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林汉达取材于正史,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以通俗、通顺的文笔还原了历史原貌,描绘了二十余个历史片断,包含了不少被历朝历代传颂的经典故事,再现了战国时期真实的著名历史故事和人物故事。
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国故事(美绘版)/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林汉达取材于正史,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以通俗、通顺的文笔还原了历史原貌,描绘了二十余个历史片断,包含了不少被历朝历代传颂的经典故事,再现了战国时期真实的著名历史故事和人物故事。 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浙江宁波人,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曾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等。林先生是语文现代化的积极推动者,一生向传统教育挑战。对中国的汉语拼音改革、成语通俗化、扫盲等工作做出了极大贡献。他写的通俗历史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集》《东周列国故事》《前后汉故事》《三国故事》等是一代代中国孩子的历史启蒙读物,是流传了半个世纪的岁月经典。 目录 三家分晋 用人不疑 河伯娶妇 起死回生 不受蒙蔽 商鞅变法 孙膑下山 马陵道上 悬梁刺股 攻守同盟 合纵抗秦 连横亲秦 胡服骑射 屈原投江 鸡鸣狗盗 狡兔三窟 火牛陷阵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远交近攻 赠送绨袍 坑杀赵卒 毛遂自荐 盗符救赵 图穷匕见 统一中原 序言 这次与读者见面的是林 汉达先生所著《中国历史 故事集》的五种美绘本, 《春秋故事》《战国故事 》《西汉故事》《东汉故 事》和《三国故事》。 2002年,曾经出版了新的 合卷本。这次以美绘本出 版,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 方便地阅读这部传世名著 。除了内容上未作任何修 改以外,林先生在语言上 的一些独特用法和处理, 也都保持原貌,为的是让 大家原原本本地领略其特 有风格。不同的是,原来 的刘继卣先生等画的黑白 插画这回请年轻画家上了 色,版式上也做了新的设 计,作为一次尝试。 时光匆匆,逝者如水。 当年,我编辑这套书的情 景历历在目,然而当回首 一顾的时候,竞不觉过去 了几十年,现在只能靠回 忆来与今天的读者交谈了 。 林先生写的这部历史故 事书,从20世纪60年代出 版以来,一直拥有大量的 读者,获得了几代人的好 评。我在1978年担任本书 责编以后,陆续收到几百 封读者来信,老老少少、 各行各业的读者都表示对 这部书的喜爱。近年来, 虽然市场上新的历史读物 层出不穷,但是林汉达的 历史故事仍然留在人们的 视线和记忆中。有些读者 认为,林汉达的《中国历 史故事集》是他们看到的 最好的历史故事书,当年 自己看这部书长大,现在 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继续 看这部书。 我想,凡是读过此书的 人都不会对这种说法感到 惊奇。中国历史悠久又深 厚,那么多人物、事件, 写起来是个难事。林汉达 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 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即 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 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 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 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 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 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 ,便是这套书长销的必然 结果。读者们大都以为作 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实际上林先生是满嘴浙江 话的南方人。他高超的组 织艺术和语言技巧,完全 是出于他对读者需求的深 刻理解,对祖国语言的精 确把握。可以说,没有真 功夫是写不出来这样的作 品的:没有踏实心态,像 现在有些作者那样浮躁和 粗糙,也是绝对不会精耕 细作的。 这套书所以长销五十多 年不衰,在于它不但是一 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 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对 于向少年儿童普及历史知 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都有很大作用。 很可惜,林汉达先生在“ 文革”中的1972年去世,他 为少年朋友“一个朝代写一 本”的夙愿没有实现。我在 1978年接手编辑后,修订 再版《春秋故事》《战国 故事》《西汉故事》,新 编了已写完而未出版的《 东汉故事》,又根据林先 生50万字遗稿《三国故事 新编》缩写改编成《三国 故事》。至此算是把林先 生已写到的内容编完出版 了。 很多读者对这套书未能 完成感到惋惜,在来信中 希望续写续编下去。2006 年我退休之后,经过一段 时间准备,陆续写出了后 五种,即《晋朝南北朝故 事》《隋唐故事》《宋元 故事》《明朝故事》和《 清朝故事》。这样,十种 一套、完整的《中国历史 故事集》就出齐了。从第 一本到第十本,经过了五 十多年,由两代作者接力 完成。这算得上我国出版 界一件趣事。 导语 京味语言大师林汉达的传世之作!家庭书架的珍藏精品!一套经典的历史读物! 林先生写的这套“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自出版以来,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获得无数好评。这次以美绘本出版,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方便地阅读这套作品。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再现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原貌。 精彩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不但灭了吴国,而且率大军渡过淮河,当上了中原诸侯的领袖,做了霸主。一向称为霸主的晋国(在山西),到了这时候,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诸侯国了。有势力的大夫各人割据一块地盘,把晋国分成了好几个小国。他们之间互相攻打,互相兼并。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怎么能跟强大的越国对敌呐? 晋国的大夫当中,势力最大的原来有六家,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晋国的大权可就归了四家:智家、赵家、魏家、韩家。那时候,列国的大夫占有着大量的土地,他们直接统治农民,比国君富裕得多。农民生活在大夫的手下,也比在国君的统治下要好过一些。有不少农奴受不了国君的压迫和虐待,还情愿逃到大夫的封地里去做佃农。各国大夫的势力因而越来越大。像晋国那样,土地和人民实际上都落在这四家大夫手里了。 这四家——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之中,智伯瑶的势力最大。他对赵、魏、韩三家说:“咱们晋国一向当着中原的霸主。没想到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先后起来,夺去了霸主的地位,这是咱们晋国的耻辱。如今只要把越国打败,晋国仍然能够当上霸主。我主张每家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公家的收入增加了,壮丁增加了,实力才会增强,才能够重新当上霸主。” 这三家大夫早就知道智伯瑶想独吞晋国。他所说的“公家”,其实就是“智家”。可是他们三家心不齐,没法儿跟智伯瑶闹翻。智伯瑶派人去向韩康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韩康子如数交割了。智伯瑶派人向魏桓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魏桓子也如数交割了。智伯瑶就这么增加了二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跟着,他又派人去找赵襄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赵襄子可不答应。他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我怎么也不能送给别人。韩家、魏家他们愿意送,不干我的事,我可没法儿依!”来人回去把赵襄子的话向智伯瑶报告,智伯瑶气得鼻子呼呼地响。他让韩、魏两家和自己一同发兵去打赵家,还答应他们灭了赵家之后,把赵家所有的土地和户口三家平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的兵马退到晋阳(在山西太原)城里,打算在那儿死守。这个晋阳城是赵家最坚固的一座城。当初由赵家的家臣董安于一手经营,里面盖了很大的宫殿,宫殿的围墙内部全用苇箔、竹子、木板做成,外面再用砖和石头砌上。宫殿里的大小柱子全是上等的铜铸成的。所有的建筑又结实又好看。董安于之后,赵家又派家臣尹铎治理晋阳城。尹铎注意减轻刑罚,减少官差,因此很得人心。赵襄子一见晋阳城很严实,粮草又充足,老百姓也乐意跟他在一起,他就放心多了。 没有多少日子,三家的兵马就把城围上了。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准交战。每逢三家攻打的时候,城上的箭就好像雨点儿似的,唰唰地落下来,让智伯瑶他们没法儿打进去。晋阳城就这么仗着弓箭守了半年多。可是箭都使完了,怎么办呐?赵襄子为了这个,闷闷不乐。他手下的谋士张孟谈对他说:“听说当初董安于在宫殿里准备了无数的箭,咱们找找去。”这一下可把赵襄子提醒了。他立刻叫人把围墙拆去一段,果然里面全是做箭杆的现成材料。又拆了几根大铜柱子,铸成无数的箭头。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