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退役军人保障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退役军人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系统构建退役军人保障制度体系的有力支撑;是适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客观需要。退役军人保障法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亲切关怀,对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更好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推进强军兴军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退役军人保障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规范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基础性法律,填补了退役军人工作的法律空白,在退役军人工作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书结合具体实践,就退役军人保障法以问答的方式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归纳,注重强调针对性和指导性,对广大人民群众、退役军人群体和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普遍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解答。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阐述简明扼要,在一问一答之间,精心阐释了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在问题的选择上,聚焦“常见、常用、常错”。
郭林茂(中国),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社会法室主要负责我国社会领域情况的立法,如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李向东(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1.为什么要制定退役军人保障法?
2.退役军人是指哪些人员?
3.做好退役军人保障工作,需要坚持哪些方针?
4.做好退役军人保障工作,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5.确定退役军人的保障水平,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6.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7.退役军人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8.参战退役军人依法享受哪些优待?
9.军人退役后应履行哪些义务?
10.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由哪些单位负责?
11.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2.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经费主要包括哪些?如何负担?
13.社会力量如何参与退役军人保障工作?
14.国家对在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有哪些奖励措施?
15.退役军人年度移交接收计划是指什么,由哪些单位制定?
16.如何将退役军人移交给地方人民政府?
17.如何确定退役军人的安置地?
18.退役军人到地方报到,应当履行哪些手续?
19.退役军人优待证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管理使用?
20.如何移交接收退役军人的人事档案?
21.如何为退役军人办理户口登记?
22.如何为退役军人办理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移接续?
23.如何为随军未就业配偶办理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移接续?
24.退役军人移交接收过程中发生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25.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哪些任务?
26.退役军人主要由哪些单位接收安置?
27.退役军人无故不服从安置的,承担什么后果?
28.退役军官的安置方式有哪些?
29.以退休方式安置的军官应当符合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