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兵家,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与营销系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商务理论与方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外SSCI期刊及靠前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的《电子商务概论》等三部教材入选重量规划教材。
目前担任的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认证委员会专家、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商业研究中心专家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作者 | 邵兵家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邵兵家,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与营销系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商务理论与方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外SSCI期刊及靠前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的《电子商务概论》等三部教材入选重量规划教材。 目前担任的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认证委员会专家、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商业研究中心专家等。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1 1.2 研究目标 2 1.2.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2 1.2.2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模型 2 1.2.3 我国公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模型的实证检验 2 1.2.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的分析 3 1.2.5 提高我国公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3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3 1.3.1 研究方法 3 1.3.2 研究思路 3 1.4 研究内容与资料 4 第2章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6 2.1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的理论基础 6 2.1.1 创新扩散理论 6 2.1.2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7 2.1.3 技术接受模型 8 2.1.4 其他相关理论 10 2.2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概况 12 2.3 国外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2.4 国内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第3章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 17 3.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界定 17 3.1.1 公共服务的定义 17 3.1.2 电子政务的定义 17 3.1.3 电子政务的分类 18 3.1.4 公众接受的概念界定 18 3.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 19 3.2.1 G2C模式的基本功能 19 3.2.2 G2B模式的基本功能 19 3.2.3 G2G模式的基本功能 20 3.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原理 21 3.4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业务模式 21 3.5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评价方法 22 第4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状况及问题诊断 24 4.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24 4.1.1 办公自动化阶段 24 4.1.2 “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25 4.1.3 “政府上网”阶段 26 4.1.4 电子政务阶段 26 4.2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27 4.2.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状况的部委间比较 27 4.2.2 我国工商系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比较 34 4.2.3 我国税务系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比较 38 4.2.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49 4.3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问题及特征 72 第5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原因 74 5.1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观念原因 74 5.2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法律原因 75 5.3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制度原因 75 5.4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安全原因 76 5.5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信任原因 77 5.6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基础设施原因 77 5.7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服务质量原因 78 第6章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的因素研究 80 6.1 影响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的因素研究 80 6.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0 6.1.2 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模型构建 82 6.1.3 研究设计 88 6.1.4 数据分析 91 6.1.5 研究结论 101 6.2 影响外经贸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的因素研究 104 6.2.1 研究背景 104 6.2.2 外经贸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影响因素模型 108 6.2.3 研究设计 110 6.2.4 数据分析 112 6.2.5 研究结论 117 6.3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民接受的因素研究 117 6.3.1 研究背景 117 6.3.2 研究思路 117 6.3.3 研究模型构建 118 6.3.4 研究结论 123 第7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用户政策研究 125 7.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简述 125 7.2 研究设计 126 7.2.1 样本选择 126 7.2.2 用户政策类目构建 127 7.2.3 编码 127 7.3 数据分析 127 7.3.1 部委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127 7.3.2 工商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129 7.3.3 税务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132 7.4 研究结论 134 第8章 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模式与对策 136 8.1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设计 136 8.1.1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信息共享机制 136 8.1.2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安全保障机制 137 8.1.3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评价评估机制 138 8.1.4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市场运作机制 138 8.2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模式选择 139 8.2.1 以公众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139 8.2.2 服务导向型的目标模式 140 8.2.3 应用驱动型的建设模式 140 8.2.4 “内外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 141 8.2.5 以流程为突破的技术模式 141 8.3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对策建议 142 8.3.1 加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142 8.3.2 利用多渠道加强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宣传 143 8.3.3 健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安全措施及用户政策 144 8.3.4 改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网站基础环境 144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46 9.1 研究结论 146 9.1.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提供与接受存在差异 146 9.1.2 造成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低的七个原因 147 9.1.3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的因素 147 9.1.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不完善 148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148 9.2.1 研究局限 148 9.2.2 研究展望 149 参考文献 155 附录一 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因素问卷 155 附录二 外经贸电子政务服务接受因素问卷 158 内容推荐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本研究是基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实背景,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全面考察了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问题的现状、成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并设计了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模式和对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