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了,好像汪曾祺并没有离开,许许多多热爱他、喜欢他的人依然生活在他的世界中,以自己的方式与他交流着,就像经常相遇的老朋友,见了面打声招呼:你好,汪曾祺!那么亲切,那么自然。的确,汪曾祺并没有走,他在他的作鼯中长存,和与其相遇的的人倾心交谈,诉说着生活之美、人性之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好汪曾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段春娟//张秋红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十年过去了,好像汪曾祺并没有离开,许许多多热爱他、喜欢他的人依然生活在他的世界中,以自己的方式与他交流着,就像经常相遇的老朋友,见了面打声招呼:你好,汪曾祺!那么亲切,那么自然。的确,汪曾祺并没有走,他在他的作鼯中长存,和与其相遇的的人倾心交谈,诉说着生活之美、人性之美。 内容推荐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43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杂志上发表小说。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曾获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 目录 黄裳 故人书简 杨毓珉 汪曾祺的编剧生涯 马识途 想念汪曾祺 巫宁坤 往事回思如细雨 范用 曾祺诗笺 林斤澜 纪终年 邓友梅 漫忆汪曾祺 邵燕祥 汪曾祺小记 高晓声 杯酒告别 陆文夫 酒仙汪曾祺 宗璞 三幅画 白桦 “假我十年闲粥饭” 舒乙 一个可爱的大作家 石湾 送别汪夫子 徐城北 忆汪曾祺 王安忆 汪老讲故事 贾平凹 修炼成老精 铁凝 汪老教我正确写字 李锐 生死与共 汪曾祺 侧写 (香港)舒非 我所知道的高晓声与汪曾祺 叶兆言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高洪波 爱读汪曾祺 凸凹 有一个汪曾祺 何志云 苍茫时刻 萌娘 说不尽的汪曾祺 何镇邦 灵狐 苏北 汪曾祺先生 龙冬 我和汪老的忘年交 一天好月 商友敬 闲说汪曾祺 姚育明 我眼中的汪曾祺 陈国凯 怀念汪曾祺 屠燮昌 “英年早逝”的汪曾祺先生 李春林 永远的汪曾祺 陆建华 汪曾祺与生活 王干 金实秋 梦断菰蒲晚饭花 朱延庆 汪曾祺在故乡的最后一次演讲 陈其昌 骨肉情深 张希至 我的初中老师——汪曾祺 我的邻居——汪曾祺 杨乔 炮火中的荷花 杨早 往事漫忆 汪明 怀念父亲 汪朝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阁下于此事作何种态度?——我简直是麻烦你。 前信说“下次谈旅行的事”,但此刻我心中实无“旅行”。大概还是那个样子。旅行是一种心理,是内在的,不具体,不成为一个事件,除非成为事件的时候,忽然来了,此间熟人近有动身者,类多是突然的。盖今日人被决定得太厉害,每有所动,往往突然耳。突然者,突乎其然,着重在这个“突”字。来上海若重到致远中学教书,亦无甚不可耳。然而又觉有许多说不通处!这算是干嘛呢。黄永玉曾有信让我上九龙荔支角乡下去住,说是可以洗海水浴,香港稿费一千字可买八罐到十罐鹰牌炼乳云。我去洗海水澡么,哈哈,有意思得很。而且牛乳之为物,不是很蛊惑人的。然我不是一定不去九龙耳。信至今尚未复他。他最近的木刻似乎无惊人之进步。我的希望只有更推远一点。我最近似乎有点跟自己闹着玩儿。但也许还是对浮动的心情加一道封条为愈乎?你知道这个大院子里,晚上怪静的,真是静得“慌”。近复无书可读,唯以写作限制自己耳。 北平已入零下,颇冷。有人送我冰鞋一双,尚未试过大小,似乎忒大了。那么,可以转送大脚人也。物价大跳,但不大妨事,弟已储足一月粮食,两月的烟。前言连烟卷也没得抽了,言之过于惨切。“中国烟丝”一共买过一包耳。所囤积者盖“华丰”(?)牌也,这在北平,颇为奢侈,每一抽上,恒觉不安。婆婆妈妈性情亦难改去也。 昨睡过晚,今天摹了一天的漆器铭文,颇困顿,遂不复书。颇思得佳字笔为阁下书王维与裴迪秀才书一过也。下次信或可一聊北平文人之情绪。如何?然大盼阁下便惠一书以慰焦渴也。此候安适、弟曾祺顿首。十一月卅日。 在这封长信里,曾祺述说了他对小说的一些意见。他的作品往往是“平淡”的。因为往往写的完全是“实事”。这在他晚期三篇一组的短篇中,表现得最着实。他甚至吝啬得不肯多加一点“多余”的东西,要这样做时会觉得“没有兴趣起来”。这种写作上的“洁癖”,真是没有办法的事。从这封信里,从他的作品里,似乎可以隐约地察觉到他受废名、也许还有阿左林的影响颇深。他执著地“写真实”,他叹息说自然主义似乎是不可抗拒的。他晚期小说写得少,散文写得多,似乎也是一种“返祖”,在他看来,小说就是散文,而更喜爱的还是后者。手头找不到《赵四》了,如得重读,当可更能理解他说这一番话的真意。在手头没有了原稿的情况下,他还清楚地记得他曾写下过的一切,要在什么地方删改、增添点什么东西,希望作品更完美、更接近他理想的境界,实在显示出他对写作的忠诚。 信里反映了他困居愁城寂寞的心情。有的熟人“突然”走掉了,踏上了“旅行”的征途。他却无奈地摹写漆器的铭文。可惜找不到他预告要写的“北平文人之情绪”的信,否则就可以看到他浮沉于这个小圈子里的种种光影。 这以后就是长长的睽隔,不知道他“行脚”到哪里去了。1954年与妻去京,才匆匆见了一面,不记得在一起喝酒了没有。他在编《说说唱唱》,颇有点落魄的样子。接下去彼此都在1957年的风暴里翻了船,更是无从通问了。偶然在书店里买到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一册《羊合的一晚》,是曾祺的新作,高兴极了。书中有永玉的几幅木刻插图,看来是精心刻成的。知道他们还常过从,从永玉的来信中时时提起曾祺,那时他大概已经加入北京京剧团做编剧了。这一步跨得好远,从小说散文到京剧编剧,真不知道他是怎样跨过去的。那时我在写一部小说,写成两万多字,曾请吴晗看过,又请永玉转给曾祺一看,他寄来一信。 黄裳兄:永玉和际垌叫我读一下《鸳湖记》,顷已拜读,你写了东西,首先是值得庆贺的事,向你道喜! 小说看来甚长。已经写了两万五千字,人物才出场,故事才开了一个头,全篇岂不要有二十万字么?那么,这是一个长篇。全篇已经写完了么?我很想有机会读一读全文,也许可以提出一点读后感。单看开头,未免有点茫然……这里面有些段落字句显然是为了后面的情节而伏置的,在“此时”还不会发生作用。 P8-10 后记 我常常想,为什么会在毕业十几年之后又喜欢上汪曾祺?大概与年龄有关吧。人到中年,经历多了些,对人生的理解和二十几岁时大不一样了。有时感觉很累,活着苦多乐少;绝望的时候也是有的,整个人仿佛要坠入无底深渊;对生活也变得麻木,好多事情好像只是出于责任和义务,似乎一切了无兴趣情致可言。可汪曾祺不是这样,在晚年他还由衷地说:“活着多好呀!”这让我感觉无限的温暖。想想汪曾祺的人生遭遇其实是很坎坷的,当过“右派”,下放劳动,在政治漩涡中做编剧。热闹过、冷清过,寂寞过、愤怒过,不平过、郁闷过,跌荡起伏,可最终还是“随遇而安”,非但没有在心头留下阴影,并由此愤世嫉俗,相反却感觉人世温暖、人生可爱,还说“能当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这是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积极、豁达、幽默、乐天好像都似不够,乃走过之后的一片澄明,已入于化境,眼中所见已超越狭隘世界了吧。作家凸凹说汪曾祺“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真动人呀!由此算是与汪曾祺结缘。接下来是一口气读了他的不少作品,还编了几本书。我留恋于他所营造的纯美和温情世界,不舍得离开。不仅如此,他还总让我生上天钟灵于斯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叹。他擅画,他对自己的画评价日:我的画,也只是白云一片而已。这是怎样的灵性思维呢?而这样的空灵之语与飘逸心思不时闪烁在字里行间,让我觉得他的神奇与不凡。 2007年5月16日是汪曾祺去世十周年的日子。以前曾试着问汪先生的女儿汪朝女士,是否有一些纪念活动,也曾想要是能把当年很多人写汪曾祺的文章汇集成一本书,该是一份很好的纪念。但也深知十年暌隔,好多文章都落入历史的烟幕,甚至有的作者也已离开人世。世事茫茫,到哪去寻找这些当年的文章呢?犹如大海捞针啊。于是想法也就只是想法而已,并没有付之于行动,确切地说是无从下手。 世事难料。仿佛注定一般,忽有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说是看了我编的汪曾祺的书。说编得真好!之后他便自我介绍说是苏北,铁杆汪迷,对汪曾祺的理解不是那种普通的研究型的,而是贴心贴肺的,并将他写的《一“汪”‘隋深——一个人的汪曾祺纪念》给我看,还说要送我一本由高邮汪曾祺文学馆编的书。尽管不知答应送我的为何书,但想是汪曾祺文学馆编的,便想要。过几天书没收到,也不管唐突冒失与否,便打电话催。果然不几天书寄到,是那本由高邮市文联和高邮市旅游局联合编写的《风流秦游》。该书收有多篇感悟汪曾祺的文章!这提醒了我,汪曾祺文学馆肯定有很多资料。急忙电话联系,该书副主编陈其昌先生盛情相邀,遂有了我心仪已久的汪曾祺故乡行。 令人感慨的是,汪曾祺用他的笔抒写着对家乡的一往情深,家乡人也对他报以厚爱。听说我为编书查资料而来,都说为汪曾祺做事,要支持的。在南京陆建华先生《汪曾祺传》的作者,汪曾祺研究会会长)家,陆先生嫌客厅光线不足,把十几本资料全搬到阳台上让我翻阅,并将看好的复印下来。那天阳光灿烂,光线透过窗玻璃射进来,阳台上特别温暖,我在那里足足呆了一上午。高邮的陈其昌先生也将手头的图片、文字资料复制下来一并给我。为了赶时间,安徽的陈立新老师(那个先前打电话给我的陌生人,也是我编此书的直接引发者。苏北乃其笔名,缘于到汪曾祺的故乡苏北一带游走)也将他“多年的经营”用特快专递寄给我;当我说他眼光好、看得准时,他不无得意地自夸是“慧眼”。还有汪朝女士,也将她收藏的资料寄来。这也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十年过去了,好像汪曾祺并没有离开,许许多多热爱他、喜欢他的人依然生活在他的世界中,以自己的方式与他交流着,就像经常相遇的老朋友,见了面打声招呼:你好,汪曾祺!那么亲切,那么自然。的确,汪曾祺并没有走,他在他的作品中长存,和与其相遇的的人倾心交谈,诉说着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谢谢你,汪曾祺先生! 在这里,也一并向提供帮助的人致谢! 段春娟 2007年4月于泉城济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