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经济学是一门解释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严重背离现实而饱受诟病。本书在深入理解现实经济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学体系。本书构建了理想经济社会模型;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立了新经济学公理系统,使得经济学研究具有坚实的基础;提出了包括选择经济学和交易经济学在内的完善的经济学体系,克服了主流经济学是单一选择配置科学的缺陷,填补了经济学研究的空缺;纠正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重大误区,包括理性人假设、无形之手、价值论、市场机制等。 作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礼物,本书的最大亮点是构建了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经济呈现出既膜拜又不解的心态。没人会否定近几百年来市场经济带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巨变,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没人能正确解读产生这些巨变背后的逻辑。在无法解释市场经济机理的情况下,“无形之手”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们最好的托词。本书对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简介 陈培雄长期从事期货、证券、技术、产权等高端市场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目前为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新浪财经、和讯网、21世纪经济、中国金融投资报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长期多个高端市场的研究和管理,使作者具有了一般人不具备的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了股市不包括融资功能、多类型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股票市场等多个创新理念,这对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市场、技术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经济学演变历史 第二节 主流经济学思想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现状 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论经济规律 第二节 论价值 第三节 过去价格与未来价格 第三章 理想经济社会 第一节 理想经济社会概述 第二节 人的要素 第三节 物的要素 第四节 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第五节 理想经济社会的标准和意义 第四章 实现理想经济社会的经济制度 第一节 理想经济社会实现基础 第二节 交易经济(制度)设计 第三节 交易经济(制度)的优化 第四节 交易经济(制度)的总结 第五章 现实经济社会的解读 第一节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第二节 现实经济社会的解读(一) 第三节 现实经济社会的解读(二) 第四节 两种解读观点的对比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解读 第六章 新经济学框架 第一节 新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经济学公理系统 第三节 新经济学理论基础 第四节 选择经济学与交易经济学 第五节 经济学重点应该研究的问题 第七章 反思经济学 第一节 值得关注的现象 第二节 经济学学派 第三节 经济学家的反思 第四节 反思经济学的反思 第八章 经济学重新解读 第一节 对经济学家观点的新解读 第二节 对重要经济思想的重新理解 第三节 经济学体系的修正 论科斯思想与科斯定理 第九章 经济学新思维 第一节 经济要素的解读 第二节 对无形之手的全新解读 第三节 资源的两种配置方式 第四节 重新理解市场 我,铅笔 第十章 交易经济学(一) 第一节 交易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商品交易难点及分类 第三节 商品交易的几何解释 第四节 论降低交易成本 第十一章 交易经济学(二) 第一节 交易配置功能 第二节 交易配置规则 第三节 交易配置的实现 第四节 交易配置的深入解读 第五节 交易经济学重于选择经济学 第十二章 经济学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经济学的机遇 第二节 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我,市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多次交易市场模型 附录二 解释中国经济 附录三 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附录四 新经济学十大原理 后记 序言 相比较人类几万年的经济活动,研究经济活动的经济 学不过才200多年历史。这就说明:①没有经济学照样有经 济活动;②标志人类经济社会腾飞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早于 经济学,而股份制等先进经济制度已经有400多年历史,更 早于经济学。从而看出,经济学首先应该是能正确描绘现 实经济社会,然后是研究经济规律或趋势。遗憾的是,到 今天为止,西方经济学并不能正确解释现实经济社会。《 新经济学原理》试图克服西方经济学缺陷,建立新经济学 体系,既能解释现实经济社会,又能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方 向。 一、重新认识经济学 1.学科就是研究“规律”的科学 理解一门学科的关键是理解“规律”。任何一门学科 都是研究“规律”的科学。具体到某一学科,就是研究某 一领域的规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研究规律方面有较 大的区别。自然科学的“规律”往往是大自然制定的,而 社会科学的“规律”大部分是人为制定的。前者是天则, 后者是人则,人则往往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一门学科的规 律是可控的,也就是说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志运行,那么研 究相对就容易一些,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要知道“人们需要 什么样的规律”,或者说在这门学科里,要清楚人类追求 的目标!经济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而物理化学则不是。 理解经济学对应的经济规律是人则非常重要。 2.正确理解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是由经济规 则决定的!而经济规则几乎都是人为制定的,是可以改变 的,也就是说经济规则是人则。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理 解经济学实际上就是完成以下两件事情。 (1)确定目标。 经济学确定的目标就是经济社会人们要追求的目标。 目标非常重要!决定人们前行的方向。目标错了,很多努 力都会徒劳;目标过高,人们无法达到,相当于是无效目 标;目标过低也没有意义。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制定的目标是人人大公无私,财 富极大增长,按需分配。当然最终目标没能实现,有目标 过高也有实现方法的原因。市场经济下,西方经济学确定 了一个研究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目标,即“生产什么、如 何生产、为谁生产”。这是一个“见物不见人”的目标, 显然不是一个完善的目标。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完善的、好 的目标。 (2)研究实现目标的方法。 目标再好如果不能实现也是没有意义的。经济学在确 定了目标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如何实现目标了。 所谓实现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到规律,二是按照 规律去解决问题。例如,医学上人体有血型,首先要找到 血型分类,其次懂得按照血型进行输血这种规律。经济社 会中,经济目标一定是关于人和物的,当目标确定之后, 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究出实现目标的方法。这就是经济 学的任务。 二、经济学研究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追求的目标和实现 目标的方法。由于经济社会包括人和物,所以经济学研究 的目标应该包括人和物两个因素。 1.关于人的目标 人的目标可以有很多,包括知识面广、智慧高、身体 强壮、人人为他人、与人为善等,在经济学范畴内,不妨 将目标设定为以下两个。 (1)人人为公。 当每个人参加经济活动时,不可避免要与他人交往, 好的经济社会希望人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人人为他人 即人人为公。 (2)人人尽力为社会创造财富。 社会财富都是人创造的,人的潜力可大可小,是否能 很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影响很大。所以,经济学要研究如何 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人尽力为社会创造财富。 上述关于人的目标,简称实现“人的两化”。 2.关于物的目标 物是指稀缺资源。要实现物的最大化,可以用如下两 个指标描述。 (1)稀缺资源生产最有价值产品。 为了实现对稀缺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当然希望稀缺资 源都能生产最有价值的产品。 (2)产品分配给价值最大化的人。 利用稀缺资源生产出产品之后,同一产品对不同人价 值不同,所以需要解决将产品分配给价值最大化的人的问 题,简称实现“物的两化”。“物的两化”对应的就是西 方经济学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 生产和为谁生产。”只不过这里引入了一个价值概念,用 的是效用价值。 不难看出,西方经济学只研究物的两化而忽略了人的 两化。所以西方经济学制定的是不完善的目标。本书还会 指出,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只研究了“一化”而不是“两化 ”。 三、目标的实现方法 当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后,经济学接下来的任务应该是 研究实现目标的方法。一般来说,目标越低实现就越容易 ,反之越难。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制定了过高的目标从而 难以实现。《新经济学原理》制定了关于人和物的四个目 标。由于目标的可塑性比较大,实现起来有难度,如无止 境;但是又有可能,因为没有固定指标。可以认为是最好 的和符合现实的目标。 《新经济学原理》研究如何实现这四个目标。 关于 导语 本书在深入理解现实经济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学体系。本书构建了理想经济社会模型;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立了新经济学公理系统,使得经济学研究具有坚实的基础;提出了包括选择经济学和交易经济学在内的完善的经济学体系,克服了主流经济学是单一选择配置科学的缺陷,填补了经济学研究的空缺;纠正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重大误区,包括理性人假设、无形之手、价值论、市场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