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识途文集(第11卷百岁拾忆)
分类
作者 马识途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八章 解放成都

一、初识贺龙

我们奉命前往西安的这一路上,由于战争,铁路时通时不通,火车是走走停停,有的地方实在不通,我们只能乘坐牛拉车前进,等我们到达西安时,已是11月初了。由于当时贺龙的司令部还在山西临汾,我和王宇光又从西安转道临汾去见贺龙。

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贺龙,可是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却并不生疏。当年国民党把他描绘成红胡子、绿眼睛,喜欢吃小孩的“魔鬼”,而湘鄂西农民则说他是从天而降的一条龙,有通天本领的盖世英雄,从而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骁勇善战、粗犷剽悍的草莽英雄形象。可当我们见到贺龙时,却没见什么草莽英雄的气概,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留着小胡子、魁梧健壮且很随和的长者。

贺龙很亲热地把我们让进屋子坐下。他随手拿起一个黝黑发亮的烟斗装烟,和我们闲谈起来。我当时只顾呆呆地盯着他看,都没注意到贺龙的问话,还是王宇光的提醒我才回过神来。贺龙有几分奇怪地看着我,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贺龙问了我们一些关于四川的情况,还提到一些地方军阀的名字。我们一一做了回答。我正在奇怪他怎么知道四川这么多情况,贺龙笑着解释说他曾带过旧军队在四川驻过防。

在和我们的谈话中,贺龙一直是那么乐观开朗,富于风趣,没有一点架子,让我们一点也不感到拘束。于是我告诉他,抗战初期我在鄂西做地下党工作时,听到当地农民讲了他很多传奇故事。我告诉他说,当年八面山下的农民传说,贺龙化身为一条龙从天而降,在八面山上又竖起了红旗,这引得周边的农民都想去八面山投奔贺龙。我们有一个地下党员就自作主张上了八面山,上去后才知道上了山大王土匪的当,跑了回来,我批评了他。

贺龙听了我的话,笑了起来,说:“你一来就老盯着我看,原来是这样啊。你看我像一条龙吗?有从天而降的本事不?”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们跟着贺龙到了西安,那里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南下四川。贺龙让我给南下军政干部做一个关于四川情况的报告。我在大会上介绍了四川的情况和风土人情,特别强调四川村镇普遍存在具有黑社会性质的“袍哥”组织,这个组织实际上已成为当地地主联盟和土匪的武装。我告诉大家,这些地头蛇都是十分凶恶狡猾的,我们地下党就曾吃过他们的亏,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可一些南下干部对我说的却很不以为然,他们在大组讨论会上说:“蒋介石几百万大军都被我们打垮了,还怕四川乡下的几条毛毛虫?”我听到他们这种说法后很担心,于是告诉了贺龙。贺龙听到我们的反映后也非常重视,他说当年他在四川驻防时就深知袍哥的厉害,必须马上纠正干部中这种轻敌思想,要注意不要叫地头蛇咬了。后来解放大军南下到达成都不久,就出现了国民党潜伏特务和地主土匪武装勾结在川西以及川西接壤的西康、川南、川北的部分地区发动的暴乱,杀了不少我们基层工作队的干部和解放军战士,以至占领了一些乡镇县城,打到了成都郊区,十分猖狂。大家才知道我说的不假。幸好贺龙等军政领导早已预见于此,采用军事攻击和政治瓦解的办法,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平息了这些暴乱。这是后话。

二、第一件大事

我们在随大军南下途中,有一天,贺龙突然问我:“你说我们进入成都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什么?”如果照常规来回答,进入成都,一定是肃反啊,安定秩序等。可我却告诉他如果要安定民心,进入成都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抓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岁修,这本是我们地下党同志一路上研究的结果。

贺龙很奇怪我的回答,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说,成都平原之所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就是靠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养。但由于每年都江堰河底都会有上游冲下来的泥沙淤积,如不及时修整,就会给成都平原带来水患之灾,所以无论哪朝哪代,凡到四川主事的,都知道在每年冬春枯水季节修整堰体,淘理河道,待春种前完成岁修工程,清明放水,以确保川西坝子的稻秧能顺利栽种。但1949年夏天曾有洪水冲坏都江堰大堤,而国民党政府因溃逃未进行岁修,已经耽误近两个月时间了,如果再不马上岁修,就会赶不上来年春天的清明前放水,就会影响成都平原的春种,几百万人的吃饭就成了问题。

贺龙听了我说的,觉得很有道理,在南下戎马倥偬之际,还特地召开会议来研究这个问题,决定一进成都,就马上派人组织都江堰岁修。后来成都刚一解放,军管会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拨出五万银圆用于都江堰岁修工程,并派干部带领技术人员赶到都江堰。当时,由于土匪和特务作乱,严重影响岁修工作的进行,驻灌县的解放军一个师又派出兵力,一边修堰一边剿匪,终于在1950年清明前抢修完毕,清明节如期砍杩槎放水。

P134-136

作者简介
马识途,原名马千禾,中国当代有名作家。生于1915年,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国文学系。马识途自少年时代起即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出生入死,功绩卓著。
后记

遥远的彼岸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我已经在这个并不叫人愉快却又充满希望的世界里活到一百岁了。回首百年,我是怎么走过来的,自己也说不清楚。好像从幼年发蒙到风烛残年,我一直是在走路,一直在为寻找什么而走路。到底要寻找什么,找到没有,我也一直没有弄明白,空有一个识途老马的名字。

有时我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人生的道路,真正识途了,可一下又被人说是走错了路,老马失途了,转过头来又说我走的是正道,老马还是识途。这一时识途,一时失途,我自己都弄糊涂了。

如今我已进入一百岁。彻底卸下工作的担子后,我就在家安度晚年,每日读书看报,习字作文,还时不时用孙女红宇送我的iPad上网浏览……逍遥自在,优哉游哉。今年九九重阳,单位请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人去过了据说是法定的第一个老人节,很是愉快。回到我的闹中取静的高楼家里,坐在书房西窗下的安乐椅上,沏一杯好茶,落日余晖从窗外洒进,静看茶杯上袅袅飘起的轻烟,不觉进入幻景。

往事如梦如烟。我有如一叶小舟在雾蒙蒙的大海中漂漂荡荡,不知该漂往何处,漂向何方。一时在晚风拂面的微波里缓行,一时在波平如镜的海面上滑行,一时在风晨雨夕里颠簸,一时在狂涛恶浪里挣扎。忽见东方朝霞满天,炫丽的太阳从海波不兴的大海中庄严升起,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我看到似有还无、难以到达的远远的地平线。突然,风雨交加,狂浪冲天,小舟被打成碎片向四处漂散。但见那小舟残片在风浪中几经沉浮,努力聚合,想重为小舟,继续漂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那似有还无的远方朦胧的地平线。

楼下一阵汽车声把我从梦幻中唤醒,西下余晖已经暗淡,茶杯里升起的轻烟也已消散,而往事历历,正如那小舟的无数残片,浮现眼前,如此真实生动,非梦非烟。我慨然回想,为了自己并不真切理解的人类美丽理想而奔走数十年,虽遭人算天磨,历尽沧桑,然而初志未改,眺望着朦胧的理想彼岸,我还要继续走下去。

我已百岁,垂垂老矣,如日薄西山,夫复何为?我偏不认命,还把往年的生活碎片,拾掇起来,便是这本《百年拾忆》的书。

目录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童年忆趣

第三章 出川游学

第四章 九死一生

第五章 春城隐蔽

第六章 锦江风云

第七章 回家

第八章 解放成都

第九章 当家做主

第十章 转业搞建筑

第十一章 运动再运动

第十二章 三面红旗

第十三章 向科学进军

第十四章 下放

第十五章 十年沧桑

第十六章 重大转折

第十七章 出国考察

第十八章 为人民行使权力

第十九章 文坛往事

遥远的彼岸(后记)

序言

这是一个日薄西山的百岁老人的回光返照。

这是他在漫漫其修远的长途跋涉中的跫音。

这是他为追求遥远而朦胧的彼岸而沉浮沧海的回忆。

这是他在近百年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东鳞西爪。

这是一本他学习巴金说真话的书。他讲的可能不是真理,却是出自肺腑之言。错误的真话远比虚伪的假话要好。

这本书不求上榜畅销,能供知音消闲足矣。也许从中可以寻到某些零金碎玉。

内容推荐

《马识途文集(第11卷百岁拾忆)》是百岁老人马识途先生追怀过往、反思历史的回忆录,是他学习巴金说真话的书。马识途的人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本书从他的家世、童年写起,追忆了他求学、参加革命、搞地下工作的精彩故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建筑和科研管理工作、身经各种运动的漫长、坎坷的历程。他的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都让人赞叹不已,油然而生见贤思齐的念头。

编辑推荐

百岁老人讲真话的书,他的经历之丰厚,生命之顽强,鲜有人能比。经过地下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幸存下来的共产党的高级干部的深刻反思之作。

《马识途文集(第11卷百岁拾忆)》作者马识途讲述了自己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历的足迹,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不屈精神,以告诉后来人,新中国来之不易,应百倍努力地建设它,保卫它。本书情节曲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