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韩非/新编历史小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作者:任继愈 |
出版社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韩非,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和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融为一体,同时重视吸收墨家思想,集儒道墨法四大思想流派的精华于一身。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目录 一、从矛和盾的故事说起 二、韩非有哪些主张引起秦王的重视 三、法、术、势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德治和法治的辩论 五、世界最早的“人口论” 六、批判复古主义者对历史的看法 七、加强封建中央专制集权的理论 八、参验的方法 九、局部利益和全体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十、反对鬼神,反对迷信 十一、韩非的历史地位 序言 导言 张齐明 韩非,是中国古代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向来 被人们视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生活于战国中后期 ,是韩国王室的公子,曾与李斯一道问学于荀子。身为王 室公子,他却并不为韩王所信用,在政治上一直郁郁不得 志。政治上的失意,在韩非的著作中多有体现,甚至在某 种程度上可以说,韩非的著述就是其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控 诉与悲鸣。韩非一些著述在当时就已经单篇流行,如《孤 愤》《五蠹》等。据记载,秦王赢政(即后来的始皇帝) 看到这些著述后非常欣赏韩非,发出了“寡人得见此人与 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秦国攻打韩国,韩王在秦的压 力之下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如愿以偿见到了韩非,并相 谈甚悦,但却并没有任用他。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入秦之后的韩非受到了李斯、姚贾的陷害,被秦王投入监 狱,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死于秦国的监狱之内。 韩非死后,人们将他的著作整理结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 到的《韩非子》一书。 历史上的思想必须历史地理解。韩非生活的时代,统 一的趋势已经形成,且不可逆转。七国之中,韩国的实力 较弱,且又与秦国接壤。弱韩而事强秦,在当时的政治格 局中,“苟延残喘”正是韩国命运的真实写照。身为公子 ,“存韩”无疑是韩非最为重要的奋斗目标,也是他思想 主张的一个基本前提。今天,我们阅读韩非的著作,理解 他的主张,都必须明白其思想的这一出发点。韩非怀有强 烈的报国热忱,希望能得到韩王的重用,施展自己的才华 ,从而实现其国富兵强的理想。后人对韩非思想的表彰, 抑或对其思想的批判,都必须理解韩非的人生处境。强烈 的报国情怀与绝望的政治现实相互交织之下,韩非只能将 自己的孤寂愤懑之情、璞玉见赏之志,寄之于笔下,存乎 其思想。《韩非子》中的许多篇章,无不涌动着韩非强烈 的个人情感。 …… 毋庸讳言,准确、完整地理解古代经典不可能是一蹴 而就的,直接阅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存在一定的困难。 经典需要普及,思想需要引导,这可能正是“中国历史小 丛书”出版者的“初心”。 任继愈先生撰写的《韩非》是“中国历史小丛书”系 列中的一本,本书初版于1962年。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的大家,任继愈先生以切实无华、简练精当的文字, 将韩非繁复的思想以轻盈而生动的方式传递给我们。任继 愈先生对于韩非思想的驾驭能力,是我们所不能望及的, 相信本书对于我们了解、理解韩非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解,任继愈先生的这本 书,也深深打上了他那个时代的印记。这些印记,对于今 天的我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但确是那个时代最忠实的 历史记忆。今天,我们重读此书,愿意献上我们微薄的敬 意。 导语 任继愈先生撰写的《韩非》是“中国历史小丛书”系列中的一本,本书初版于1962年。 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大家,任继愈先生以切实无华、简练精当的文字,将韩非繁复的思想以轻盈而生动的方式传递给我们。任继愈先生对于韩非思想的驾驭能力,是我们所不能望及的,相信本书对于我们了解、理解韩非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精彩页 一、从矛和盾的故事说起 从前有一个卖矛的人,在市上夸耀他的矛是天下最好的矛,不论怎么坚实的盾它都能刺穿。同时,这个人手里也拿着一面盾在卖,他夸耀他的盾是天下最好的盾,无论是怎么锋利的矛也刺不穿它。有些人被他的夸大宣传吸引住了,逐渐围拢来。这个人洋洋得意,正在等候买主。人群中走出一个人,向这个卖矛和盾的人问道:“听你说得很好,你的矛和盾可算天下最好的武器。如果用你的矛刺你自己的盾,能不能刺得穿它?”这个突然的问题,可把这个卖矛和盾的人窘住了。他想说他的矛可以刺穿他的盾,那么他的盾就不是像他说的那样最坚实;他又想说盾不会被刺穿,那么他的矛就不是像他说的那样最锋利。这个问题使他瞠目结舌,回答不上来,只好满面羞惭地,拿着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离开市场。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以子(你)之矛,攻子(你)之盾”的故事。 上面这个故事,未必真有其事,但是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说的话不可以前后不一致,不可以自相矛盾。我们今天经常会遇到“矛盾”这个词,我们自己也经常使用“矛盾”这个词。当然今天所用的“矛盾”不只是“自相矛盾”的意思,有时也指事物对立统一的原理。“矛盾”这个词的创造者是谁?就是现在要向读者介绍的韩非。 韩非是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后半期韩国的一个没落贵族,自幼跟当时的大学者荀子读过书。他有些口吃(结巴),不大能讲话,但是能写文章。他的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分析深刻,有说服力。他的同学李斯也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才干的人,后来当了秦始皇的宰相。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李斯立了不小的功劳。但李斯也承认自己的才能不及韩非。 韩非约生于公元前289年,他的年龄和李斯差不多。他死于公元前233年,活了五十多岁。他的著作经后人编在一处,称为《韩非子》。古人经常用人名当书名,像墨子的著作叫《墨子》,孟子的著作叫《孟子》,荀子、庄子、老子也都是这样的。韩非的著作在当时各国都有流传的抄本,在秦国也有过广泛的影响。 有一天秦王(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当时还没有统一中国)读到韩非的著作,大为赞赏,说:“这真是一部好书。我若能和这位作者见一面,也不枉活一辈子了!”秦王还以为这部著作是一位古代学者作的呢。这时李斯在旁说:“这是我的同学韩非写的书。这个人还活着,想见到这个人不难,他现在在韩国。”秦王一听,高兴极了,设法把韩非找到了秦国。见面后,谈得很融洽,很想重用他。这时秦王左右的大臣都有点不服气,特别是李斯对韩非更加嫉视。因为他知道韩非很有才干,学问又好,万一秦王重用了他,至少自己的宰相是做不成了。李斯就暗中联合其他大臣在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他终究是心向韩国的。秦国和韩国是敌对的国家,若重用了他,他会为韩国打算,不会真心为秦国的。如果放走他,让他到别国去,万一被人重用,和秦国捣起乱来,也是个麻烦。不如找个借口把他杀了。秦王就把韩非关进监狱,还在考虑:用他,放他,还是杀他。李斯又使人威吓韩非,韩非被迫在狱中自杀了。秦王考虑了很久,觉得韩非毕竟是个人才,最后下命令释放他出狱,还是想重用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来不及了。 P1-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