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何发现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微型小说写作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谢志强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如何发现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是“微型小说写作课”系列中的一本,是微型小说名家谢志强的作品集,内容包括对微型小说作品的解读、作者本人对微型小说这一文体的思考以及对当下文学现状的一些看法,帮助微型小说爱好者了解微型小说这一文体以及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 作者简介 谢志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曾在新疆生活20余年。迄今已出版文学专著23部,其中文学评论3部,出版有长篇小说《塔克拉玛干小说》。90余次获奖,包括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次、中国微小说年度奖数次、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2次,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500余篇入选各类选刊、选本,40余篇被10余个国家译介,并列入大学、中学、小学教材。 目录 关于双重性:遗失灵魂的人 笔记体微型小说:老实人形象的新意 经验写作:女作家讲述成长故事 外人:微型小说中的一道闪电 怪人的帽子:作家介入人物的分寸问题 诺埃尔:寒夜中的温暖 唤醒童年:视角、细节、理想 先锋作家的发明:不存在的人 向日葵:人物的奇遇和文学的奇遇 寓言微型小说:显形象,隐寓意 一个细节的成就:人物的关系和形象 城市神话:走和飞的两种表现方式 重复杀蟑螂:我讲故我在 俗与雅:憋出了可爱善良的形象 开始惩罚:童年与命运的时间处理 睡莲:文本与题目之重与轻的平衡 魔幻刺绣:消失与复现,或死亡与复活 雪的意象:小女孩视角中的战争与和平 大海的召唤:梦想与现实的人生哲理 并置的运用:如何融合为诗性的意象 铺垫与结局: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恐怖 假定性:韦尔贝发明小说的方法 轻逸的饭盒:城市中小人物的生存境遇 小偷的形象:如何“打造”荒诞 纪实微型小说: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梦想 闪小说的表达:情节与情态 荒诞意味:马莱巴孩童般的天真思维 微型小说的空灵:有没有枪,枪响不响 光的故事:传或引 关于模仿:作家或人物的声音 回忆的一个盲点:汪曾祺小说意味着什么 心居笔记:冯骥才微型小说的另一种形态 表与里:翻或拉的颠覆性 后记:这一年,很特别 导语 《如何发现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是微型小说名家、评论家谢志强的评论作品集,主要是对国外微型小说佳作的评论,谢志强以他多年的创作经验以及对国外微型小说的深刻解读,为微型小说写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对于提高微型小说鉴赏水平、写作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后记 后记:这一年,很特别 这一年,很特别。我在 第六讲《诺埃尔:寒夜中的 夜晚》中,镶入了一则闪小 说《突然》,形成互文性, 向皮埃尔·莱克塞尔的《诺 埃尔之夜》致敬。新型冠状 病毒,到了这一年年底,我 仍然没见过它长啥样,耳闻 目睹国内国外对它的反应, 日复一日增长的数据,现实 中我蜗居在家成了常态,出 行必戴口罩。我想起堂吉诃 德大战风车,那是堂吉诃德 的幻觉,却有意味。我还想 起博尔赫斯的迷宫,一个国 王制造了迷宫,惩治敌人, 而国王战败,对方将他送往 沙漠腹地,那是更大的迷宫 。将近半年,我待在家里, 感觉新型冠状病毒是文学的 隐喻。微型小说的品质,取 决于形而上的意味:象征、 隐喻等元素。微型小说以小 示大,那个“小”就是细节。 如同一片叶联想到一个森林 ,一粒沙联想到一个沙漠。 这一年,很特别。我调 整了自己生活和写作的状态 。不知不觉,我写了四部书 。《如何发现微型小说内部 的秘密》、《黑蝴蝶——故 乡古人》(是第一故乡余姚 从元代到清朝的系列人物的 笔记小说)、《大肚子沙丘 》、《阿凡提的奇妙生活》 。后两部,写着写着,觉察 出是儿童文学。那是我多年 的心愿。儿童文学不好写。 我意识到,均为写第二故乡 新疆之书,我永远跳不出“ 故乡”的如来佛掌。我想到 ,孙悟空有一个筋斗云翻十 万八千里的本领,他翻了几 个筋斗,想象中已翻出了如 来佛掌,就得意地撒了一泡 尿,可抬头一看,五个指头 构成的山峰还在。对微型小 说而言,翻筋斗是情节,撒 猴尿是细节。博尔赫斯说: 故事无非是那若干种模式。 写出新意,还要靠那一泡猴 尿。我是个细节主义者,经 典作家和一般作家的区别, 在于细节的运用。我意识到 ,无意之中,我身兼两职, 既是创作者,又是评论者。 2020年10月26日,百花 洲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 、主编张越突然(生活中总 是出现突然,而且有预兆: 我住在八楼,有鸟在玻璃窗 外呜叫,这类现象出现过多 次,可能因为我写魔幻小说 多了有关吧?)来电话,约 讲稿系列一部。几年前,我 在《微型小说选刊》开了个 专栏,便是后来的那部《向 经典深度致敬》(此前,十 多篇完整版由《文学报》刊 出过)。作家其实就是要面 对着一个基本问题:怎么看 ?怎么写?阅读与写作有着 秘密的关联,怎么读就怎么 写。同一个文本,有的读者 关注情节,有的读者在乎细 节,有的读者琢磨人物,有 的读者偏重故事。由此,读 者的观念就有了差异,就不 知不觉地体现在创作之中。 所谓微型小说内部的秘密, 我是想引起写作者重视微型 小说本体性的问题,一句话 ,就是贴着人物运动中的细 节写。因为贴着人物写,还 不易领会,我进一步,落在 与人物相关的运行的细节写 。 2019年12月初,新型冠 状病毒已有前兆,像沙漠起 沙尘暴,我偶然起兴,选了 2019年10月公布的2018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 家奥尔加·托卡尔的一部童 书《遗失的灵魂》,其实是 一篇微型小说,写了一篇评 论,发给《小小说选刊》主 编秦俑,他立刻回音,刊在 选刊2020年第1期,随即达 成了意向,开设“时文欣赏” 专栏。该专栏设定为世界当 代微型小说,模式为一期一 篇评论加作品。我有个世界 微型小说专柜,选了若干集 子,毕竟已精读过,还在目 录中文本中做过标记和旁批 。这活儿好干,一天一篇, 一个月我就赶出了一年的专 栏文章。好像一台闲置的机 器,加了油重新启动,欢快 运转。我发现,我将许多外 国长篇小说也纳入了微型小 说专栏,那是采取系列微型 小说的方法构成的长篇小说 (反过来,也是一种微型小 说的可能性),此为世界长 篇小说的一个有趣味的新趋 向,它符合当今网络时代碎 片化的表达方式——现实与 文学的关系上,作家面临着 怎么写的问题。年中,《小 小说月刊》朱昱颖约我也开 设个类似的专栏:赏析论坛 。我又在《文学报》发表了 写汪曾祺、冯骥才微型小说 的评论,均为笔记小说,这 种表述方式,我以为最适合 表现南方独特的现实,却又 看到,蒋子龙的一组笔记小 说,他在访谈中做出“到了 笔记小说的时代”的判断。 预先设想,2020年诺贝尔 文学奖公布了,选一篇,作 为结尾,却是个诗人。只得 将评论莫言的那一篇挪来与 开篇呼应了。 每一种文体,都有一个 本体性的特征。微型小说究 竟有什么特征,多年来,众 说纷纭,各执己见。我创作 微型小说数十年,讲究可操 作性。我写微型小说,是把 它当小说来写,破除模式化 。因为,微型小说首先是小 说,然后才是微型小说,不 能孤立而又封闭地对待微型 小说。它是小说家族中的成 员,大狗叫,小狗也叫(契 诃夫语),但都是狗叫。读 写多年,我认为,除了规模 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尤 其与长篇、中篇小说相比较 ):运用细节的方式独特而 已。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 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我 想,给我一个细节,有含量 的细节,我能够照亮一篇微 型小说。细节对微型小说而 言,有举足 精彩页 关于双重性:遗失灵魂的人 2019年10月公布的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首部图文并茂的并多次获奖的童书《遗失的灵魂》,现今在中国亮相。 版权页注明为长篇小说。就字数来算,只能定为微型小说,一千余字,是标准的微型小说篇幅,再加上绘画的页码,够“长篇”的规模了。 可谓“号称长篇”。但是,微型小说以开放式呈现,不失为新颖出奇。一篇微型小说能装扮得如此豪华、亮丽,与绘画结合,形成别致的文本。我 设想,如若选择五篇微型小说,配上绘画,以“集团军”的方式进入童书领域,会是怎样的景象? 好的童书,或称儿童文学,老少皆宜,同时,也探索成人的主题。比如《小王子》,它就老少通吃。 《遗失的灵魂》探讨的是双重性的问题。灵与肉,即灵魂与躯体。一个人忙于世俗的事情,把灵魂远远地丢在身后,于是他觉得四周空空如也,同时,觉得躯壳里也空空荡荡,他被诊断为弄丢了自己的灵魂。唯一的办法就是停下,等待灵魂赶上来。其中,描述他等待的时间:“胡子甚 至垂到了腰间”,“终于—”灵魂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从此,灵与肉合而为一。 高级的作家还进一步往细里掘进:他还做了一件事—把手表和行李箱(这两个物件象征着快的现实)都埋在后院。他过起了慢生活。 于是,出现了儿童文学的元素:手表里长出了美丽的花朵,仿若铃铛,行李箱里生长着一个大南瓜。花朵、南瓜,是相对城市快节奏(手表、行李箱)生活的大自然的 慢节奏,是季节性的时间。 托卡尔丘克在一千余字的微型小说里,简约、明快地呈现了一个重大的存在境遇,从而让我们觉悟:应当过什么样的生活?尤其是在加“快”的现实中,会缺失什么?寻找什么?由此,警惕灵与肉的分离,不至于沦为行尸走肉。 关于双重性—灵与肉、快与慢的悖论,我们没有警觉,但可能经历过。我曾写过类似的一篇微型小说,归为“艾城系列”。其中的人物,行动迅疾,躯体总是跑在前面,而灵魂滞后,她跑到目的地,疑惑:我来干什么?返回去询问,知道了要做的事。灵与肉的分离,这是现实中发 生的事情,称为“没带脑子”,或“丢了魂”,可归为托卡尔丘克所写的“遗失的灵魂”的同类人。看来,这类人还有“普遍性”。 双重性问题,有个强劲的小说谱系,比如卡尔维诺的《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而博尔赫斯、史蒂文森尤其擅长表达双重性。 2018年1月30日,我读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在扉页记下如下点评:杂糅与碎片—当今世界小说的进化标本。我感觉此作像是挣脱或剥离了时间的束缚,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由此,成为一个永恒的故事。寓言小说,我尤其喜欢其中笼罩、流动、弥漫着非线性的气息,像是民族记忆的定格。 换个角度,也可将其视为一系列微型小说式的碎片组成的长篇小说。我期待她的长篇小说《逃亡者》,该长篇由116个短篇构成,也可视为系列微型小说组合成的长篇。每篇都独立自主。 那么,微型小说在当下,不是能够采取系列的方式呈现吗?由此,形成了长篇小说与微型小说的能量平衡。我甚至猜测,《遗失的灵魂》可能是托卡尔丘克某部已写或将写的长篇小说的一章。因为,我在其长篇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里时而见识过这类微型小说式的片段。我在读长篇小说时,往往像小孩玩积木,忍不住会“拎”出其中一个片段,当成微型小说,托卡尔丘克和卡夫卡的长篇,轻易地让我“拎”出好多篇,还独立成篇,不失为一种阅读的乐趣。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