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法国通史(珍藏本)(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吕一民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吕一民,1957年生,197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1982年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沈炼之教授,研习法国史。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法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科研数十年。主要著作、译著(含主译)有《法国通史》、《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历程》、《知识分子的鸦片》、《公民的加冕礼:法国普选史》、《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法国史》(上、中、下)。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后法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历史考察》等课题多项。1989年10月赴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历史系进修一年,此后又分别应巴黎政治学院20世纪欧洲史研究中心、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等著名研究机构的邀请,以访问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多次赴法访学。 后记 本人撰写的《法国通史》自2002年秋由上海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出版以来,至今已近10年。其间,承蒙各位读者 抬爱,本书曾多次加印,累计印数已达到了2万册。当下, 在出自中国学者之手的外国历史类的著作中,能够达到如 此印数的书或许不会太多,这也就让笔者多少感到,这本 书在向国人介绍法国历史文化知识方面似乎还是有一定的 可取之处。尽管如此,本人深知,因为种种原因,本书还 存在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甚至有若干明显的疏漏。不久 前,出版社告知准备再版此书,借此机会,本人对原书中 自己发现和热心读者指出的一些疏漏加以了修订,在此, 谨对这些热心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30年前的金秋时节,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 读大四的我决定参加来年,亦即1982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并希望能考回老家浙江的高校就读。当年的杭州大学虽 然不是教育部直属院校,但其中文、历史等系科实力雄厚 ,名师荟萃。在我国著名法国史专家、时任中国法国史研 究会会长的张芝联教授引导与鼓励下,我很快就下决心报 考杭州大学(现已并入浙江大学)法国史方向的研究生,力 争能够师从我国著名史学家、中国法国史研究的开拓者之 一沈炼之教授研习法国史。在顺利考入杭州大学读研后, 我又在研究生毕业之际被沈师选留在他亲自主持的法国史 研究室从事法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光阴荏苒,当年20来岁 的青涩学子如今业已年过半百,而引导我走上法国史研究 道路的两位恩师沈炼之、张芝联教授也已相继在1992年和 2008年魂归道山。回首往事,每每不由得感慨万千。 众所周知,中法两国虽分处“远东”、“泰西”,但 两国之间的交往与相互影响由来已久。在这一过程中,尤 其是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当下,不少中国读者希望能 通过阅读一些著作,对法国这一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其思想文化甚至对中国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的国家的 历史文化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此,上海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邀请笔者撰写了此书。根据当初的约定,此书 将不仅仅面向史学界的同行以及高等院校学生,而是力争 有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势必要求作者 在学术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方面有所努力 。 要而言之,本书的定位是系统了解法国历史文化的“ 入门书”。如果读者需要更加详细、深入地了解法国历史 文化,则不妨选读其他出自中国学者之手的法国史专著, 或者是由法国史学家撰写并已经译成中文的相关著作。在 后一类著作中,由法国当代史学大师乔治·杜比领衔主编 、诸多当时法国第一流的史学名家参与撰写的《法国史》 (3卷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以及由让一皮埃尔·里乌 、让一弗朗索瓦·西里内利联袂主编的《法国文化史》(4 卷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尤其值得向大家推荐。为便于读者选读相关书籍,本书 在此次再版时亦对主要参考书目适当作了补充与修改。 当今之世,一方面是邻里之间的交往似乎越来越少, 以至于虽咫尺而居,却形同陌路,亦即人们所说的那样, “比邻若天涯”;但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科技的进步等诸多因素,我国与包括法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人民之间的交往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还越来越便利,以至 于可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我想,不管出于何种考虑 ,我们都有必要对法国这一远方的“邻居”的历史与现实 有更多的了解。 众所周知,苏东坡在描述雄奇挺秀的庐山时曾写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们把源远 流长、内容极为丰富的法国史亦比作一座名山大川,那么 ,对它的观察自然会有而且也应当有不同的视角,而从不 同的视角观察得到的感受或印象当然也会不尽相同。这一 现实固然让我们史学工作者感到几分无奈,但更多的是令 我们多一些清醒,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从不同角度对法国历 史进行考察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使国人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与认 识法国,亟待国内学者,乃至其他高明之士从不同的方面 着手,继续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本人作为研习法国 史多年的一介书生,当一仍其旧并无怨无悔地为此略尽绵 薄! 吕一民 2012年10月于浙江大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史前与高卢时期 一、“法兰西空间”——人类在欧洲最早驻足、生活过的地区之一 二、“我们的祖先高卢人” 三、恺撒征服高卢 四、高卢的罗马化 五、罗马帝国晚期的高卢 作者评曰 第二章 法兰克人国家 一、从“蛮族”在高卢安身立国到克洛维一统高卢 二、盛产“懒王”的墨洛温王朝 三、卡洛林王朝的建立 四、威震四方的查理曼帝国 五、《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 六、法兰克国家的文化 作者评曰 第三章 法兰西独立国家的产生 一、卡洛林王朝的衰落与卡佩王朝的建立 二、法兰西岛的小国王 三、王权的逐渐增强和统一的开始 四、瓦洛亚王朝的建立与百年战争的爆发 五、圣女贞德的壮举与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六、11—15世纪的法国文化 作者评曰 第四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君主专制制度初露端倪 二、4代君主远征意大利 三、法国的文艺复兴 四、宗教改革与胡格诺战争的爆发 五、波旁王朝的开创者亨利四世君临法国 六、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铁腕统治 七、君主专制制度的极盛时期——路易十四时代Ⅰ:内政外交 八、君主专制制度的极盛时期——路易十四时代Ⅱ:思想文化 作者评曰 第五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没落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一、路易十五:一个千夫所指的无道昏君 二、启蒙时代的到来 三、孟德斯鸠与伏尔泰——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两大代表 四、百科全书派与卢梭——更为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五、锁匠国王路易十六登基与专制王朝危机的日益加深 作者评曰 第六章 法国大革命 一、第三等级就是一切 二、从网球场宣誓到攻占巴士底狱 三、“人民又重新征服了国王” 四、法国终于有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 五、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六、救国的雅各宾专政 七、热月党的“反动”与督政府的左右摇摆 作者评曰 第七章 拿破仑的崛起与第一帝国的兴亡 一、“科西嘉怪物”的崛起之路 二、第一执政的文治武功 三、终身执政给自己戴上了皇冠 四、威震欧陆的法兰西大帝国 五、帝国的盛极而衰与覆灭 六、“百日”——拿破仑英雄史诗不可或缺的“后记” 作者评曰 第八章 波旁复辟王朝 一、波旁王朝的第一次复辟 二、再度复辟后的“白色恐怖”与“自由主义尝试” 三、查理十世在兰斯教堂加冕 四、波旁王朝的统治在“光荣的三日”中最终崩溃 五、复辟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三大景观 作者评曰 第九章 七月王朝 一、喜欢持伞在街上遛达的“平民国王” 二、大银行家当政与当权者的左右开弓 三、工业革命在法国步履蹒跚 四、基佐——七月王朝后期国王最为倚重的人物 五、七月王朝在1848年2月的“政治爆炸”中灰飞烟灭 六、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笼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勃兴 作者评曰 第十章 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二帝国 一、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二、从六月起义到波拿巴登上总统宝座 三、第二共和国变成了第二帝国 四、帝国政治体制的嬗变:从“专制帝国”走向“自 由帝国” 五、工业革命大功告成与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 六、第二帝国时代的文化 七、战争给帝国带来光荣,也带来毁灭 作者评曰 第十一章 在战火中诞生的第三共和国 一、第三共和国——在战火中诞生的“早产儿” 二、从消极抵抗的“国防政府”到急于求和的国民议会 三、巴黎公社——“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 四、扑朔迷离的政体之争 五、尘埃落定——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作者评曰 第十二章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法国 一、温和共和派的统治 二、巴拿马丑闻、德雷福斯事件和激进共和派的上台 三、经济发展的步调:先“停滞”后“加速” 四、人口问题的凸现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思想文化 六、对外政策的二重唱:对德复仇与殖民扩张 作者评曰 第十三章 法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大战爆发时的法国 二、“马恩河的奇迹” 三、西线的对峙局面 四、反战运动的兴起 五、从“老虎总理”上台到贡比涅停战 六、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作者评曰 第十四章 20年代的法国 一、回到战前去! 二、来自东方的“闪光”与图尔大会上的分裂 三、赔款问题与鲁尔事件 四、“左翼联盟”登台执政 五、普恩加莱成了“法郎拯救者” 六、巴黎再度成为世界文化之都 七、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兴起 作者评曰 第十五章 危机笼罩下的30年代 一、经济大危机 ——虽姗姗来迟,但终难幸免 二、“三十年代精神” 三、法西斯主义分子的骚动 四、从“二·六”事件到人民阵线成立 五、勃鲁姆——法国历史上的首位社会党人总理 六、人民阵线的瓦解 七、30年代的法国外交 八、30年代的思想文化 作者评曰 第十六章 再次经受世界大战的考验 一、和平主义——二战前夕大多数法国人的“集体选择” 精彩页 第一章史前与高卢时期 一、“法兰西空间”——人类在欧洲最早驻足、生活过的地区之一 位于欧洲西北部,被大西洋、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和比利牛斯山所限定的“法兰西空间”是人类在欧洲最早驻足、生活过的地区之一。从当今法国境内深下地层中或坚厚石灰层构成的洞穴里发掘出来的大量的人类骨骼残片和粗石器工具充分证明:早在远古时代,法国土地上就已有人居住。世界上古史中,许多旧石器、中石器的文化期取名于法国地名。法国原始文化遗迹之丰富,由此可见一斑。 法国最早的原始文化遗迹可以远溯到所谓的“冰河时代”的那个时期。那时,法国的许多地方被冰山所掩盖,异常的寒冷与潮湿。严酷的气候迫使这块土地上的原始先民躲到西南部(多尔多涅河)或索恩一罗讷河峡谷(索恩-卢瓦尔省的索吕特雷)最避风雨的地方。他们住在洞穴里,以粗石、兽骨和兽角来制造工具,以渔猎为生。法国的旧石器时代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以阿布维利文化、阿舍利文化为代表的早期,以勒瓦娄哇、穆斯特文化为代表的中期,以索鲁特、马格德林文化为代表的晚期。 法国土地上的原始先民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所创造的文化与同一时期世界任何地区的文化相比都毫不逊色。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接壤处的不少洞穴遗址足以昭示这一点。在这些洞穴中,人们不仅可看到成千上万件用石块、骨块、象牙、鹿角和狍角加工制作的用具(如削刮器、凿子、标枪、小刮刀、带孔针、钻子和鱼叉等),而且还可以见到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和雕刻。这些壁画和雕刻堪称原始艺术的杰作。它们当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多尔多涅地区拉斯科洞穴的壁画。此处的壁画用红、黑两种颜色描绘出赤鹿、野牛、马等动物形象。这些尺幅巨大、线条粗健的动物画不仅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动物静止状态时的模样,而且还神态逼真地刻画出它们的动态。 大约在公元前1万一8千年左右,随着全球的气候开始转暖,冰川也在西欧逐渐融化消失,欧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在这一时期,旧石器时代宣告结束,作为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期的中石器时代开始了。 法国的中石器时代以阿齐尔文化和塔登纳文化为代表。前者以南部的阿齐尔洞穴得名,后者则由北部的塔登纳遗址命名。在中石器时代,事实与现代人出自本能的想象相反:气候变暖并没有立即导致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它反而使既存的狩猎型文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当时的情景是:因大地回暖,稠密的森林迅速扩展,与此同时,冰川的融化造成洪水横流,到处泛滥成灾。海平面不断升高,淹没了大片海岸地带。以前吃草的、寒冷地区的动物群,如麋鹿、野牛、野马等,现在被适合温暖气候的森林动物所取代。而在莽莽丛林中捕猎动物,其难度明显地增大。由此,人的生活习性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其食物构成更是如此:大猎物日渐减少,较易捕捉到的小型野生动物相对增多,植物在食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籽粒、草茎、榛子、毛栗、桑椹等等皆成了充饥之物。不过,此期最丰富的食物来源是大海、湖泊和河流中的鱼类以及贝类和甲壳类动物①。 在早期的学者看来,作为过渡期的中石器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停滞的时期。他们还断言,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巨大成就相比,中石器时代人类在技艺上的进步是微不足道的①。但晚近的学者则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要求人类发挥智慧和创造的适应阶段。在这一时期,虽说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始艺术确已消失,但工具的种类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它们变得越来越小型化、专门化,不但雕凿精巧,而且还聪明地组装成复合工具,配有木柄或木杆②。由于狩猎活动更加困难,人们开始使用弓箭,以便在远距离射杀猎物。当时弓箭的射程在百米左右。它既可以射击野兽,也能射天上的鸟、水中的鱼。对于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恩格斯曾如是高度评价:“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箭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③而本世纪70年代的一位法国人更是不无夸张地宣称:“人在史前期发明弓箭的重要性不亚于现代人发明核武器。”④除了弓箭之外,犬作为家畜饲养也是中石器时代的标志。 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法国已经开始步入新石器时代。法国的新石器文化除了继承当地中石器文化的成果外,明显地受到了两种外来文化潮流的影响:一种从地中海东部沿着海岸传播到今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朗格多克一带;另一种经由多瑙河谷地传播到阿尔萨斯和法兰西东部。 在“新石器革命”的冲击下,“法兰西空间”的原始先民已懂得栽培红小麦、斯佩尔特小麦,驯养绵羊、山羊和猪。虽然饲养业并没有完全排挤掉先前的渔猎活动,但狩猎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降低则是不言而喻的。这一时期,人们逐渐从原先的洞穴、岩棚迁往露天营地或住进圆形的、狭窄的草屋。最早的村庄由此建立了起来。尽管这些村庄简陋之极,但后人们已能辨认它们的遗址。这一时期的人们还能用粗陶土捏制陶器或以贝壳压印后烧成圆形陶器。P1-3 导语 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经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的国家。一提起法国,不少人就会怦然心动,向往之情即刻溢于言表。多年来,笔者在与亲朋好友交谈时,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若有机会出国观光的话,他这辈子最最想去的国家就是法国。笔者管见,人们不妨这样断言:如果有好事者在中国搞一项问卷调查,请接受调查的对象列举四五个他最心向往之的国家,那么,在绝大多数答卷中,法国一定会名列其中。 本书在内容上凸现了略古详今的特点。而且,尽管笔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力图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法国历史的多样化面貌,但政治史仍是全国的骨架。又由于法国长期来始终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化大国,故本书在思想文化史方面所占的篇幅也颇为可观。 序言 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经 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的国家。一提 起法国,不少人就会怦然心动,向往之情即刻溢于言表。 多年来,笔者在与亲朋好友交谈时,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 ,若有机会出国观光的话,他这辈子最最想去的国家就是 法国。笔者管见,人们不妨这样断言:如果有好事者在中 国搞一项问卷调查,请接受调查的对象列举四五个他最心 向往之的国家,那么,在绝大多数答卷中,法国一定会名 列其中。 不过,国人中对法国心向往之者虽众,但真正了解者 却甚少。对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而言,他们对法国的认识 或许只停留在这样一些具体事物上:高耸入云、壮美之极 的埃菲尔铁塔,充满艺术瑰宝的卢浮宫以及卢浮宫前玲珑 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名扬四海的法国香水,永远令各国的 名媛靓女为之惊叹与艳羡的巴黎时装、棍子式的长面包与 考究得无以复加的法式西菜,色泽诱人、醇香浓郁的法国 葡萄酒……即便国人中会有一些人能如数家珍般地列出包 括圣女贞德、路易十四、拿破仑、戴高乐等在内的一大串 法国伟人的名字,并对启蒙运动、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 战争、巴黎公社、抵抗运动、5月风暴乃至1998年世界杯前 夕法航员工的罢工等津津乐道,但由于他们对法国历史知 之不多,因此就不可能弄清这些人物的丰功伟绩与这些事 件的来龙去脉,更无法充分地认识他(它)们的历史地位 或意义。上述现象表明,向广大中国读者介绍一些法国历 史知识,尤其是向他们提供一条能把法国历史上的人与事 恰如其分地串起来的红线极有必要。本书写作的出发点正 在于此。 一如中国,法国也是个富有史学传统的国家。因而, 迄今为止,法国人所写的关于法兰西往昔的文章与着作已 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法国通史类的着作也委实不胜枚举。 在法国人所写的这类着作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乃至一 代史学宗师之手的鸿篇巨着。相形之下,出自中国人之手 的法国通史尚屈指可数。自从1870年王韬编写第一部法国 历史《法国志略》以来,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在我 国还没有出版过一本自编的纵贯古今、全面系统的法国通 史。所幸的是,这一缺憾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因两部相关着作的问世而得到了弥补。这两部着作分别 是由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张芝联主编的 《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和由已故 的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杭州大学教授沈炼之主编 的《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上述 两着由于领衔主编者皆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法国史研究权威 ,而参撰人员又多为对法国史研究有素的中青年学者,故 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并在出版后受到了同行的好评。 常言道,理解一个人难,理解一个民族更难。何况, 法兰西民族之难以理解,在众多西方民族中堪称之最。好 在长期来,许多法国人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学者已在理解 “法兰西”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家与史学家托克维尔就 在其传世之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兰西的民族特征 与传统作了深入的研究,并为自己的民族下过如此断语: “这个民族的主要本性经久不变,以至在两三千年前人们 为它勾划的肖像中,就可辨出它现在的模样;同时,它的 日常思想和好恶又是那样多变,以至最后变成连自己也料 想不到的样子”(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 印书馆1997年版,第24页。)年鉴学派第二代的领衔人物 布罗代尔晚年亦曾致力于寻求“法兰西的特性”。面对这 个民族与国家显示出来的千姿百态,他在自己的未竟之作 《法兰西的特性》中,给第一章冠以这样的标题:法兰西 以多样性命名。此外,中国读者若想对法兰西民族与国家 有更多的了解的话,还有两本译成中文的书值得一读。其 一是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家与作家阿兰·佩雷菲特的《官僚 主义的弊害》,(佩雷菲特:《官僚主义的弊害》,商务 印书馆1981年版。此书法文版书名为《法兰西病》。笔者 一直认为,此书名更为传神。中文版完全没有必要易名。 )其二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和传记作者西奥多·泽尔丁的《 法国人》(泽尔丁:《法国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 版。)或许是对本民族之难以理解有着太深的感受,布罗 代尔在《法兰西的特性》中曾引用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 期法国著名的诗人与哲学家夏尔·贝居伊的话:“观察法 国,就要置身法国之外”(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征》 Ⅰ,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页。)诚然,作为一个中国 人,笔者在研究法国史时自然而然地具有这样一种“旁观 者清”的优势。但尽管如此,笔者仍深深地知道,对于一 个中国人,要想准确认识、全面理解像法兰西这样的西方 民族与国家决非易事。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笔者在认 识与介绍法国历史时难免会有如盲人摸象,所发议论也难 免有如隔靴搔痒。所幸的是,由于前辈学者以及其他国内 外的同行在这方面早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使笔者得以少走 许多弯路。借此机会,笔者还要强调一点,尽管本书的作 者栏上将只署我一个人的名字,但它在本质上是一本集体 着作。因为,正是在充分借鉴中外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本书的编写才得以完成。 若想以区区45万字左右的篇幅来写出一部纵贯古今的 法国通史,就势必得在内容的取舍上要以大刀阔斧的精神 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时有忍痛割爱的感觉,而顾 此失彼的缺憾更是在所难免。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套丛 书的统一要求,本书在内容上凸现了略古详今的特点。而 且,尽管笔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力图多角度、多层次地 展现法国历史的多样化面貌,但政治史仍是全书的骨架。 又由于法国长期来始终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化大国,故本 书在思想文化史方面所占的篇幅也颇为可观。除此之外, 笔者也试图在有限的篇幅内兼顾社会经济、军事外交等方 面的内容。 作为一本不仅仅面向史学界的同行以及高等院校学生 的史学着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作者曾在学术性与通俗 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由于资 料所限与笔者功力不够,书中尚存在不少欠缺和失当之处 。在此,敬祈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内容推荐 法兰西人的习性经久不变,以至于在两三干年前人们为其勾画的肖像中,就可以分辨出其现在的模样;同时,法兰西人的思想和爱好又是那样多变,以至于最后变成连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样子。 本书由浙江大学法国史专家吕一民先生撰写,以现时代的眼光重新考察和叙述从古至今法兰西人的历史,兼具学术严谨性与趣味性。全书生动描述了法兰西人的独特禀赋、追求与创造,展现了法兰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华彩乐章,是一部纵贯古今、精彩流畅的法国通史。自问世以来,一再加印,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