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恢复高考制度40多年来,随着高考的改革,物理命题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当前的高考改革理念是如何体现在物理学科命题中的?这些改革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落实?本书的几位作者通过政策解读和真题分析回答了上述问题,以期对高中一线教师理解试卷、命制试题、备课授课等有所裨益,从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本书作为“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系列中的物理分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即说明以高考改革撬动教学改革,教师需要理解命题理念的新变化,掌握常见题型的关键特征。在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评价中,从传授“做题”的知识到逐步培养学生“用物理做事情”的能力,很终实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作者简介 刘青华?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兼职教研员,“刘青华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专家团队成员。宋金萍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集团骨干发展中心指导教师,物理学科研究室组长,“宋金萍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志东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学科带头人,中学不错教师,连续十年带领高三毕业班,效果突出。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王军 不错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朝阳区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及高考的研究工作。周岗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市首批正不错教师。曾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高中教研室主任。 目录 前言 关键问题1:高考改革理念下物理命题的变化 一、高考恢复期(1977—1982年):试题趋于稳定,重视基础性 二、改革试验期(1983—1997年):探索标准化考试,突出能力考查 三、考改、课改并行期(1998—2006年):突显学科特色,探索内容改革 四、课程标准实施后的高考(2007—2016年):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五、新课程标准颁布后(2017年至今):注重核心素养,兼顾成长与需求 关键问题2:高考物理如何体现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在试题中关注实际应用和科技前沿的发展 二、在试题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试题中增加追问科学本质的命题元素 四、在试题中侧重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 五、在试题中探索引导质疑和创新 关键问题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引领学生探究自然的本质,培养科学态度 二、回溯前辈探究的过程,挖掘科学的思想方法 关键问题4: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基础性(一) 一、高考如何考查基础性 关键问题5: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基础性(二) 一、高考为什么要加强基础性的考查 二、从“如何考”到“如何教”的思考 关键问题6: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一) 一、什么是物理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落实核心素养需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物理高考考试命题与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关键问题7: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二)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 二、通过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评价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物理高考试题考查评价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案例 关键问题8: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一) 一、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关系 二、立足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优化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问题9: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二)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原则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策略 关键问题10: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应用性(一) 一、高考中明确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 二、高考中如何考查实践应用能力 三、如何命制体现应用性的试题 关键问题11: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应用性(二) 一、高考备考中的习题教学 二、研高考、明方向、导素养 关键问题12: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一、在实践中锻炼学科素养 关键问题13: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开放性思维 一、开放性题目的特点 关键问题14: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能力 关键问题1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创新思维训练案例分析 关键问题16: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创新性 一、高考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高考创新训练案例分析 关键问题17:关于知识的教学(一) 一、什么是教学 二、什么是知识 三、案例分析:赛场上的圆周运动 关键问题18:关于知识的教学(二) 一、案例: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案例:从苏炳添的百米赛跑出发研究如何描述运动(节选) 关键问题19:高考物理基本能力的培养 一、高考价值取向的变化 二、基本能力的培养 关键问题20:关于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教学 一、物理观念 二、科学思维 三、科学探究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