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the insititute for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前身是由知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创议成立于1957年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57年扩建成为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要从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科技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之关系,以及相关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内少数兼具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功能的研究实体之一。
本书展现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一是突出科学性和原创性;创作团队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的百余名中外专家学者,经过近两年持续的集体调研与反复论证,特别邀请外专家参与遴选工作,保证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原创性。二是反映同时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书中展现的中国古代88项重要发明发现不仅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更是了同时代世界科技发展的Z高水准;三是对中华文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科学与发现,技术发明及工程成就三个篇章,全面展现出中国的文明发展脉络及其对于世界的重要影响,88项发明发现凝聚了先人智慧的精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与基因,必将让我们为之骄傲与自信。
历史的回响: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带你穿越五千年的文明,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持续两年的集体调研,特别邀请外专家参与遴选工作,几十位专业领域大咖解析中国古代的工匠智慧与精神。从科学与发现,技术发明及工程成就三个篇章,全面展现出中国的文明发展脉络及其对于世界的重要影响,88项发明发现凝聚了先人智慧的精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与基因,必将让我们为之骄傲与自信。
全书由荣获2017年金点设计奖的设计师菜花先生担任整体装帧设计,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艺术的爆炸思维,令本书展现出其绚烂夺目的光芒。图书内文采用欧雪原白特种纸,护封使用新素唯涂布烫银工艺,通过四色高精度印刷,仿佛千年古城墙中一块等待被开启的墙砖,书中扉页侧条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亲自题字,随书附赠精美且珍贵的“一版一次”藏书票和书写时间轨迹的绝美海报。
文明与技术,发现与创造,翻开这本书,使你沉浸在历史洪流中享受中国古代科技的每个精彩瞬间
本书展现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 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进一步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