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瓦尔登湖(精)/名著新译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论经济

本卷绝大部分章节完成于我独居林间之时。当时我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找到一处绝佳的住处,我在瓦尔登湖畔伐木建造了一所木屋,距离周边邻居大约一英里。我自己动手养活自己,就这样在那里住了两年两个月,现在又重新回到文明社会了。

如果不是同乡们纷纷向我打听自给自足的乡间生活,我是不会在此叙述这么多私事的。有的人说我这种生活方式有些粗俗奇怪,但我并未如此觉得,当我身在其中的时候,我觉得那是很自然的,并且十分合情合理。有的人问我吃什么,有的人问我是否孤独,是否会感到恐惧,这种类似的发问有很多。还有一些人想知道我的哪一部分收入捐给慈善事业了,还有一些苦于养育了众多子女的人,他们很在意我赡养了多少个贫儿。我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上述的问题做出回答,所以还请各位读者见谅。客观地说,现在的很多书大都不用第一人称“我”,本书则不同,字里行间,都是“我”。如果我能清楚透彻明白读者的心思,就像我了解自己的心思一样,那么,我又何苦畅谈如此之多?可惜我的阅历极其有限,只能局限于此了。除了这一个主题,我竟然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只代表我自己,请求诸位作家同仁,写作胜在明了和真挚,不分先后、早晚,所以请一定要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基础。千万不要拾人牙慧,贻笑大方。写作就像是给远方的家人写信,信笺上流露的真情实意,不就是最好的文章吗?试想,一名作家,如果他认真地生活,那么,他的弹丸之地对我来说便是远方,同理,我看惯的风景也是他所向往的。开篇至此,收益最多的莫过于穷苦学生了,其他读者也不要心急,本书自然有您的可取之处。如果您有慧根,自然会从本书中寻求到真理的,这件事不可强求,削足适履恐怕会适得其反。

我要说的事情并不是关于中国人或夏威夷人的,正在读本书的各位读者啊,我关注的是住在新英格兰的你们。我要说的正是你们的生活,尤其是外界的环境——这世界待你们如何?这恶劣的处境真的是你们应得的吗?目前这一团糟的情况,能否着手改变?康科德城内外遍布了我的足迹,每到一处,无论店铺、公事房,还是田野里,匆忙劳作的百姓们各司其职,任劳任怨,可在我眼里,他们竟似是赎罪一般!我曾听说过婆罗门教的苦行僧骇人的赎罪方式:他们或盘腿坐在地上,置身于烈火之中,张大眼睛对着太阳;或身体倒悬在烈火中,任凭烈火熏烤;或侧转头仰望天空,直到“脖子歪得动弹不得,甚至畸形,不能恢复原状,只能以流食维持生命”;或用铁链把自己锁在树下,并以这种方式了此一生;或趴在地上像虫子一样,蠕动前行,用身体来丈量广袤的土地;或金鸡独立,摇摇欲坠地站在高耸的柱子上——即使这样极端的行为,也不如我平时见到的景象匪夷所思、震人心肺。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历的十二苦差比起我的邻居所受的苦,不过是九牛一毛:十二苦差尚且是有数的,完成了痛苦就都退去了,甘甜的生活指日可待;可是我的邻里急切地求取名利,并未见他们降妖斩怪,更不见他们曾完成过哪一项苦差。他们也没有依俄拉斯般的得力挚友,能够为他们手执火红滚烫的烙铁,去烫九头蛇许德拉的断头之根;他们面对的,只是那斩去一只蛇头后又立即冒出来一双的丑陋头颅。

我亲眼见到我那年轻的乡人,他们继承了农场屋舍、畜棚牲口以及农具等物。可却不知这丰厚的赠予未必是件好事。还不如让他们生长在荒野上,被母狼喂养,总好过现在日日面朝黄土却不知道“田野”是什么的生活。我有三个疑问:一是谁将他们束缚在了土地上,变成了土地的奴隶?二是一箪食、一瓢饮就足以维生了,为什么要错误地使用那么多的耕地?三是人出生即向死,为什么有的人匆匆忙忙的自掘坟墓呢?生而为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太多,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二字。有多少可怜的人被生活所迫,为物质所累?一个从未打扫过的、脏乱不堪的畜棚,竟成了奥古斯王的牛舍。还有那些干不完的活,耕地、割草、放牧、护林!即便那些没有产业可以继承、不被物质所累的人,也免不了吃苦受累,为了血肉之躯拼命地劳作、奔波。

……

P1-3

书评(媒体评论)

美国文学中无可争议的传世作品,百年来长销不衰的心灵圣经,超凡入圣的好书。

——乔治·艾略特

后记

医生往往会明智地建议病人换个环境,换换空气。感谢上帝,这里并不是地球的全部。牛眼树并不长在新英格兰,此处也很难听到嘲鸫的叫声。大雁比我们更要配得上“世界公民”的称号,它们在加拿大吃早饭,午饭时分则出现在俄亥俄州,晚上则在南部的河湾理着自己的羽毛。就连野牛,也顺应着季节的变换,它们在科罗拉多牧场上吃着草,直到黄石有着更青翠更可口的牧草在等着它们到来。然而我们人类却认为,如果将栏杆和篱笆推倒,在农场建起石墙,便可设立一道屏障,我们的生命和命运也都有了保障。你若当选了镇文书,那这个夏季便不能去火地岛了,无须遗憾,你从此可都处在地狱烈火之中了。宇宙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广袤。我们应当像好奇的旅人一样,打量着船尾的风景,而不似愚蠢的水手,只顾埋头撕麻絮。地球的另一边不过是我们同类的家园罢了。我们的航行不过是兜兜转转,医生能治的不过是表层的疾病。有人到非洲南部追猎长颈鹿,而自然,这不是他想要追逐的猎物。请问,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用来追猎长颈鹿?猎鹬和土拨鼠也能够提供难得的娱乐;而我认为,你拿枪对着自己或许会是更为高尚的游戏——

直视内心,

未涉足之处千千万。

周游其中,

成为内心宇宙志的专冢。

非洲代表什么?西方又代表着什么?我们内心的地图上岂不是一片空白?若是被发现了,可能便像海港一般,呈现出黑色。我们将要发现的难道是尼罗河、尼日尔河同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吗?还是环绕大陆的西北走廊?这些问题当真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吗?难道富兰克林爵士是唯一失踪的人,他的妻子才会苦苦寻觅他的下落吗?格林奈尔先生又是否知道自己身处何处?还是学学芒格·帕克、路易斯、克拉克和弗洛比舍吧,去探索你自己的溪流海洋,去勘测你自己的更高纬度吧一一若是有必要,再装上一船肉罐头吧,你还可以将空罐头堆得像天一样高,以此作为标记。肉罐头的发明就只是为了储存肉?不,你要做一名哥伦布,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新大陆和新世界,开辟思想的管道,而非商贸的运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国之主,沙皇的大帝国与此相比也不过是夜郎小国,是埋在冰雪之下的小丘罢了。然而有些人虽爱国却无自尊,因小失大。他们深爱着最终将长眠于此的土壤,但是对让土壤充满生机的精神却丝毫无爱。爱国精神不过是寄生在他们头脑里的蛆虫罢了。南海远征队又有何意义?铺张浪费,其结果却只是间接承认了一个事实:精神世界里也有大陆及海洋,个人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地峡或小湾。他尚未探清自己内心,便坐上了政府的大船,船上有五百名水手及仆人来服侍他一人,穿越风霜严寒,食人岛国,比起探索内心的海洋,独自去大西洋及太平洋冒险要容易得多——  任其漂泊,探索异邦澳大利亚人罢,

我更加了解上帝,而他们只是认得更多的路。

周游世界若只是为了去数一数桑给巴尔岛上有多少只猫,那可太不值了。不过在你有更好的事情去做之前,做做这个也无可厚非,你或许会发现一个“西姆斯之洞”,最终得以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英国及法国,西班牙与葡萄牙,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都是内心之海的前沿;当然,这儿可以直达印度,但没有船只敢于驶往无知之地。若你学会了各种语言,通晓各国风俗,走得比其他旅人都要远,适应一切气候,逼得斯芬克斯触石而亡,你甚至可以听听老哲学家的,你可以试试探索自己的内心。这要的便是眼力与魄力。只有败将和逃兵才去战场,他们都是半路逃跑又回去参军的懦夫。现在就出发,目标是最远的西方,不要在密西西比河或太平洋上逗留,也不要抵达衰败的中国和日本,而是勇往直前,沿着这条切线,无论冬夏,不分日夜,任其日升月落,直到地球陨没。

据传,米拉波拦路打劫,就是“为了证明自我若是与最神圣的社会法则做斗争,需要多大的决心”。他称道:“在军队里打仗的士兵,其所需的勇气远没有剪径贼的一半那么多。荣誉和宗教无法阻拦一个思考成熟且坚定不移的决心。”世人都以为这便是男子气概,然而,这事虽称不上无法无天,却颇为无聊。一个明智的人,就会发现自己总是在与“最神圣的社会法则做斗争”,因为他所遵从的是更为神圣的法则,无须越出常规,便可验明自己的决心。人不应对社会持有这种态度,而应听从自己的法则,绝不是与代表正义的政府对抗,如果他能遇到这么个政府的话。

我离开森林,同我住进森林一样有着充分的理由。于我看来,我还有许多种生活要去尝试,不应只拘泥于这一种活法。我们是如此容易陷人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给自己踩出了一条轨道。我在这儿还未住满一星期,便已经踩出了一条从门口到湖边的小路;而今已过去有五六个年头,路的痕迹依旧清晰可寻。恐怕是其他人也走了这条道路,助我拓宽了它。土壤表层松软,容易留下人类的脚印;心灵之路也是如此。世界之路多脏多破啊,轧满了深深的传统与顺从的车辙!我不愿在船舱中度过旅程,我要去到世界的甲板之上,站在桅杆的前面,在那里,我可以用最好的视角观察漫布山谷的月光。我不愿下去。

……

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却还在忍受着难以置信的愚蠢。我只需指出,在最为开明的国度里,人们听的是什么样的说教。是有些代表着喜怒哀乐的字眼,但那只是赞美诗的主题,是由带着鼻音的嗓音哼唱出来的。我们相信的也就是平庸粗鄙的东西。我们以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服饰。据说大英帝国很大,备受尊重,而美国则是一等一的强国。我们不相信每个人身后都有着潮汐涨落,能够像浮小木片一样将大英帝国漂起来——若是他闪过这个想法的话。谁会知道下一批冒出地面的十七年蝉是什么样的呢?我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政府并不像英国政府那般,是晚宴后边品酒边闲谈,就这样建立起来的。

生命有如河水。今年可能河水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淹没了龟裂的土地;恐怕是个多事之秋,竞将麝香鼠淹得四处逃难。并非我们居住的地方都是干地。我在内陆深处看到过古老河岸的遗迹,在科学家做记录之前,这河流曾经存在过。新英格兰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有一只坚强而美丽的虫子从苹果木做的旧桌子的干燥活动板里爬了出来,这张桌子已有六十年的历史,一直放在农夫家的厨房里,先是在康涅狄格州,后来搬至马萨诸塞州——虫卵是多年以前被产在那棵树上的,数一数树木的年轮即可得知;一连几个星期,人们都能听见它在里面咬木头的声音,或许是受到一只钵头的热力孵化了虫卵。听到这个故事,谁不觉得自己对复活和长生不老更有信心了?这颗虫卵起先是被下在青翠的树上的,树被砍倒做了边材,木料也渐渐干枯,成为其风干了的坟墓,虫卵便也就此被封印在这有着一圈圈纹路的木头中间,处在干枯乏味的社会生活之中——它或许已经咬了好几年的木头,那啃咬声惊住了围着桌子享受节日盛宴的家人们——谁又会知道,这个毫不起眼的、别人送来的家具之中竟孵出了如此美丽、翅膀轻盈的生物,终究享受到了它生命中的完美夏季!

我不敢断言英国人和美国人能够领会这一切;时间流逝,曙光却不来,这便是明天。我们看不见的光就是黑暗。唯有我们醒来之时,才是黎明降临之日,才会有更多的黎明到来。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目录

论经济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

阅读

声音

独居

来客

豆田

村庄

贝克农场

更高级的法则

与兽为邻

木屋御寒

昔日的居民与冬天的来客

冬天的动物

冬天的湖

结语

内容推荐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1845年3月,梭罗来到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7月4日,他在那里开始了一段传世的自给自足的独居生活。在瓦尔登湖畔,他自建木屋、种豆、耕田、捕鱼、招待志同道合的朋友。作者无微不至地描述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通过亲力亲为、日常琐碎的生活和独居时的所思所想向读者传递着一种信念:朴素、真实、清醒、自然的生活方式才是生命存在的本来面貌。两年后,他带着在湖边生活时完成的书稿,永远地离开了那座亲手所建的木屋。

编辑推荐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而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