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青同志是早年在抗战时期入党的革命老干部,是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第五代孙。这部回忆录既是凌青同志毕生事业的记载,也是他见证若干外交大事的实录,在很多方面,这是一部鲜活的外交史。对多边外交来说,更是对当时那一开创时期的翔实回顾和全面总结。书中包含凌青同志多年在多边工作中思考咀嚼的心得体会,和他的经验升华,其内容精辟独到,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延安到联合国(凌青外交生涯)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凌青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凌青同志是早年在抗战时期入党的革命老干部,是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第五代孙。这部回忆录既是凌青同志毕生事业的记载,也是他见证若干外交大事的实录,在很多方面,这是一部鲜活的外交史。对多边外交来说,更是对当时那一开创时期的翔实回顾和全面总结。书中包含凌青同志多年在多边工作中思考咀嚼的心得体会,和他的经验升华,其内容精辟独到,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这本外交生涯回忆录是凌青大使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心得,其中还充满国际关系方面的丰富知识,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深邃洞察力和聪慧。这本不可多得的书不但对从事双边和多边外交的干部,而且对广大干部和青年也大有裨益。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楔子 (一)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代 (二)在北平城开始早期革命活动 (三)摆脱敌探追捕,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 一、在延安开始外交生涯 (一)中共中央军委外事组的成立 (二)美国派遣军事观察组来延安 (三)美军观察组的窑洞生活 (四)美军观察组的任务包罗万象 (五)美国政要访问延安 (六)做美国人民的工作 (七)第一个抗议照会 (八)有得有失的空中交通 (九)毛泽东主席同外宾的几次谈话 二、在新中国“外交摇篮”中锻炼成长 (一)中共中央外事组在山西临县诞生 (二)外交部成立大会 (三)第一次出国和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 三、板门店谈判中的风风雨雨 (一)军事分界线议题上的尖锐斗争 (二)遣俘问题谈判与解释代表团 四、在不同使馆的双边外交经历 (一)体验兄弟国家罗马尼亚的友好氛围 (二)密切观察不断动荡的印尼政局 (三)首任驻委内瑞拉大使的新经验 五、“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外交部 六、亲历新中国外交大突破 (一)乒乓外交 (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邓小平参加关于经济问题的特别联大 (四)同加拿大、澳大利亚建交,进一步打开同西方大国的外交关系 七、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八、亲历新中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大转变和大发展 (一)全面认识和务实对待联合国 (二)新中国首次参加专门讨论裁军问题的联合国大会 (三)恢复新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 (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开设办事处 (五)改变中国分摊联合国会费的比例 (六)新中国首次竞选国际法院大法官 九、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的复杂斗争 十、选举联合国秘书长,开创一项联合国不成文惯例 十一、向联合国法律事务部递交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附录 漫谈联合国和多边外交 (一)所谓“立体外交”或“多点外交” (二)硬实力与软实力 (三)体会当安理会主席 (四)对否决权的运用 (五)官僚机构和文牍主义 (六)感受三个“L” (七)多边外交越来越重要 (八)多边外交是锻炼外交干部的最佳战场 后记 试读章节 在保定下车,我在一个预先约定的小旅店住了几天。这几天的夜里也很不平静,因为几乎天天都听到大街上有人在大声吆喝“不要动”等等,似乎又在捕人了。后来,张宏飞来了保定。我姐姐也来了保定。她跟我是分开走的,不是一块走,我们在保定又碰上。张宏飞找到我后,告诉我:今天晚上马上行动,从保定出城,一共四五个人,另外还有交通员带队。交通员熟悉当地情况,挑一个日本人警戒比较松的时候和一个警戒比较松的地点走,而且走的时候,两人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不能一下子四五个人一窝上。我们出城以后就按照交通员嘱咐的走法,彼此远远地可以望到,不能紧跟,但又不能掉队。听说有一位同志就是这样走丢了,不得不折回保定,第二次才“偷渡”成功。 我和我姐姐没有掉队,一直跟着走,走到一个村子停下来,这个村子有我们的地下交通站。到那里,天刚刚要黑,我们休息、隐蔽了一大会儿,等到天更黑的时候才继续前进。那天晚上走了一夜,也不知道爬上爬下过了多少道封锁沟。当时华北地区分三种情况:根据地、游击区和敌占区。我们从敌占区到了游击区,再从游击区向根据地前进。日本人围着根据地挖了很多壕沟,要爬下去再爬上来。有的时候碰上碉堡,就挑没有碉堡的地方过。这样走了一夜,天亮以后,就到根据地边上了。带队的同志仍然是张宏飞。他工作积极,非常负责任,走不动了,还要以身作则,坚持带我们走。最后大家都走不动了,因为从来没有这样走过。 走了一天一夜,最后到了满城。这是保定附近的一个县城,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司令部就在这里,分区司令员是杨成武。这时,晋察冀分局派张大中来接我们。他也是燕大同学,地下党员,比我们先到解放区半年,后来又被分局派回北平,是我们那批人中唯一长期坚持北平地下党工作直到解放,并对北平地下党工作作过重要贡献的人。因为我们还没有到主要根据地,还要再走,最后到了阜平。晋察冀分局和军区司令部都设在阜平县。阜平县是河北省最贫困的山区县,现在仍然没有脱贫,那时根据地都建立在这样的地方,因为是山区,容易打游击。分局组织部长是刘仁。刘仁长期主持北平地下党工作,是我们这些地下党员的总头目。他接见了我们,并嘱咐他下面的一个科长刘慎之负责具体接待。 刘慎之让我们改名字,他说:因为日本人还在追捕你们,而你们家又仍在北平,为了家里的安全,别让家里受影响。这样,我就改了现在这个名字:凌青。那时候思想比较左,认为家里是一个封建家庭,要划清界限,所以连姓都改了。改名时,还有一层想法是:既要和原名林墨卿接近,又要符合当时情况,即凌青云而去的意思。我姐姐原名林锦双,这时也改名傅秀,傅是我母亲家的姓,锦就是绣。改名以后,先分配我到华北联大,但是到了以后,我发了疟疾,就没有到校。那时候,十个人里,八九个都会得疟疾,很普遍,因为夏天没有蚊帐,通过蚊子就传染了。接着,来了“反扫荡”,华北联大把所有人分散成若干部分转移。我们因不是战斗部队,就被“坚壁”起来,“坚壁”是指分散住在老百姓家,和当地党组织一道到处躲藏、隐蔽起来,尽量避免敌人的打击,以减少损失。 “扫荡”过后,我又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敌工部任伪工科干事。敌工部长最初是厉男,后来是康健生。厉男解放后曾任旅大市委书记,康健生是1929年入党的老同志,长期从事白军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期早逝。敌工部下设敌军工作科和伪军工作科。在敌工科工作要懂日文,因为主要是做敌军工作,如对日军宣传我方政策,管理和训练日军战俘。我们对俘虏实行优待政策,有的日军俘虏刚被俘时桀骜不驯,在我方人员审讯他时,会随便拿起东西挥打我方工作人员,我们不得不用武力制服。但随着时间推移,各项政策落实,他们看到我方生活很艰苦,但上下团结,精神面貌很好,我们的战士吃不上饭,却把仅有的好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往往很受感动,逐渐改变思想,有些还被送往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培训,最后成为日共骨干。伪工科主要做伪军工作,分内勤、外勤两部分,外勤要到游击区去,用多种办法争取伪军。我做的是内勤工作,写些宣传品,并掌管内部资料。 在晋察冀这两年,工作没做多少,主要是受到艰苦生活的锻炼,也可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什么叫做艰苦的生活。比方说,刚到解放区时,住的村子里很脏,到处都是鸡粪、猪粪、牛粪,还有人的大便。屋子是破土房,房梁上都是黑黑的,很多年没动了。炕都是土炕,幸好我从北平背了一个毯子出来,就铺在炕上睡,没毯子就要直接睡到土炕上了。睡到半夜,有时蝎子会从漆黑的房梁上掉下来,那就要看你的运气了。吃饭时,端上来半碗小米饭,难受的是,一端上来,又大又绿的一群苍蝇马上飞来,盖了满碗,轰也轰不走,但也要硬吃下去。菜是当地叫做“根达”的一种喂猪的野菜,也只漂了几片叶子,没有油。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一年,因为这时,日军已不进攻正面战场,而把相当大的兵力集中到敌后,频繁进行“扫荡”,到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943年更经历了三个月的“大扫荡”,我被转移到山西繁峙县的大山中,白天到村里吃饭,晚上就睡到山上树林中的雪地里,把毯子铺到雪上面睡,棉袄棉裤都不脱,盖上随身带的不太厚的棉被,也可以勉强享受一次入眠的梦境。夜间行军转移走山路,晋察冀的瑯讶山、牛道岭等大山的确非常险峻,山高路陡,往往踩上一脚,听见砂土哗哗地掉在万丈深渊下的声音,才知道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摔下丧命。这样不住地走走停停,躲过了敌人的突袭。 P14-16 序言 凌青大使撰写的外交生涯回忆录问世了,我衷心祝贺这本《从延安到联合国》著作的出版。 凌青同志是早年在抗战时期入党的革命老干部。许多同志知道,凌青是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第五代孙。祖辈大义凛然的事迹时刻激励着凌青的爱国救亡思想和行动。国难深重的形势,周围进步分子和革命者的影响,使凌青坚决地走上追随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道路。 我同凌青同志从1944年在延安认识,并一起担任同延安美军观察组的联络工作。他的中、英文功底很好,勤奋认真,谦虚好学,进步很快,不久即独当一面。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在外交部一起共事。他长期在外交部美澳司、国际司、欧美司、国际条法司担任各种领导工作,先后出任驻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使馆研究室主任,首任驻委内瑞拉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并曾代表我国政府多次出席重要国际会议,担任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主席。他的这些经历使他较全面地掌握我国的外交政策,谙熟我国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的方略,因而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外交任务。他多次向中央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 凌青同志政治思想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始终爱憎分明,站在正确的方面,一反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的业务能力强,为人正直,对同志热情和蔼,处处以身作则,朴实无华,淡泊名利,赢得同志们对他的敬爱。 凌青同志思想缜密敏捷,过细地研究和处理问题。他对外交事件,尤其是对联合国和多边外交有独到的分析和见解。 这本外交生涯回忆录是凌青大使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心得,其中还充满国际关系方面的丰富知识,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深邃洞察力和聪慧。这本不可多得的书不但对从事双边和多边外交的干部,而且对广大干部和青年也大有裨益。我希望读者喜欢这本宝贵的书。 后记 我本不想写什么回忆录,否则,也不会迟至年逾八旬才动笔。我总觉得我所经历的事件,很多已在报刊上报道过,没有多少内幕,也没有多少生动的小故事,更没有作家的妙笔和素养。 很多关心的老同志不断催促我写,因为毕竟我在延安时代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事工作,这样的经历,即使在老同志中也属凤毛麟角。我写出的东西至少可给历史多提供一个旁证,有些我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也许对后人有用,而且同一历史事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写。 在同志们的推动和鼓励下,本着上述想法,我终于拿起了笔。但毕竟历史跨越时间过长,很多事情已从记忆中消失,加上平时严格遵守外事纪律,没有留下多少笔记或日记,无据可查。所以只好尽量去思索,去找已知材料,而在写法上,细节和内幕就少些,个人的分析、综合就多些,和一般回忆录不完全一样。 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写出了这本书。因为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书中难免还有些不够准确之处,只好留给读者自己去查证。本书只供参考。 在写作过程中,一些同志对查找和核实材料方面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外交生涯回忆录是凌青大使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心得,其中还充满国际关系方面的丰富知识,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深邃洞察力和聪慧。这本不可多得的书不但对从事双边和多边外交的干部,而且对广大干部和青年也大有裨益。我希望读者喜欢这本宝贵的书。 ——黄华 我热情地向读者,特别是新世纪“80后”青年朋友推荐这本书,相信大家能从中体味外交战士的精彩人生,感受为祖国外交事业忘我奉献的无穷快乐。 ——李肇星 凌青同志的这部回忆录既是他毕生事业的记载,也是他见证若干外交大事的实录,在很多方面,这是一部鲜活的外交史。对多边外交来说,更是对当时那一开创时期的翔实回顾和全面总结。书中包含凌青同志多年在多边工作中思考咀嚼的心得体会,和他的经验升华,其内容精辟独到,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李道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