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说过:“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因此,人生若没有智慧指路,前途将一片暗淡。无疑,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灵活机敏的头脑、拥有妙语连珠的口才。
本书则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
人间最美好最纯真的,不外乎文明、美德、成功、智慧与亲情,就像清泉,永远清澈见底却永远执著;好比宝石,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熠熠闪光。它们意昧着自我心灵的净化,将温暖人间,伴随着每个人幸福成长。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中外名人与众不同的人生,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受他们独具魅力的智慧,是一本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的青少年励志读物。
幽默就是我的生活
人物履痕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智趣故事
幽默大师林语堂对演讲特别重视。首先,他认为演讲,尤其是对群众演讲,必须像女孩子穿的迷你裙一样,越短越好。其次,他认为,一篇成功的演讲,必须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但在演讲时又让人觉察不到有准备的功夫。因此,林语堂最反对令人措手不及的临时演讲。
有一次,林语堂到一所大学参观。参观之后,校长陪同他到大餐厅和同学们共进午餐,校长深感机会难逢,临时请他对学生讲几句话。林语堂十分为难却又推无可推,于是即景生情地讲了一个笑话。他说:“罗马时代,皇帝残害人民,时常把人投到斗兽场中,活生生地被野兽吃掉,这实在是一种残忍不堪的事。有一次,皇帝又把一个人投进斗兽场里,让狮子去吃。岂料此人浑身是胆,只见他慢腾腾地走到狮子身旁,在它耳边讲了几句话,那狮子掉头就走,并不吃他。皇帝看在眼里,备感诧异,于是再放一只老虎进去,那人依然无所畏惧地走近老虎身旁,同样和它耳语一番,那只老虎也悄悄走开了,照旧不吃他。皇帝百思不解,就把那人叫出来盘问:“你到底对狮子和老虎说了些什么,竟使它们不吃你而掉头就走呢?”那人答道:“简单得很,我只是提醒它们,吃我很容易,不过吃了以后,你得演讲一番。”讲罢,博得满堂喝彩,那位校长也忍俊不禁。
另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林语堂深知这种演讲是背儿媳过河一好。因为不说些称颂祖先的话,同宗会大失所望;倘若过于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于是他认真思索,策划了一篇短小精悍的讲稿。他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有商朝的比干丞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此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谓人才辈出。”林语堂这段简单而精彩的演讲,令台下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然而,当我们仔细回味他的话时,就会发现他所谈的不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就是与林氏毫不相干的海外名人,并未对祖先歌功颂德,不愧为“幽默大师”。
林语堂曾经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讲授“中国文化”课程。他在课堂上对美国的青年学生大谈中国文化的好处,好像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生哲学都是中国的好。这些学生既觉得耳目一新,又觉得不以为然。有一位女学生见林语堂滔滔不绝地赞美中国,实在忍不住了,她举手发言:“林博士,您好像是说,什么东西都是你们中国的最好,难道我们美国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中国吗?”
林语堂略一沉吟,乐呵呵地回答说:“有的,你们美国的抽水马桶要比中国的好。”
这机智的回答引得哄堂大笑,大家都去看那位发问的女学生。她料不到林博士会出如此妙语,也禁不住捂着嘴笑了。
林语堂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介绍古老的东方文化,在西方人面前塑造了一个东方哲人的形象。在西方人心目中,林语堂是一位才华横溢、举止乖张、又具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东方圣贤,猜想他肯定有着一把大胡子,有着一颗硕大无比的智慧脑袋。林语堂曾说过,他不愿去西方人中间演讲,生怕破坏了他们的想像。但他还是去演讲了,结果是他的演讲更增强了西方人的好奇,使他们倾倒。
1936年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一届全美书展,这个书展是由《纽约时报》和“全国书籍出版者协会”共同主办的。主办者安排了一个作家演讲的项目,他也在被请之列。当时,他的《吾国吾民》等书正高居畅销书榜首,他的名字正风靡美国读书界,美国读者正欲一睹他的风采。
轮到他演讲的时候,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以风趣幽默、机智俏皮的口吻纵谈了他的东方的人生观和他的写作经验。那天,他一反在欧美大众场合着西装的习惯,打扮得像在国内一样,穿着一身蓝缎长袍,风度潇洒,慧气四溢。虽然不像美国读者想像的那样留一把大胡子、长一颗硕大的脑袋,也足以表现出东方民族自然逍遥、无拘无束的精神。热心的听众被他娴熟的英语、雄辩的口才以及俏皮的演讲所折服,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听得正入神,他却卖了一个关子,收住语气说:“中国哲人的作风是:有话就说,说完就走。”
说完,他拾起了他的烟斗,挥了挥他的长袖,飘然而去。听众们被他的这个举动弄得瞠目结舌,久久反应不过来。一些先生太太女士小姐们早就拟好了腹稿,准备待他演讲结束后举手发问,这也是西方人一般的礼数和规矩。可他这个东方人,简直有点莫名其妙,就这样招呼也不打一个,讲着讲着人就不见影儿了,只留下了回味和笑声。
林语堂的一些幽默妙言,至今仍鲜活地游动在大众的口头。他最有名的一句幽默妙语是:“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当时他应邀参加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之前有不少人的演讲都十分冗长,轮到他上台时,演讲时间已所剩不多,于是他即兴讲出了这两句话,引得了满堂的热烈喝彩。他还有句流传度极高的妙论:“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有个法国情妇。”
点睛之笔
幽默总是和机智相伴,我们在林语堂先生的幽默中,更多看到的是机智,正是这种机智使他能迅速走出尴尬。林语堂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高超的幽默家。会讲“第一流笑话”的林语堂,实在不愧为第一流的幽默大师。
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