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型。本书深入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从利率传导的微观机制出发,通过考察主要传导中介即金融机构的利率响应模式,对利率之间的相互传导关系及效率进行了分析,判断引发利率传导阻滞的金融机构微观体制问题和金融体系整体结构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为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模式转型、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戴赜,现供职于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不错经济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资产管理、金融市场、金融科技,在《金融研究》《中国金融》《上海金融》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章 导论 节 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 理论起源:魏克赛尔对利率传导的描述 二 框架构建者: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三 希克斯、汉森和托宾的利率传导理论 四 区分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 五 引入周期因素的利率传导机制 第二节 考虑结构性因素的利率传导分析 一 政策利率到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传导 二 短期利率到长期利率的传导 三 无风险利率到信用利差的传导 四 货币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的传导 五 货币政策到影子银行的利率传导 第三节 利率传导的锚定:自然利率的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 中国利率体系相互传导的理论分析框架 节 利率分析理论框架 第二节 中国利率体系的现实情况 一 货币政策操作利率 二 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利率 三 金融市场长期无风险资金利率 四 实体经济融资可得利率 第三节 中国金融市场利率的关联关系 一 货币政策操作利率与银行间市场短期回购利率 二 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利率与中长期资金利率 三 金融市场利率与实体经济可得的融资利率 第四章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利率向政策目标利率的传导 节 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加权利率传导货币政策操作利率的观察分析 一 总体效率提升 二 政策宽松期的传导效率高于紧缩期 三 效率提升的现实解释 第二节 其他货币市场利率传导货币政策操作利率的观察分析 一 非银机构与银行类机构利率分化加大 二 非银机构回购利率偏离度加大 三 中小银行的回购利率偏离度相对较大 四 原因分析 五 交易所回购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操作利率分析 第三节 中期货币政策操作利率的传导效率分析和比较 一 实证检验 二 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一些因素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 第五章 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向银行利率传导:2008-2017 节 引言 第二节 传导效率的实证检验 一 研究设计 二 数据描述 三 回归结果分析 第三节 利率传导的机制分析: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 一 商业银行“双轨制”利率定价机制 二 三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方法介绍 第四节 传导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 市场化资金来源对传导效率影响的检验 二 市场利率波动性对传导效率影响的检验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向影子银行利率传导 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 传导机制理论模型和传导效率实证检验 一 理论模型 二 实证检验 三 影子银行传导货币政策利率的现实分析 四 “大资管”转型对利率传导的未来可能影响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向信用债券利率传导 节 引言 第二节 货币政策利率向信用利差传导效率的实证检验 一 事件分析 二 传导效率的VAR分析 第三节 传导的结构性检验:利差分解及不同市场 一 货币政策利率向信用溢价的传导 二 货币政策利率向流动性溢价的传导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 第八章 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向民问金融利率传导 节 引言 第二节 网贷行业业务模式分析 一 国际网络借贷的业务模式 二 中国网贷平台的发展演进与模式变迁 第三节 典型网贷平台传导机制和实证检验 一 数据和变量 二 实证思路设计 三 网贷利率定价机制的实证分析结果 四 货币政策对网贷利率的传导分析 第四节 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二 进一步的讨论和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节 前述章节的结论 第二节 传导阻滞的进一步讨论 一 传导阻滞的时点性原因 二 传导阻滞的融资结构原因 三 传导阻滞的银行业结构原因 四 融资结构失衡的原因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 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技术 二 清理金融中介的传导阻滞 三 调整优化金融结构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