊叹不已的感人事迹,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北京女警传奇》一书。她的集结出版,不仅会引发人民群众对首都女警的关爱,同时为树立首都女警的良好形象,推动首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是因为,她是历史记忆的固化与保存。在首都女警成长的历史中,第一任女局长令人肃然起敬,第一代女交警让人难以忘怀,第一批从事公安科技的女民警催人奋发进取,第一批女社区警引人动容感慨。女警一代代成长,一步步走来。《北京女警传奇》记载了首都女警成长的每个阶段,保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首都女警的历史记忆,是一部反映新社会首都女警成长历史的著作。

她是对精神财富的挖掘与传承。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笔蕴藏在首都女警中的、巨大的精神财富。面对考验,她们百折不挠渡难关;面对邪恶,她们斩妖降魔出利剑;面对黑暗泥淖,她们用光明牵引出正途。可以说,这本书凝结着首都女警的聪睿智慧,传递着首都女警的真挚情感,体现着首都女警的可贵风貌。

她是对女警形象的展示和弘扬。作为保护和传承这笔精神财富,这本书的问世有利于进一步弘扬首都女警先进思想和精神风貌,掀起女警文化建设的高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首都女警的文化素养,推动首都警营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有利于在国内、国际警务交流中唱响首都女警文化主旋律,打响首都女警文化品牌。

她是对首都公安全体女民警的激励和褒奖。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这本书搭建了女警展示才华的平台。它极大地激发了首都公安全体女民警的文化创造活力,有力地促进了首都女警精神家园的建设。同时,书中女民警的感人事迹又必将产生广泛影响和引导示范效应,推动首都公安全体女民警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情缘于意,情生于心,情寄于物。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本书集先进思想、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于一体,可读性很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三个特点:

——工作的写真。

首都女警用果敢的勇气惩恶扬善,用博爱的胸怀服务人民,将辛勤的汗水挥洒在本职岗位,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巾帼壮歌。这其中既有能侦查、会办案的刑警女将高延庆,又有为五百万流动人口提供温暖之家的派出所民警龚海英;既有警务虚拟世界的拓荒者张舒,又有以青春岁月对抗罪恶之花的年轻缉毒队长邵敏……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她们用爱岗敬业的政治素养、扎实过硬的业务本领和顽强拼搏的巾帼风采,书写了女警多姿多彩的篇章。

——学习的写实。

近年来,首都女警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日益增长,学习和钻研的热情竞相进发,先后涌现了交管局新闻办的“七朵金花”、海淀分局看守所女子管教队民警等一大批勇攀高峰的知识女性、拼搏奋进的警界女杰、恪尽职守的巾帼卫士。她们立足本职,加强学习,成为首都公安战线的标兵,人民警察的楷模在奥运安保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情感的写照。

一篇篇文章刻画了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女警形象,描绘了一个个浪漫而积极、励志而进取的情感世界。她们爱憎分明,那是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憎;她们刚柔并济,那既是投身工作时的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又是牵挂家人的满腹愧疚、缠绵缱绻;她们群情激昂,那是对事业的钟爱,对工作的投入和对同事的真诚。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执著和坚韧挑起了事业与家庭的重担,展现了首都女警爱岗敬业、锐意创新、昂扬向上的良好风貌,成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亮丽风景线。

作为首都公安战线上女民警中的一员,我为她们蕴于平凡的壮举所惊叹,为她们拼搏进取的精神所感动,为她们坚忍不拔的意志所震撼。风好扬帆正当时,任重道远须奋蹄。在六十年拼搏奋斗积淀的辉煌基础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首都女警要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投身执法实践,坚定不移地维护首都的平安;要用温柔细腻的无限真情呵护首都百姓的安危冷暖,全心全意地回应群众的期盼;要再接再厉,续写辉煌,做建设和谐社会主义首善之区的坚定拥护者,做“平安北京”的积极建设者,做和谐警民关系的有力推动者。我相信,风雨历练的花儿更加美丽,血汗洗礼的巾帼不让须眉。

我们要向书中的主人公表示深深的敬意,要向支持和帮助《北京女警传奇》编辑出版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相信大家会继续关注首都女警的成长与进步,一如既往地支持首都公安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北京市女警察协会会长 董小兵

2009年1月1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