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云想衣裳(湮没的时尚)
分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作者 李汇群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这是一首写相思之苦的词。整首词风格俏皮活泼,以略带调侃的语气,娓娓道出了爱情的甜蜜与酸楚,颇有几分民间小调的清新情趣。世人读到这味小词,多半会将其与少男少女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加以联想,可是,如果词中倾吐着相思之苦的男子,并不是翩翩少年,而是白发老叟,世人又会做何感想呢?

这首《夜游宫》出自明代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之《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讲述了一个凡间与仙界,爱情与世俗纠结在一起的故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南朝的江山更是风雨飘摇,朝廷和帝王,都如走马灯般换个不停。或许是严重缺乏安全感吧,南朝的帝王们纷纷转向佛祖,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在虔心向佛的帝王群中,有一位最为虔诚的“和尚皇帝”——大名鼎鼎的梁武帝萧衍,他为了表示对神佛的恭敬和诚服,竟然多次舍弃皇帝宝座,遁入空门,可怜的大臣们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花钱将他从寺庙赎出。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皇帝面前,若是流露了对佛门的不敬之意,会招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中的谏议大夫韦恕,就因谏梁武帝佞佛而得罪,被贬去牧养一匹传说中由于脚力不济,耽误了梁武帝追赶达摩禅师的宝马。大概在皇帝看来,在不敬佛教这点上,韦恕和宝马有着同等的罪孽,需要同样的调教感化吧。可祸不单行,某年冬天,宝马又无故走失,韦恕急令手下四处寻找。万幸的是,那是一个大雪天,一干人顺着马蹄印迹,找到了一处篱园外,迎出来一位白发老叟张公,他不仅牵出宝马,还顺手赠送了三个甜瓜请众人捎给韦恕。一场天大的祸事就这样消弭于无形,又品尝到了清甜爽口的瓜果,韦恕便带上夫人、女儿登门拜谢这位张公。

说来也怨韦夫人多嘴多舌,她看那老叟精神也还健旺,忍不住打听老人的家庭生活,谁知这位老人家却趁机求娶韦家十八岁的女儿!此言一出,韦恕和夫人勃然大怒,一场道谢,以不欢而散告终。而张公呢,他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上文小词《夜游宫》即写了他的相思之苦。之后,他竟请了两位媒人,正式向韦家提亲了。韦恕怒不可遏,为阻难张古老,便戟指着媒人道:“做我传话那没见识的老子:要得成亲,来日办十万贯见钱为定礼,并要一色小钱,不要金钱准折。”他料定张公家贫,断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却不曾想到张公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备齐了十万贯一色小钱送上门。如此一来,韦家“开着口则合不得”,只能无奈地将十八岁的女儿文女许配给了八十岁的张公——以少艾女子相配耄耋老翁,在中国传统婚恋文化中并非少见,或许是为多子多孙计,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始终以种暧昧的态度,鼓励着大男人对众多小女子的支配和占有。男子本人固然不以为不宜,社会舆论对此也颇不以为然,文人墨客更是喜好以生花妙笔,为此种婚配关系抹上些许幻美的色彩,称之为“风流佳话”。如相传苏东坡为张先所作之“一树梨花压海棠”句,调侃揶揄中便不无羡慕之意。  故事至此并没有结束,文女的哥哥为妹妹不值,一路追杀张公,反而被擒,性命堪虞,关键时候,只见“屏风后一个妇人,凤冠霞帔,珠履长裙,转屏风背后出来,正是义方妹子文女”,原来张公是神仙下凡,特来超度文女为仙,韦家人也得以全家升天做了神仙。文女的哥哥放下了怨念,看官们大概也都松了口气,十八岁配八十岁,这场婚姻对文女来说还是“划算”的,她得以将全家人都超度成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青春”的价值,至于红妆佳人面对白发老叟的种种心曲,那就完全不在社会总体的思考范畴之中了。

P3-5

后记

从构思到成稿再到出版,历时数年。这本小书的面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笔者而言,收集资料,整理文献,而后一一编撰成文,整个过程可谓充满着学习的苦趣。不过,最重要的,是能够透过诸多图片、文献,真实触摸到古代中国那些美丽的时尚记忆,感受到不同时代先民们对于美的差异化定义及阐释。仿佛艺海拾贝,如同苍山撷云,衷心所至,唯觉幸甚至哉。

这本小书的重点,在于结合中国古代女性服饰的点滴变化,讲述有趣的小故事。关于服装史、艺术史,笔者虽然尽力弥补,限于基础薄弱,恐怕难免有不当之处。主要参考书目,已于书后列出,对于诸多先贤、前辈的辛勤工作,一并致谢!

当然,这本小书仍然会存在很多不足。尚祈同好诸君不吝金玉,多加赐教!

目录

峨冠:玄发新簪碧藕花

羽衣:谁送熏香半臂绫

深衣:美人赠我貂襜褕

泽衣:长留白雪占胸前

霓裳:裙拖六幅湘江水

宝带:想见红围照白发

锦裤:红纱膝裤扣莺花

素袜:玉步逶迤动罗袜

纤履:尚着云头踏殿鞋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中国古代是否有时尚?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时尚的大规模流行,源于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及成熟。中国古代社会是标准的农耕社会,社会流动性不强,缺乏时尚广泛流行的社会基础,但这却并不意味着,生活在古代的人,就一定缺少对于美丽的敏感以及对于流行的敏锐。

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不乏关于碎片化时尚元素的记录。“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时尚如水,常常从高层滴入下层,宫廷就是它最大的发源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生活于汉代的先民们,如是表达了对京城中流行发式的钦羡和模仿。时尚总是居于中心城市,然后向周边地区、边远区域层层辐射传扬。当人们认定了时尚的传播链条,就是由高到低、从上到下的另一种阶层排序呈现时,突然之间,源于青楼的某种裙子款式,迅即在缙绅闺秀之间蔓延开来。

时尚就是这样出人意料,它出现,然后被模仿,被流行,被替代,被遗忘,转几个弯,或许又重新被寻回。时尚总是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难以把握,难以捉摸。然而,它总会给我们留下几许探寻的线索。比如说,对于中国古代女性所喜爱的那些衣服、饰品,千变万化、光怪琳琅的品相之下,依稀也能触摸到几条决定时尚走向的暗线:有实用舒适的考虑、有阶层审美的浸染、有政权更迭的影响、有不同民族融合博弈的左右等等,然后,最重要的,还有女性本身不顾一切追求美丽的强烈动力。

从这些角度,去观察中国古代女性那些可爱的审美,那些小趣味、小情调、小清新,或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吧!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尚,如同粒粒宝珠,散佚于历史深处,等待被发现,被拾起,被标记,召唤着我们对于自身璀璨文明的重新认识……

是为序。

内容推荐

所谓时尚,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简言之,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它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据说时尚又是轮回的,于是又有怀旧、模仿、向前辈致敬……但若是隔了几百乃至上千年呢?中国古代的女子用怎样的方式装扮着自己?

李汇群著的《云想衣裳(湮没的时尚)》通过诸多细节,讲述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的历史,展现千古红颜美丽的传奇。

编辑推荐

李汇群著的《云想衣裳(湮没的时尚)》观察中国古代女性那些可爱的女服审美,那些小趣味、小情调、小清新,或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吧!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尚,如同粒粒宝珠,散佚于历史深处,等待被发现,被拾起,被标记,召唤着我们对于自身璀璨文明的重新认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