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对伴侣之间都有一份看不见的契约。
它是夫妻双方在刚开始交往时“签”下的,详细规定了在未来的相处中各自将付出什么、得到什么以及责任如何分配。
好契约造就美满婚姻,但是,好契约也可能有失衡的一天。
当夫妻之间出现矛盾、争吵、婚外恋……等各种问题时,就说明两人之间的伴侣契约出问题了。
好消息是,伴侣契约是可以改变的。
而且,根据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改变的方法不止一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看不见的契约(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婚姻课)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以)齐薇特·艾布拉姆森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每一对伴侣之间都有一份看不见的契约。 它是夫妻双方在刚开始交往时“签”下的,详细规定了在未来的相处中各自将付出什么、得到什么以及责任如何分配。 好契约造就美满婚姻,但是,好契约也可能有失衡的一天。 当夫妻之间出现矛盾、争吵、婚外恋……等各种问题时,就说明两人之间的伴侣契约出问题了。 好消息是,伴侣契约是可以改变的。 而且,根据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改变的方法不止一种…… 作者简介 美同,原名刘洋,原译言网编辑,职业笔译,从业十余年,出版有《实用心理诊断100例:心理医生临床诊断原理和技术》《1~4岁宝宝养育指南》K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实用孕产全书》《轻疗愈》《二战简史》《战争中的士兵心理》《克服忧虑,释放自我》《哈佛谈判心理学》(新版)《0~1岁聪明宝宝全脑开发游戏》《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高难度沟通》《深度营销:营销的12大原则》《不会讲故事,怎么带团队》《领导力的36个关键》等译著数十本。 目录 前言 第1章 伴侣契约 无形的伴侣契约 承诺中的隐含条件 归属感与价值感 好契约与坏契约 看清契约 契约是如何达成的 伴侣关系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一方比另一方更重要? 美女野兽二人组的奥秘 你是垃圾,我是金子 救世主与“没有他就无法生活的人” 养家是男人的事 她坚信的“唯一的爱” 伴侣契约自查 第2章 伴侣契约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的必要性缘何增加 伴侣契约能否改变 改变伴侣契约的具体做法 关于改变伴侣契约的沟通示例 察觉细微改变并加以鼓励 她一直在照顾他 网聊给他的兴奋和刺激突破了她的“底线” 引爆契约 第3章 有时期待注定会落空 改变可能吗?希望存在吗? 到底是谁的问题 我该放弃从他那里听到一句好听的话吗? 第4章 战争 关系—最初的意图 争斗,冲突,关系恶化 关系恶化的过程 一份冲突解决方案 她还想要孩子,而他不想 丈夫一人出去玩令妻子痛苦 他是疯了还是只是非常生气 她想翻新厨房,而他认为这没必要 到底该听谁的 我丈夫控制了我的生活 没有同意,就不会有强迫 竞争与亲密,如水火不相容 第5章 性 男女原本不同 丈夫想要,妻子不太想或完全不想,会发生什么 性欲差异的多种原因 美好性生活的前提 沟通 适当的性爱脚本 妻子一月只做一次,还敷衍了事 性爱需要沟通 她爱他,但她不喜欢做爱 战争? 女性喜欢找借口 疾病有时只是避免性爱的借口 “就这样了,你跟我说什么也没用” 他不想要,也不想着这件事 疏离感和距离如何与性爱相容? 停止竞争 他的身体已经变老 几件重要的事 第6章 偷情与婚外恋 司空见惯的伤痛之事 谁更容易出轨? 如何预防出轨? 多种可能的选择 重建婚姻的条件 出轨是蓄意为之 受引诱而出轨? 没有沟通,没有爱 左右为难 想要不伤害任何人的婚外情 不愿付出代价 婚姻与婚外情的巨大反差 他对离婚没顾忌,可惜情人不同意 出轨的祖父顾虑孩子 出轨者也难逃痛苦 找不到心仪的人选 狡猾的婚外情 选择丈夫,放弃情人 有时,你真的需要出轨 25年后,我再次见到了他 遭到背叛的人 两人还在联络 不成文的伴侣契约容忍出轨的存在 知道妻子有外遇,却“无法”跟她谈 她被怀疑折磨,而他撒谎,否认,气愤 遭到背叛的人是否愿意默默接受 是的,伤痛可以过去 第7章 全部结束了吗?是的 夫妻是一个整体 婚姻走到尽头了吗? 结婚需要两个人,但离婚只需一个 妻子有了新男友,那么该分手吗? 缺少了爱与激情的婚姻还需要继续吗? 总不能离婚吧? 评头论足,讽刺谩骂,缺乏尊重,分房睡觉 他盛气凌人,吹毛求疵,一点忙也不帮—说完了吗? 她们想分别离婚后一起生活 “爱是现在唯一支撑我的东西” 给犹豫不决者支个招 他说他不爱我了 同居6年后离开 不敢再作尝试 没长大的32岁丈夫 附录:阿德勒理论的十大原则 第一篇 人是社会生物 第二篇 整体主义 第三篇 垂直视角 第四篇 水平视角 第五篇 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 第六篇 社会兴趣 第七篇 归属感 第八篇 生活风格 第九篇 人为目标而生 第十篇 人可以自由选择 序言 这本书的来历 以色列全国发行的日报 《新消息报》有个类似“亲 爱的艾比”的情感专栏,我 在那里回答了大约5年的读 者来信。读者来信是原样刊 登的,同时刊出的还有我的 回复。 编辑雅艾尔(Yael)希 望我能为来信寻求帮助的读 者提供多个解决方案,而非 只是一个。提出这一建议时 ,她并不知道,我的咨询工 作其实源自阿德勒的理论, 后者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在 任何情况下,人都拥有多种 选择。所以,她并不知晓, 她的建议对我来说有多么合 适。 在这几年里,我的专栏 收到了许多读者反馈。信中 常说,他们喜欢我的思考过 程、分析方法和结论建议, 此外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行 为原则。我总想告诉这些读 者,那些话其实是阿德勒说 的。 在他们的激发下,我想 把我的回复解释得更细致、 更深入一些。同时,我也想 以明白易懂的方式介绍阿德 勒的理论要点和我咨询背后 的思考过程,好让普通人也 能独立运用它们来改善自己 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这就是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书里写了什么(以及没 写什么) 这本书关注夫妻关系从 建立,遭遇困难,直到解体 (婚姻的结局之一)的整个 过程,所以我选取的也是这 方面的读者来信。 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帮 助拥有伴侣的读者理解夫妻 关系,解决所遭遇的困难, 把日子过下去,过得更好, 以及在必要时决定是否延续 这一关系。我的设想是,夫 妻俩会一起看这本书,在不 同的章节里寻找熟悉的经历 ,就书中的内容展开讨论, 并且在这些内容的帮助下获 得更强大的武器来击碎阻碍 我们实现美好婚姻的重重困 难。 在书后的附录中,我将 介绍阿德勒理论的核心概念 。尽管它们不是正文,但是 ,在我看来,首先阅读这一 部分,或是在阅读中时常查 阅这部分内容的读者更能对 书中提及的思考过程和行动 建议达成深入而全面的理解 。所以,我也使用了脚注来 引导读者查阅附录中的相关 内容,以便厘清概念和术语 。 书中的读者来信是原样 引用的,没有经过编辑,只 是做了匿名化处理。 导语 本书适合情侣、夫妻,以及对两性关系、阿德勒理论感兴趣的人;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婚姻课; 每一对伴侣之间,都有一份心理契约。它是双方在刚开始交往时“签”下的。两人之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改变契约来解决,而且改变的方法不止一种; 以色列家庭、伴侣和性治疗心理学家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力作; 64个真实案例,阿德勒理论十大原则,解决婚姻中的常见问题; 每一对伴侣之间,都有一份心理契约! 精彩页 第1章 伴侣契约 亲密关系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心理契约的形成。 如果你有伴侣,你们之间就存在一份这样的契约。 无形的伴侣契约 每一对伴侣(是的,所有的伴侣)之间都有一份伴侣契约。这不是那种有时在律师的指导下所签署的财产契约,而是一种心理契约。伴侣双方可能会了解其中的个别内容,但主要的部分他们并不知晓。 当未来的伴侣第一次见面,或者在他们刚开始交往时,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签下一份无形的契约。这份契约中的条款详细规定,在未来的相处中,他们各自将付出什么,得到什么,以及责任将如何分配。与通常需要律师来协助签署和达成的书面契约不同,伴侣契约的形成来自伴侣双方在刚开始约会时所交换的各种或明显、或隐晦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 由于伴侣契约没有体现为白纸黑字,所以自然会包含许多含混和误解。例如,双方各自“签署”的契约版本可能会稍有不同,一方版本中包含的某些条款或词句可能并不见于另一方的版本。例如,在我们随后会介绍的一个个案里(见第56页),K女士所“签署”的契约版本中这样写道:“我会努力承担日常生活的琐事。我不会抱怨,也不会要求得到任何特别的关注。”不过,这一条款的后面还附加了一项子条款:“……除非我生病了。”可她的伴侣并不知晓这一点,所以没有提出异议,否则当初他可能就不会“签”下这份契约了。 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对方承诺给予,我们就能在任何条件下得到,并且永远如此。例如,有一项条款这样写道:“女方承诺,无论事关过去的痛苦(你的苦难童年),还是此刻的不快,我都会认真倾听,同时奉上理解和支持。”但是,随后的子条款中却“写”明了例外情形:“我会始终倾听你的心声,给你支持,条件是‘不论做什么都要按照我的方式来做’。”或者,“……除非痛苦是由我造成的。”她的伴侣不知道这项子条款的存在,他的契约版本上只写着:“你会始终倾听我的心声,给我支持。”可以看出,契约的大部分内容实际上只“签署”于某一方和自身之间,其中遗留了大量的隐患。下面的个案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一点。 承诺中的隐含条件 伴侣双方“签署”的契约条款大多包含并未明确说明的信息。 人习惯于把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投射到伴侣身上,并且期待伴侣能够以某个家庭成员特有的方式行事。然而,这么做却可能会让他做出错误的假设。例如,“我们见面时,你非常关心我的感受,我有什么愿望你都满足我,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所以我猜(同时也写入伴侣契约当中),无论我选择工作、学习,还是跟我的女性朋友甚至男性朋友一同外出,你都会像我父亲那样对待我。”她不知道的是,她的伴侣在契约里是这样写的:“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条件是你必须待在家里。”艾蒂·安克里(Etti Ankri)的一首歌里就讲述过这种在承诺中包含隐含条件的伴侣契约: “……你会给我一个家,给我温暖, 你会给我筑起墙, 你会给我装好灯, 这样我就有了光…… 你会包容我, 原谅一切…… 你会爱我,无人能及……” 条件是:“我在镜子里照不到自己。” 歌词的含义是:男方会给她“一切”,除去自我实现,因为这一点不可能在男方为女方建造的高墙内实现。换句话说,男方给她宠爱,条件是后者的生活要始终处在前者的控制之下。 女方终于发现,她的伴侣不是父亲。如果女儿在其他人(包括男性朋友)的陪伴下玩得很开心,做父亲的会很高兴,但伴侣却可能会生气,也很容易因此而痛苦。我们也可以在纳森·奥尔特曼(Nathan Alterman)的一首诗中窥见这种体现了窒息之爱的伴侣契约: “……你若想要饼或酒, 我就会猫腰出去, 卖了我的两只眼睛, 来给你饼和酒。 但如果你在朋友的聚会上笑, 我却不在你身边。 我无声的嫉妒就会蔓延, 然后烧掉你和你的房子。” 男方付出爱的条件清楚地呈现在这里,但这一条件通常并不存在于父女之间。 伴侣初次相见时,有的人会觉得对方像是自己的某位原生家庭成员(许多心理学理论都解释过这一现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其中的错误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虽然某些行为能够让父母做出某种特别的反应,但同样的行为却可能使伴侣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在童年时代,只要她哭,妈妈就会心软,进而做出让步。然而,现在,她的哭泣只会让丈夫更加封闭,更加疏远自己,甚至背过身去睡大觉!随着这种事情反复发生,两人各自都会逐渐看清与他们建立了亲密关系的另一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而再去修正伴侣契约中的各种错误。 归属感与价值感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与其他契约一样,伴侣契约里也包含一些重要的约定,例如双方各自付出什么,得到什么,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等等。所有这些条件都不是巧合。这份契约的本质是双方在不自觉中向对方“许诺”,以此来为对方提供归属感和价值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