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黄博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有关宋代政治史和艺术史的通识读物。作者黄博围绕宋代帝王肖像的史实与逸事,看图说话,分析考辨,绘制出一幅别致的宋代政治生活画卷。全书以轻快的文笔驾驭严谨的学术主题,拥有象征意义的宋代帝王肖像,在两宋的外交往还、军事对峙中发挥了“如朕亲临”的神奇效果,更在北宋的败亡离散中,催生出一幕幕“誓死保卫御容”的动人故事,体现出帝王肖像的视觉展示对于皇权运作的重要性;同时,透过御容殿的迁转与重建,以及皇帝肖像对神仙与先贤圣人的“角色扮演”,揭示了仪式背后皇权与士大夫、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为宋代政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阅读趣味性。 作者简介 黄博,1982年生,重庆长寿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藏族史和宋史研究。著有《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谣言、风俗与学术:宋代巴蜀地区的政治地理考察》等。 目录 序一:皇权的写真/王瑞来 序二:史学的另一个责任/包伟民 楔子 相见难 第一章 背起“太宗”去投河 第二章 祖宗的流亡 第三章 东南有王气 第四章 带着“皇帝”上战场 第五章 无奈的分离 第六章 重建 第七章 遗像与写真 第八章 神仙颜值 第九章 最后的角色扮演 尾声 看脸时代来临 后记 载酒江湖细说 致谢 序言 史学的另一个责任 黄博的这本《如朕亲临 》,我喜欢。 在后记中,黄博戏称《 如朕亲临》是一本不全面、 不系统、不深刻的“三无之 作”,只能为读者在饭后茶 余增加几点谈资,以博一笑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全出 于他的自谦,这在很大程度 上是多年来过度社会科学化 的现代历史学对史学从业者 的误导所致。 当前我国的历史学科虽 然深受传统史学的影响,却 并不是它的自然延续,而是 近代以来在西学影响下形成 的一门新学问,其主旨也从 传统的记述先贤史迹——也 就是讲述祖先的故事,转向 了社会科学式的对前人社会 的解剖与分析。于是,丰富 多彩的人类社会历史,在现 代史家笔下就只剩下了性质 、规律等一大堆生涩拗口的 专业术语,以及常常与历史 上人们生活相当隔阂的分析 讨论。这样的研究工作虽然 为我们深入理解历史社会所 必不可少,极有价值,却也 使得专业的史学论著远离一 般的读者,成了专业人士的 圈中之物。史学另一个同样 重要的、向公众传递历史知 识,提供怡情养性读物的功 能,则被忽略了。以致黄博 不得不遗憾地发现,他基于 博士论文撰写的学术专著并 不适合普通读者。同时,由 于专业人士的缺位,当下图 书市场上历史读物的总体水 平有待提高,也就可以理解 了。 专业人士对写作通俗读 物的裹足不前,虽然在相当 程度上是因为“科研”业绩考 核制度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有时力有所不逮,也是一 个毋庸讳言的事实。笔下生 花式的写作水平常常不如文 学家,自不必说,很多于社 会科学式研究无关的历史生 活侧面,史学从业人员也未 必能够充分掌握,长期专业 训练养成的言必有据的习惯 ,又使得他们一旦下决心“ 不务正业”一番时,才发现 自己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挑 战。原来通俗读物也不是那 么容易写的,必须自己先补 补课。 事实上,讲故事有时对 于“研究”是大有帮助的。就 拿“秦始皇长得帅吗”这样看 似无厘头的问题来讲,帝王 “御容”是否威严撼人,必然 与国家政治产生复杂关联, 哪里只是个人长相问题?于 是,在信息传播相当不便的 传统时期,就不免形成一系 列复杂的制度,来处理如何 利用帝王“御容”这件事。黄 博《如朕亲临》这本书所讨 论的,关于“帝王肖像崇拜 与宋代政治生活”,就是一 个可供进一步拓展、兼具学 术性与通俗性的好议题。 《如朕亲临》挖掘了一 个相当重要的历史生活侧面 。坦率说,对于我本人而言 ,虽然从业于两宋史这个学 术领域已有数十年,但其中 不少内容仍然是新知识。黄 博写作这本书,看似轻松洒 脱,由于他早就关注这个议 题,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 才能“还算酣畅痛快”地条析 宋人关于“御容”的各种制度 ,梳理两宋帝王的“御容”绘 制,从试图装扮神仙,到努 力出演先贤圣人“哲人王”的 角色转变.用轻快的笔调, 在横与纵两个维度上绘制出 了一幅前人不太关注的历史 场景。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历 史故事,丰富了我们对它的 理解。 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 作者围绕制度性的议题来谋 篇布局,展开叙述,相关内 容前溯后探,在相关各章节 之间,有时令人略有时间线 索跳跃之感。可见作者与读 者在思路上如何做到更加吻 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也正从这一层面来讲, 广大读者可能也需要调整对 合格历史读物的期待值,放 下对类似于演义、戏说以及 当下风行的历史穿越剧式的 期待,去追求更有意义的历 史真实。 当然,对于史学从业人 员而言,抛弃偏见,认识历 史读物的意义,修炼功力, 努力写出更多合格的、能够 将读者从碎片化、虚幻化“ 历史”读物中吸引过来的作 品,则是我们的责任。 包伟民 二〇二二年十月五日于 杭州小和山 导语 凝视帝王肖像,寻找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剖析御容故事,再现两宋的政治与外交。 本书以宋代皇帝的御容画像为切入点,讲述宋代历史及宋辽金之复杂关系。选题之巧妙,文笔之细腻,对历史人物解剖之准确,对历史细节还原之真实,实远胜于一般的通论性著作,也比专深的研究论著更具吸引力,可谓慧眼独具。 后记 万卷风骚笔,莫怪醉黄 粱。 书生光景、还似一梦困 名场。 载酒江湖细说,独立凭 栏欲雨,云淡弄垂杨。 游子半生误,消得鬓头 苍。 千年越,落花寂,笑语 长。 长安雁断、回首造化路 茫茫。 休道悲欢怎料,知汝汉 宫勋业,棋罢问萧郎。 但快千杯饮,冠盖卧山 房。 这首《水调歌头》的小 词是一个小镇文艺青年多年 前梦回宋朝时留在那里的文 字。 年轻的时候,时常幻想 着要是穿越回宋朝会怎么样 。当然我不会自我感觉良好 到以为一个学历史的人回到 古代可以为所欲为,但至少 也会不免江湖才子、少年热 血的畅想一番。鲜衣怒马, 关山纵横,那些属于汉唐的 荣光,宋人艳羡了三百年。 举三尺剑搅动日月风云,提 三寸笔织就锦绣文章,这也 许是每个大宋少年的黄粱一 梦吧。而我把这个梦已经忘 掉了好多年,在写这本小书 的半年里,我似乎又找到了 年少时的幻梦。 多年以来,在一本正经 的学术写作中消磨着本就所 剩无几的文采风流,愈发觉 得自己的文字言语乏味、面 目可憎。现在的大多数时候 ,我不过是一台没有感情的 人肉论文打字机而已。有时 也在想,这年复一年的犹如 西西弗斯般的学术民工的人 生,何时才能到头! 这本小书的初衷,只是 想找个机会让自己放纵一下 ,冀望游戏于史海之中,出 入于事实之间,信笔闲之, 随心所止。没有玄妙高深的 理论,也不追求别具一格的 洞见,甚至连问题意识也没 有,更无意于为学术研究的 大厦添砖加瓦,可戏称之为 “三无之作”——不全面、不 系统、不深刻,但胜在情绪 饱满、生机勃发。于我而言 ,本书但凡能为读者在茶余 饭后增加几点谈资,或者偶 尔能博诸君一笑,便足以慰 怀了。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全 书的写作过程还算酣畅痛快 ,但键盘上的指间飞扬,自 以为是的恣意畅快和自作聪 明的文思泉涌,恐怕只不过 是自我感动的一厢情愿罢了 。当敲下这本小书正文的最 后一行字的时候,我又开始 怀念起写论文的时光了。转 身过来,才恍然大悟,原来 自己早已站在了安身立命之 处而不自知,这时不禁暗自 庆幸,此前以为的种种折磨 与不甘,又何尝不是一种幸 运。 本书关于古代帝王肖像 的思考,实源于十多年前, 其时我刚博士毕业第一次站 上讲台,被一群非专业课的 学生追问我一个颇有些无厘 头的问题——“秦始皇长得 帅吗?”当时我正侃侃而谈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 比的地位,我当然无法回答 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从来 不曾想过的问题。显然,面 对同样的话题,历史工作者 和历史爱好者之间有着一条 巨大的鸿沟。 犹记得,去年我那本“第 一部用汉文写成的古格王国 历史的学术专著”《10-13 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 出版后,我的洛阳纸贵、长 安看花的戏梦。部分被神秘 的绝域所吸引的读者,兴高 采烈地拿到书后失望地发现 ,这是一本并不适合普通读 者看的博士论文——只宜细 昧、不合轻读。于是,当今 年春节开始写作本书的时候 ,我就想何不尝试一下暂时 抛开学术研究的包袱,冒险 尝试一下另类的写作方式— —自由自在地写一本作者写 起来爽,读者看来也爽的书 ,以非专业读者的眼光发现 历史的兴味之所在,再以多 年专业的学术训练去回应之 。 在字里行间肆意洒脱地 编织一些从前不曾为人注意 的历史片段,赋予它们可讲 述的意义:于无聊处有趣, 于无情节处有故事,于无人 问津处有激情。 所以在构思本书的时候 ,我就决心用轻松的心情和 轻快的笔调来书写宋代政治 生活中的帝王肖像崇拜,尽 管全书的叙事主线充满了亡 国之忧、流亡之苦、战乱之 惨和重建之难。在省去系统 性的学理考察之后,以略带 夸张的方式把学术思考的闪 光点以“网文暴点”的方式呈 现出来。一边从正史与野史 中找寻各种宋代皇帝御容故 事之种种,一边在辨析与解 析相关人物和事件的过程中 ,以宋代帝王肖像的聚散离 合为视角,重现宋代社会的 历史风貌。 本书的写作,也给了我 一个全新的体验历史的方式 ,即通过凝视宋代画家留给 我们的各种历史图像来感知 那个千年之前的时代,这是 一种令人兴奋不已的感官享 受——原来历史是真的可以 被观看的,特别是在我自己 早已习惯了用文字材料来描 述和解读历史之后。 事实上,本书讨论的话 题“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 治生活”,本身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我长 期以来一直关注并打算进一 步深入研治的课题。我深信 ,这一相关主题研究的展开 ,必将会在宋代政治史、艺 术史和社会史中激起不小的 水花。而且据我所知,迄今 为止,尚未有一部以此为主 题的学术专著问世。填补空 白,应该是每一个行走在学 术道路上的初生牛犊们,虽 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执念吧 。而这么一个“捡大漏”的机 会摆在我的面前,我却用这 样一种不合常规学术套路的 写法来完成了它,实在是有 点暴殄天物。 我的私心是,既然暂时 无法做到阳春白雪,那就先 下里巴人一会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别致的著作, 一部用帝王的肖像记载串联 起来的宋代政治生活史。构 思新奇,出人意表。大量围 绕着宋代帝王肖像的史实、 逸事乃至传说,都被黄博融 为一炉,打破历时与共时, 不限地域与疆界,叙事时空 交错,如同一个个蒙太奇画 面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 。学术话语可以写得这样秀 色鲜活,直让人亲近。 ——王瑞来(日本学习院 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 黄博的这本《如朕亲临 》,我喜欢。本书挖掘了一 个相当重要的历史生活侧面 ,条析宋人关于“御容”的各 种制度,梳理两宋帝王的“ 御容”绘制,从试图装扮神 仙,到努力出演先贤圣人“ 哲人王”的角色转变,黄博 用轻快的笔调,在横与纵两 个维度上绘制出了一幅前人 不太关注的历史场景,讲述 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丰 富了我们对它的理解。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 学历史学院教授) 精彩页 嘉祜二年(1057)九月,北宋都城开封迎来了一批姓名不详的契丹使臣,此行他们带着一个特殊的使命而来。 自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交好已逾半个世纪,交聘往还,年年都有,已属稀松平常,尤其是最近几年,双方来往频繁,亲如一家。两年前,即至和二年(1055)八月,在位二十多年的辽兴宗崩逝,兴宗的长子耶律洪基即位于柩前,是为辽道宗。当月,宋朝边境的雄州就接到这一消息,不等契丹的正式通告,宋廷就立即组建了使团,准备前往致意,任命了大文学家欧阳修为“贺契丹登宝位使”,兵部郎中吕公弼为“契丹祭奠使”,工部郎中李参为“契丹吊慰使”。 使团此行一方面对契丹新遭的国丧表示哀悼和慰问,另一方面也对辽道宗的即位予以祝贺。仁宗还特意下旨为辽兴宗之丧,辍朝七日,并让宋朝与契丹交界的河北、河东州郡在丧期内,不得大搞娱乐活动,以示对契丹举国丧痛的感同身受。次月,契丹告哀使才到开封,通报了兴宗之丧。仁宗甚至亲自穿上丧服为辽兴宗举行了哀礼,宰相带领着群臣也前来慰问如仪,双方感情之融洽,可见一斑。① 但这次契丹使臣的来意,却有些令仁宗为难。契丹使臣随行带来了新君辽道宗的画像打算送给宋仁宗,同时也提出想要换得一幅宋仁宗的画像带回契丹,即双方互相交换各自皇帝的画像。④契丹人为什么会突然生出这个奇怪的要求,而宋仁宗又该如何应对呢? 后人往往以为宋代文化繁荣,而契丹不过长于游牧射猎,恐怕未必能有什么文艺生活。然契丹虽兴起于北国草原,但其立国还早于北宋,且承唐末五代以来好尚文艺的传统,诗词歌赋,丹青妙笔,也足以夸耀于世。契丹的人物画水平,在当时堪为一绝。契丹在建国之初,即有描绘帝王的形象加以展示的习惯。早在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就曾下诏修建一座名叫“日月四时堂”的建筑,在日月四时堂的两庑之间“图写古帝王事”,即把古代帝王故事画在廊屋两侧以供人们观摩。② 辽太祖阿保机的长子,也是辽太宗的长兄东丹王耶律倍,即是五代有名的人物画家,他以异国皇子的身份驰名宋代画坛,《宣和画谱》称扬他特别喜爱画画,且大多描绘的是契丹贵族、酋长的形象,这些人物大多以粗犷之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出场人物往往“袖戈挟弹,牵黄臂苍”,不以中原衣冠礼服示人,而是“服用皆缦胡之缨”,以“鞍勒瑰奇”眩人眼球。③传世名画《东丹王出行图》据说即出自他的手笔。画末有一身着黄袍、头戴小冠、面色凝重的中年人,即是他的自画像(见图1)。 画中人物既传神,又写真,不仅须发纤毫毕现,五官也栩栩如生,但却神色黯然,惆怅满腹,颇与他流落中原的落难王子身份相映成趣。耶律倍虽然与辽国的皇位失之交臂,且一生颠沛流离,最后死于乱军之中,但后来的大辽皇帝,几乎都是他的子孙。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南征灭后晋的撤军途中突然崩殂,耶律倍的长子永康王兀欲当时正随侍军中,被诸军拥立为帝,是为辽世宗。辽世宗即位后,立即将他追尊为皇帝,号“让国皇帝”,为耶律倍营建了皇陵,号为“显陵”,在陵中设置了“影殿”,供奉耶律倍的画像,岁时祭奠,又在东京辽阳府的宫墙北侧修建了一座专门供奉其父耶律倍画像的“御容殿”。① 契丹人对皇帝的崇拜,很早就有了“偶像”的需求,辽太宗本人就曾经令人绘制过他的父皇辽太祖阿保机的画像。 947年辽太宗南下灭后晋,建号“大辽”,为向契丹各部宣耀自己的功绩,修建了一座大寺——天雄寺,寺中除了供奉佛像以外,还有一幅阿保机的画像。②在1057年遣使北宋求取宋仁宗的画像前,对于皇帝的画像,契丹已有一整套的御容绘制、供奉和祭礼仪制。史料显示,契丹人在祭礼皇帝时,常常绘制御容,立庙以祀。在其五京,修建了一系列的御容殿以祭祀契丹的历代皇帝。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