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论文集收录了2020年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与方法交流会的交流论文,共计64篇。内容覆盖了近几年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应用&方法、外场观测、模式、效果检验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成果。本书可为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技术部门掌握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最新发展动态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作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及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及高校师生的专业参考书使用。 目录 序 第一部分 业务应用&方法 毫米波雷达云回波的自动分类技术研究 太行山东麓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试验进展 利用FY-2静止气象卫星反演产品建立辽宁省人影作业指标 一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云降水监测分析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地基垂直观测设备性能的初步分析 利用新型消雷火箭弹针对积云电场的野外试验 春末夏初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防雹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浙江省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试验平台的前向散射式云粒子探测器性能测试与分析 江西BL-1A型火箭增雨作业技术要领 随机森林算法在山东半岛冰雹预报中的应用 “追雹者”微信小程序功能设计与开发 恩施州冰雹云的识别方法探讨 湖南干旱分析及人工增雨作业布局和方案设计 海南省暖云人工增雨作业应用技术 中国天眼(FAST)一次三级联防区作业情况分析 基于FY-2G卫星反演产品的贵州降雹识别指标研究 “FAST”冰雹防御技术初探及问题探讨 六盘山地形云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 GNSS/MET反演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宁夏人影业务中的应用 FY一2E卫星反演云特性参数产品在乌鲁木齐暴雪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沙雅县二牧场防雹作业点科学布局的探讨 双偏振雷达在南疆强对流天气防雹中的应用 一次东北冷涡结构及云系特征分析 第二部分 外场观测 华南和青藏高原O℃层亮带和微物理特征研究 那曲和玉树Ka波段雷达观测的云降水垂直结构对比研究 张掖地区探空资料云垂直结构判定及其特征分析 海坨山冬季地形云雾宏微特征观测分析 北京海坨山地区冬季降雪特征的观测研究 天津冬季浓雾过程雾滴谱及细粒子颗粒物特征 霾污染背景下雾水爆发增强的微物理特征及成因研究 衡水地区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特征分析 大陆性积云不同发展阶段宏观和微观物理特性的飞机观测研究 一次降水天气过程的云垂直结构探测分析 吉林省云凝结核浓度观测分析 吉林省夏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与粒径分布特征 2019年春夏季长白山麓云和降水特征综合观测分析 低涡横槽天气系统下强雷暴云团的移动特征 人工影响天气的大气污染物清除机制探讨 四川南部层积云降水特征分析 云贵高原东侧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山地环境下冻雨形成机理及观测特征分析 西安地区积层混合云的Z-R关系研究 基于火箭探空资料的冰雹云内部结构个例分析 陕西渭北一次降雹过程的粒子谱特征分析 2016年5月6日重庆万盛短时强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多点联合防雹个例分析 六盘山区一次降水天气过程云雷达宏微观特征分析 六盘山区雾的平均变化特征分析 六盘山区一次连阴雨过程不同地形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 六盘山西侧一次降水过程不同微波辐射计与FY-2卫星数据对比 宁夏中部夏季层状云特征参数与降水相关性初探 利用多普勒雷达估算宁夏层状云降水效率的一次典型个例分析 阿克苏一次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 飞机积冰的云层特征个例分析 第三部分 模式 利用MM5模式分析云中过冷水区物理成因 云凝结核对一次冰雹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的云降水机制模拟研究 第四部分 效果检验 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分析 辽宁一次低涡降水过程人影数值模式检验及人工增雨潜力区合理性分析 一次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物理检验个例分析 浙江春季东南沿海火箭作业个例雷达回波响应分析 牛头山库区人影技术思路及效果分析 第五部分 室内实验 一种硅铝酸盐化合物暖云催化剂吸湿性能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