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中海三千年(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罗伯特·D.卡普兰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与其说这是一本游记,倒不如说这是一本承载地中海历史的文化散记,沿着作者的足迹,叙述了从突尼斯的北非迦太基故地到西西里岛再到亚平宁半岛古老的修道院,以及渡过亚得里亚海抵达杜布罗夫尼克(拉古萨)和前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崎岖海岸线附近地区的历史。作者并不是按照时间线而是根据路线和景观来展开的,这就使得本书更像一本历史散文,实际上也是如此,在历史叙述中,穿插了哲学、历史、政治、宗教、民族、神话乃至经济的种种信手拈来的探讨。 作者简介 罗伯特·D.卡普兰,1952年生于纽约,长期为《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共和》《华尔街日报》《国际利益》等媒体撰写评论,出版的著作有《阿拉伯人》《地球末日》《帝国的野蛮》《季风帝国》《地理的复仇》《在欧洲的阴影下》等。 目录 前言与致谢 一 母狮女神 二 白袍神父博物馆 三 朱古达之桌 四 保罗·克利的伊斯兰印象 五 灰之美 六 缄默的神殿 七 陶之城 八 西西里之行 九 哈德良行宫 十 戴克里先宫 十一 杜布罗夫尼克的振兴 十二 烛火摇曳的魔力宝盒 十三 文学中的拜占庭 十四 摩里亚半岛与新柏拉图主义 十五 地中海最后的帕夏 推荐书目 序言 本书记载了我于1975 —1976年在突尼斯与西西 里的一次旅程,以及1971 —1978年前往达尔马提亚 、希腊部分地区的几次淡 季之行,还部分涉及1980 年代以及1990年代的一些 旅行。我每次的旅友都不 尽相同,所见所闻也各异 。绝大多数旅程都发生于 我的少年时期或是二十出 头的年纪。为便于阅读, 特此糅进一个篇章进行叙 述。 少量手稿以《纽约时 报》的两篇文章改编而来 :1980年10月26日刊登 的《从雅典教堂回到拜占 庭时代》、1998年9月13 日刊登的《杜布罗夫尼克 :荣耀的凤凰城》。 感谢我的代理卡尔·D .布兰特(Carl D. Brandt)以及兰登书屋编 辑乔伊·德·麦尼尔(Joy de Menil)给我的建议与支持 。特此鸣谢《大西洋月刊 》主编库伦·墨菲(Cullen Murphy)对本书的补充指 导。此外,我要感谢安· 高朵芙(Ann Godoff)、凯 特·麦迪娜(Kate Medina) 以及温塔奇出版社平装书 部门的同仁们——卢安·沃 瑟(Luann Walther)、马丁 ·阿舍(Martin Asher)、安 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 、大卫·海德(David Hyde) 。我与他们并肩工作完成 了许多作品。古典文学家 兼军事历史学者维克多· 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与专攻拜占庭和 中世纪的学者亚里斯蒂德 ·D.卡拉扎斯(Aristide D .Caratzas)为我悉心校对 了文稿的历史细节,衷心 感谢。我还得到科尔比· 库莫尔(Corby Kummer) 、莫伊(Moye)一家、安妮 ·莱斯金(Annie Raskin)、 我的助理伊丽莎白·洛克 尔(Elizabeth Lockyer)的鼎 力相助。真诚地感谢我的 妻子玛丽亚·卡布拉尔 (Maria Cabral)对我多年离 家在外漂泊的隐忍包容。 导语 本书记载了作者于1975—1976年在突尼斯与西西里的一次旅程,以及1971—1978年前往达尔马提亚、希腊部分地区的几次淡季之行,还部分涉及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的一些旅行。 一位有丰富想象力和历史意识的旅人写就的一本“路书”,引导读者神游地中海周边国家,见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结识多彩的生命情调,向往作者的行旅经验。 书评(媒体评论) (卡普兰)让遥远的 过去在今天发出回响…… (他)所阐述的内容详实 而简明。 ——《华盛顿邮报·图 书世界》 一位具备非凡智慧和 超凡热忱的作家……以简 明易懂的方式写活了历史 。 ——《旧金山纪事报》 博学而无畏……(卡普 兰)是一位眼力、脚力、 笔力兼具的旅行者,引领 着读者走向他所选取的任 何地方。 ——《纽约时报》 精彩页 神祗寄寓于美好的记忆:叶子如同失去质量的铜,镌刻着年月,落在巴黎罗丹雕像园的林间。对罗丹而言,人体是大自然的终极表达,而裸体绝非堕落,因其承载了世间万象的荣光与痛楚。在这位艺术家的宅邸里,如同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所写,“即使雕像缺失了手臂,我仍能回想他四肢健全的整体;即便那座女性雕像面容憔悴、乳房下垂、腹部松弛,仍不失美丽”。罗丹明白,四肢与青春是对于美的浮夸矫饰。 罗丹的作品《老妇人》是名副其实的旅行女神。她的躯体承载了她一生的苦痛磨难,她向下凝视的眼神中流露出记忆的沉淀。她的知识阅历而今已不再夹杂任何现实目的,唯有沉思回忆。不错,这尊雕像可能象征着一名愧泣自身罪孽的烟花女子,但事实是旅程,就是我们与自我坦诚相见的地方。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说,我们记得必须记得之事,以便耐受之。也正因如此,寻常事物屡遭遗忘,而我们的旅途却从未被忘记。 “凡人看不见塞壬,”希腊作家尼科斯·卡赞察基斯认为,“凡人听不见空中的歌声。他们眼盲失聪,只顾闷头俯首,在命运的主宰下费劲划桨。而更具见识者是船长,听从于内心深处的塞壬……甘心穷尽一生做塞壬裙下的不二臣。” 卡赞察基斯的塞壬之歌是一种“悲悯的嗓音”——埃及母狮神的化身。母狮神陪伴了他所有的旅程。“她的爪牙深深嵌入我的大脑,我们一同回顾了所见所闻以及尚未见闻之事。”英国诗人罗伯特·格雷夫斯则称之为“白色女神”,可能以“母狼、母狮、美人鱼抑或面容可憎的老妪”形象出现。格雷夫斯认为,对作家眼界的考验便是为她“画像的精准度”。 女神的外在美尽在她的双眸,而其致命诱惑却是心灵的活动,因为,那是对每一种新鲜事物与景色进行对照、隐喻后意念得以升华所产生的一种渴望。 雕像上的落叶便是我14年来对秋天的最后印象。自我登上南下马赛列车的那夜,罗丹雕像园便已交付往事。同所有日记坚持者一样,趁属于那里的思绪仍占据我的脑海,我在开启新篇章之前将当时所感写了下来。 如今我在追忆中旅行——仅提取最有价值的部分。如此,我将尽量避免谈及私人琐事。 刚大学毕业那会儿,我在佛蒙特州的一家小报社工作。1975年那个夏天,我看到了黎巴嫩内战的晚间报道。怀揣着成为一名外国战地记者的渴望,我向各大通讯社、电视台、都市报投递了简历。然而作为一名资历短浅的新人记者,加上平庸的学历背景,我的简历毫无亮点,没有一家机构聘用我。 我有些躁动不安。我父亲现在是名货运司机,但他二十来岁时搭火车闯遍了美利坚大地,他在本土48州的43个州内兜售赛马情报,以此维生。若当天大赚一笔,他会抽雪茄,人住豪华酒店,但24小时后他就被打回20世纪30年代失业大军的行列。他向我提起他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众多风流往事,仍属于质朴田园的国家形象跃现眼前。在那个时期,他的骗局无伤大雅,别人还会在他穷困潦倒之际接济一顿。 父亲的旅行记忆停留在1942年。彼时,他刚从路易斯安那州波尔卡堡结束基本训练,便登上了北上集结派赴欧洲战场的军列。行至伊利诺伊州开罗铁路枢纽,落日的绚烂余晖洒在北美草原上。来自不同方向的列车在此汇人同一轨道,接下来,士兵们将前往东海岸的各个站点,轮船已在岸边列队等候。越过车站宽阔的拱顶,映人他眼帘的是一趟趟军列,士兵向窗外张望,列车蜿蜒前行,落日映红无垠的平原风光。 P5-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