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周恩来生平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周恩来生平》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共有三册,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1949》《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1965》《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的一生。全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及红墙摄影家杜修贤海量的历史照片中甄选出200余幅图片,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在1966年至1976年这个共和国极为特殊的岁月里,周恩来忍辱负重、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在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周恩来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等等这些历史的内情或迷局,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还原了一个动乱岁月里堪称中流砥柱的周恩来形象。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目录
动乱岁月 砥柱中流(1966—1976)
一、把住经济生死关
1 艰难之中抓生产
2 挽救交通大动脉
3 托起中华民族航空梦
4 动乱中抓核工业
二、大树参天护英华
5 “他保护了相当一批人”
6 党、政、军负责人的避风港
7 保护民主人士
三、力挽狂澜稳大势
8 面对红卫兵运动的狂潮
9 “二月抗争”中的特殊作用
10 在“七二○”事件前后
11 敲掉江青的“车”“马”“炮”
四、忍辱负重撑危局
12 忍辱负重斗群贼
13 面对江青刺来的暗剑
14 身边工作人员的遭遇
五、开创外交新格局
15 大批极“左”修复对外关系
16 世界瞩目的握手
17 致力于中日邦交正常化
六、解放干部批极“左”
18 果断机智地处理林彪事件
19 关键时刻再纠极“左”
20 危难之秋举“邓公”
21 “解放”175 位将军
七、最后斗争谱辉煌
22 挫败“四人帮”的组阁梦
23 支持邓小平搞整顿
八、魂归大地情未了
24 最后的587 天
25 骨灰撒向江河大海
附注
后记
导语
《周恩来生平》是完整讲述周恩来一生的权威著作。中央文献研究室南山、南哲两位研究员作为周恩来研究的权威专家,精心梳理周恩来生平事迹,用艰苦卓绝、开国总理、砥柱中流三个主题词,精确概括了周恩来的一生。
本书描述的周恩来生平事迹是我们认识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纪念周恩来最为重要的文献。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周恩来坚忍不拔、无私奉献、政治智慧、开阔胸怀的伟人风采。
后记
自从周恩来辞世以后,
大量回忆、记述和研究周恩
来生平业绩的文章、书籍面
世,表达了人们对生前从来
不愿宣传自己的周恩来的深
深怀念。我们从历年来发表
在各种报刊和书籍上的有关
周恩来一生的文章中精选出
许多精彩、感人的内容,加
上新近撰写的一些段落,编
成这本一百余万字的书,为
的是进一步研究周恩来,学
习周恩来,并使人们对周恩
来的一生有一个较为完整、
清晰和生动的认识,这也是
我们向始终怀念周恩来的人
们献上的一份心意。
本书所选的内容,涵盖
了周恩来波澜壮阔的一生的
各个历史时期,有的是老同
志的回忆,有的是曾经在周
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同志的记
述,有的是专门研究周恩来
的专家、学者的纪实佳作。
为统一体例、避免重复,并
力图在有限的篇幅里包容最
大的信息量,我们在遵从原
意的基础上对原稿作了一些
删节和编辑加工,并努力对
某些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作
了订正,还为大部分文章重
新拟了标题。
在本书编选的过程中,
曾经得到过有关部门和一些
同志的大力帮助、支持。中
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
员力平同志曾经审阅过书稿
,李海文、廖心文、熊华源
、安建设等研究员曾为本书
的编辑和出版提供过很大的
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
的感谢。
编辑一本百万余言的政
治人物生平类长篇,是一个
难度较大的工程,尤其它反
映的又是周恩来这样一位影
响中国和世界的世纪伟人,
因此,书中错漏、不妥之处
在所难免,恳请作者、读者
批评、指正并谅解。
编者
1997年春初编记
2018年春再版记
精彩页
1 艰难之中抓生产
周恩来一再努力,试图将“文化大革命”的“洪水”阻于生产领域之外。江青指责周恩来只要生产,不要革命;政治局会议上,林彪批评周恩来“大错特错”。周恩来抱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迂回抗争。
1966年,国民经济刚从三年“大跃进”的危机中挣脱出来,好日子没过几天,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国民经济跌入灾难的深渊。以林彪、江青为代表的阴谋家、野心家为了实现其通过天下大乱达到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置人民要吃饭、生产要发展这一基本常识于不顾,挑动群众“停产闹革命”,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
共和国的每次经济劫难,最苦最累的都是周恩来。这一次更是空前绝后。
“文化大革命”中,为了减少运动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维系最起码的国计民生,周恩来费尽心血,坚持不懈地与林彪、江青一伙及一切破坏经济建设的行为作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
“做梦也没有想到”
1966年的元旦,中南海西花厅,似乎比往年的几个元旦更具节日的气氛。周恩来也显出难得的轻松,步伐也更具弹性和韵律了。
想想前几年的国民经济局势和当前的国民经济形势,周恩来也该稍稍舒一口气了。到1965年年底,我国已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国民经济终于从三年“大跃进”所造成的严重危机中摆脱出来,开始走向好转。1966年,国家将正式执行被推迟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此时此刻,周恩来的思维触角全都聚集于如何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基础上,更好更平稳地把中国的经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以实现他早就提出的“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
1月,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辽宁、北京等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周恩来打算以抓华北农业为突破口,扭转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南粮北调,进而把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而又一直难以“过关”的农业抓上去,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月底2月初,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北方八省市自治区抗旱会议,研究对策和措施,并当场点将,要李先念负责河南,谭震林负责山西,余秋里负责陕西,林乎加负责山东,李富春、薄一波负责辽宁。他自己则自告奋勇地担任北京、河北组的组长。
正当周恩来全力以赴组织华北抗旱工作之际,3月8日和22日,河北邢台地区两次发生强烈地震。周恩来不顾余震危险,两次飞赴灾区视察灾情,先后到了5个县、6个公社,号召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鼓励大家“家里丢的,地里找回来”。
3月中旬,周恩来赴天津坐镇规划华北经济的华北局会议。行前,他写信给刘少奇、彭真等中央有关负责同志,交代中央国务院日常工作处理事宜,告知自己准备下到河北、北京各地深入调查一个月。显然,周恩来是下了决心要摆脱日常事务,全力以赴解决北方八省市自治区的农业问题。
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的思维触角却久久徘徊于阶级斗争、防止修正主义等问题上。他对阶级斗争的状况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正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他决意要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以阻止和消除这种危险。
5月4日至26日,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标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文化领域各界和党政军各个领域都混进了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要求全党“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周恩来是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卷入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之中的。在以后的讲话中,周恩来多次声明:“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尽管他对于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这场“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但不久后,他看到了这是一场灾难。对于这场灾难,他认为硬顶是不行的,必须“因势利导,否则就会被冲垮”。他忍辱负重,审时度势,想方设法尽量减少运动对维持国计民生的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冲击。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