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国贵族。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到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在楚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今安徽寿县)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他在楚国地方文艺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华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化神话传说,抒发热烈的感情,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如《离骚》等更具有宏大的篇制,与《诗经》形成了显著区别,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传世作品,都保存在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中。
《屈原/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从少年时光、登上仕途、变法图强、忧国忧民和多舛命运这五部分内容展现了屈原的成长历程和其人生发展轨迹。
少年时光
出身于贵族家庭
少年崭露头角
博闻强识小辩才
橘林会友论政
游历觅得好姻缘
登上仕途
获得帝王的赏识
初次入朝面君
彻夜畅谈变法之事
被楚怀王委以重任
出色的外交才能
变法图强
潜心草拟新法
制定新法令震惊朝野
潜心制定新《宪令》
改革受到重重阻碍
遭到他人的陷害
忧国忧民
与张仪激烈辩论
再次出使齐国
对楚怀王充满愤慨
在动荡的时局中
流放汉北作《离骚》
多舛命运
教训学生子兰
放逐江南荒僻之地
时刻心系楚国
未曾忘国之忧
独醒的忧国之士
山河破碎的痛苦
一颗巨星的陨落
《屈原/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
出身于贵族家庭
公元前340年,有一天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的三寅之日,在楚国一个屈姓名叫伯庸的贵族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孩子。这个神奇的日子好像意味着这个孩子将来会不同寻常,有了不起的作为。
屈伯庸在朝中做了一个小官,家境还算富裕,只是人丁不旺。他年近不惑时,夫人才有了身孕,将要临盆的时候,他才回家探望。那日他在书房静坐,丫鬟突然跑来报喜,说夫人生下一位公子,还神秘兮兮地说公子落地时异香满室。屈伯庸自然是高兴极了。
那天是楚宣王二十七年夏历正月初七,屈伯庸屈指一算,恰是寅年寅月寅日,按照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那天被认为是得了人道之正。屈伯庸很高兴,给儿子起名叫“平”,字“原”,并对孩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他还给儿子起了一个相应的美名叫“正则”,字“灵均”。这个孩子就是屈原。
屈原的出生地是现在的湖北秭归,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它处于长江三峡的巫峡和西陵峡中间地带,风光瑰丽,钟灵毓秀。居住在该地的百姓可依山垒房,临水搭台。该地真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除了地理条件优越外,该地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十分悠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
屈家的远祖叫颛顼,为中华远古五帝之一。相传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九黎族的首领。其父昌意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了颛顼。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15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因此又被称为高阳氏。
楚国的始祖和屈家的始祖同源。楚国创业始封的君主是熊绎,其后代皆从熊姓。屈家始祖屈瑕,是楚武王熊达的儿子,受封于屈地,后来便把这一地名作为这一支脉的姓氏了。
在春秋时代,屈氏后代在楚国非常显赫,自屈瑕以下,屈氏后人在楚国多任要职。在楚国王族中,屈氏受封最早,族人最盛,延绵最久。除屈姓外,还有景、昭两姓,在楚国当时为王族三大姓。
屈原所处时代是中国古代从周威烈王时起到秦始皇灭六国为止这段时间,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原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争霸和兼并异常激烈,商周以来的几百个诸侯国归并为春秋时期的12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7个大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而屈原所处的是战国中后期,正值兼并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这对他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少年崭露头角
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屈原,自幼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家庭环境好,他小小年纪便与众不同。公元前333年,7岁的屈原就出落得身材修长,举止文雅,在同龄的孩子还在淘气玩耍时,他便已有翩翩少年的风度了。
少年时的屈原雪肤玉肌、唇红齿白,除了相貌出众外,他的品性更是无可挑剔。他生性谦和,修养极好,总是谦虚待人。他喜欢一个人独处,很少与同龄的孩子嬉戏打闹,更不会做出格的事情惹父母生气,可以说是少年老成。
小屈原还很喜欢动脑筋,他常常一个人漫步在池边溪畔思考问题,而且往往还思考得非常投入,甚至偶有路人跟他打招呼他都视而不见,可见他非常地专注。
屈原从小喜爱洁净,每天早晨都要到井边打一桶水,用清澈的井水洗去脸上的尘垢,洗净自己的帽缨,然后对着明亮的井水照照衣帽是否整齐或洁净。
后来,屈原长大后懂得了人不仅要讲究外表整洁,更重要的是保持心地纯洁与正直。因此,屈原每天洗漱完毕后,都要对着明亮的井水察看自己有没有私心邪念,行为上有没有不够检点的地方,省察自己对国家忠不忠,对百姓爱不爱,等等。这面明心透腑的“镜子”映照着屈原的心灵,也把他的心灵照得透亮鲜明。这口井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照面井”。
屈原房间的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凡是生人进入他的房间,根本就看不出这竟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的居所。他还喜欢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青山碧水,喜欢虫鸣鸟叫,更喜欢开在山间的兰花和香草,常将兰花、香草当作饰物佩戴在身上。
屈原的父亲屈伯庸在儿子注重外在美的基础上,还常常给他讲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希望屈原从中得到启发,进而去修炼自己的品行。屈伯庸经常对屈原说的一句话就是:
孩子啊!一个人注重自己衣着和外貌的整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心灵的洁净,懂得善恶是非。
经过父亲的教导,屈原的一言一行比之前更加规矩了。他到山间漫步时不会随意惊扰小动物,也不会随意摘那些还未来得及开放的小花。他在用兰花、香草做饰物的时候,不再纯粹以好看的心态摘取了,而是懂得了花儿的美丽寓意着高洁,香草的馨香有着圣人高贵的气质……就连对自己爱洗帽子的习惯,他都有了独特的领悟;他觉得帽子是主人内心浊净的外在表现,因此一定要注意帽子的干净。
……
我们的中小学课本中,涉及很多古今中外的、各个领域的历史名人,他们在思想、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以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探索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就会发现:虽然他们的生活年代、成长过程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一生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等优秀品质是大致相同的。他们是人类的骄傲,是青少年的榜样。
为此,我们推出了这套“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例如中国的孔子、屈原、李冰、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蔡伦、王羲之、祖冲之、唐太宗、李白、欧阳修、苏轼、岳飞、王阳明、徐霞客、曹雪芹、詹天佑、孙中山、梁启超、鲁迅、毛泽东、邓小平、钱学森等,以及外国的达·芬奇、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马克思、门捷列夫、顾拜旦……以他们的成长历程、人生发展为线索,采用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来表现他们,而不是进行冗长的说教性论述,以便使广大青少年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共鸣,进而得到启发。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套丛书不是学术性著作,所以不做学术性研究、论证;对于如徐霞客等生平资料较少的人物,为了使作品有血有肉、人物形象丰满,其故事叙述具有一定的合理虚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相信: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知识,而且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找到自己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