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是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本书是《读库》2106期,共包含七篇文章:《杨家旧事》《梅夫人与程夫人》《最后一课》《家猫名唤穆尔西》《先驱,建构主义及新工具》《帝王家》和《莎剧中的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库(2106)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读库》是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本书是《读库》2106期,共包含七篇文章:《杨家旧事》《梅夫人与程夫人》《最后一课》《家猫名唤穆尔西》《先驱,建构主义及新工具》《帝王家》和《莎剧中的性》。 作者简介 张立宪,江湖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并策划出版《青衣张火丁》、《共和国教科书》等。多年来,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2008年4月当选“思想推动中国——联想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评选”的十位中国思想力人物之一。 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目录 杨家旧事 梅夫人与程夫人 最后一课 家猫名唤穆尔西 先驱,建构主义及新工具 帝王家 莎剧中的性 导语 《读库》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本书为第2106期,收录了七篇文章。 精彩页 杨家旧事 杨苡口述 小隐整理 报道里把“贵族”什么的安到我们家头上,我觉得莫名其妙。 杨苡,1919年生于天津,翻译家,1949年后大陆第一个《呼啸山庄》中译本的译者。其兄为翻译家杨宪益,姐姐杨敏如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姐夫罗沛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父亲杨毓璋系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文中的“娘”是杨的正室,“母亲”是三兄妹的生母,在家中称“大姨太”;“大公主”“二姐”为“娘”所出,“四姐”则为杨的二姨太所生。旧式大家庭人际关系复杂,排行亦有各种排法,文中“七叔”“八叔”为杨毓璋胞弟,“五叔”则为堂弟;“姑妈”“狗叔”均为口述者祖父姨太太所生。未详处可参看文中“大排行、小排行”一节。 关于杨家,我知道的并不多。现在知道的一些,有不少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看来的。其实亲戚间议论得不少,母亲也念叨过,但我总是听过就忘,没上心记过。年轻的时候,我对家的印象很糟糕,鸦片、小脚、姨太太,让人气闷的生活方式……要用标签的话,这不就是标准的封建家庭嘛。 我认为自己“生正逢时”,因为我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的那一年。对政治、理论什么的,我不感兴趣,也从来没弄懂过,同时我与各种运动都是疏远的,但我最基本的判断和态度,或者你说常识、价值观也行,都是新文化给我的。这里面也包括对旧式家庭的态度。 新文学作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巴金,当然是因为我和巴先生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也一直得到他的教诲,但我最初对他产生崇拜,却和他的那部《家》有很大关系。我觉得我的家和他笔下的封建大家庭像极了,简直就是它的翻版,里面的好些人物都能找到对应。年轻的时候,我最强烈的冲动,就是像《家》里的觉慧那样,离开家,摆脱那个环境,到外面广大的世界去。 快解放时,我参加了“民主青联”。要填表,我问介绍人方应砀,我该算是什么身份,他大概因为我父亲是银行行长,就说,“大资产阶级”。解放后要填各种表格,里面有一栏是“家庭出身”,我不知该怎么填,问过我哥。他也嘀咕:说是买办资产阶级吧,父亲不是给洋人做事,不算。那么,算官僚资产阶级,或者民族资产阶级?我过去的一个地下党朋友说,你父亲是银行行长,拿工资的,应该填“高级职员”。我姐接受了不少革命道理,以“剥削阶级”为耻,她从我母亲那边说,称我们是“城市贫民”——我们家早破产了嘛。到最后我也不知该算什么。不管算什么,到“文革”结束时为止,提我们家都是不光彩的事。 那时候再想不到,这些年,家世啊,家里过去的风光啊,有钱有势啊什么的,又变得吃香了,“贵族”成了一个好头衔,提起来都是很羡慕的样子。媒体采访,动不动就往“贵族”上扯。不止一次,报道里把“贵族”什么的安到我们家头上,我觉得莫名其妙。第一,我们家早就败落了,哪里是什么“贵族”?再说我们是庶出,按照旧的观念,是被歧视的,我又因为有“妨父”之名,没享受过什么阔家小姐的尊贵。第二,我是相信平等,反对讲究等级的那一套的,我的许多同学,中西女校的、西南联大的、中央大学的,出身名门,家里有钱有势,他们都不喜欢吹嘘自己家里如何如何,炫耀这些是要被看不起的。现在不是常说到“教养”吗?摆阔、津津乐道这些东西,我看就是没教养。 我最烦考据来考据去的,自己家里的事,就更是烦。看过些“百年家族”一类的书,祖上哪里人氏,做过什么官什么官,讲得清清楚楚,真是肯下功夫。我不行,那些官职之类,一下就把头绕昏了,而且我也弄不明白哪个官有多大。有一阵电视上放一部叫《走向共和》的连续剧,我正好在北京,黄宗江打电话让我快看,除了说演得好、剧本棒极了,特别提醒,说里面写到你们杨家了。他说的是剧中的杨士琦,袁世凯的心腹幕僚,后来做过很大的官。我姐看了那一段,很生气,说把杨家的人写得很坏,让我别看。当时我就住她家,从小就不敢拗着她,她说不看也就不看了,后来没再播,错过了。我没我姐那种卫护杨家的意识,看了的话,随便剧里写成什么样,我也不会生气。我哥就更不在乎了。 因为不感兴趣,碰到记者采访,我常会有抵触情绪。虽然出于礼貌,为不让人家难堪,我多少会说点,但也说不了多少。事实上我的记忆力还算好,许多往事都记得很清楚,年纪大了,眼前的事说忘就忘,过去的事却经常想起,有时就像过电影似的,只是这不是人家想听的。我有时也怀疑,说那些琐碎的人与事有什么意思?我记住的经常是些好玩的事,就像你们现在说的“八卦”。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