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汤恩伯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兰洋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兰洋,男,1991年出生,重庆万州人,中共党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军事历史。先后在《军事记者》《党史文苑》《台湾周刊》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参编《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新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改变中国》等著作两部。 后记 面对市场中爆炸般的信息、浩如烟海的图书,很多人 可能会忽视这躺在角落里的一本关于某个国民党军官的“ 故事集”,甚至可能在不久之后它就淹没在汹涌的出版浪 潮中。 我们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二战”期间曾担任麦克阿 瑟将军副官的菲律宾外交部部长、普利策奖得主卡洛斯· 罗慕洛说过的一句话可以作为答案——漠视历史的人往往 会成为历史的受害者。 二战结束已经七十多个年头了,日军从中国大陆退败 已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那些曾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大都 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解放战争结束也已超过七十年了, 那些故事的主角即使健在也都是耄耋高龄。新一代的我们 对于战争、对于历史的记忆还停留在书本上,是否有人曾 想过,“血战”“惨烈”“全军覆没”这些历史书上冰冷 的文字背后,不知堆砌着多少先人的尸骨。 回顾历史,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活在历史之中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做出的任何选择都有其时代必然 性。他们有着自己的社会关系,跌宕起伏,一切看似戏剧 ,却又存在着合理。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命运,什么是命运 ,所谓命运不过是由一个人的能力、态度、性格、人脉、 品行这些因素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构建起来的,说到底命运 还是由自己掌握的。而所谓的历史人物也一样,往往其性 格中的某些因素早就注定了,他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悲剧 或喜剧,不同的只是时间的早晚和形式的差异。现在很多 人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喜欢脱离时代背景,拿现在的眼光 研究过去的问题,这种超越历史的历史观,让人有些哭笑 不得。 因此我们在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跌宕起伏时,同样是 在叙述那段过去的历史,在讲述着他和他身边的人和事。 就如同汤恩伯,打开这本书,轻轻翻过扉页,轻读文字, 你会看到那血肉横飞的战场、日军凶恶的面容,听到炮弹 爆炸的声响,甚至尸体烧焦的味道还会让你阵阵作呕。中 原人民的苦难让人义愤填膺,饥民的哀号让人心生怜悯。 台儿庄战役骄人的战绩让人热血沸腾,中原会战溃败的军 队又使人扼腕叹息。 在这里你还会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能征惯 战的“土木王”陈诚、生活在黑暗中的“特工王”戴笠、 雄霸一方的“西南王”胡宗南、中国地区当时官方最高统 帅蒋介石、残忍的日军统帅冈村宁次、无耻的汉奸首领张 岚峰……汤恩伯如同一条引线将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物和故 事一个个地串在了一起。合上本书,一切的一切,尘归尘 ,土归土,过去终将过去,我们不去加深仇恨,也不去重 揭伤疤,我们只是牢记那些我们应该记得的东西。 本书的作者是90后,年轻的我也是为了向历史研究输 入一些新鲜血液,我或许没有专家教授的文风老辣,剖析 深入,但我有我的激情,有我的热血,我同样可以深入浅 出,研史拓新。作为90后.我虽不曾经历过什么样的历史 ,但我们不能忘记,如果当一个国家的新生代只记得当红 的明星、热播的电视剧,而不再去关注那些曾经战火纷飞 的年代,不再去了解我们民族的昨天,那么他们如何走好 明天的路?此外我还有一个身份,作为军人,任何人懈怠 、安逸都不应该成为我们逃避的理由,抚摸军帽上的徽章 ,它印刻着祖国,印刻着枪。居安思危,忘战必忧。今日 我们用笔做刀,刻画出民族的过去,明天我们则肩扛钢枪 ,守卫着国家的未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平步青云路 第二章 抗日战场播远名 第三章 才占中原,又图东北 第四章 “汤灾 第五章 从抗日走向反共 第六章 “中原王”惨败中原 第七章 无力回天 第八章 移居孤岛,殒命东洋 第九章 历史的回声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平步青云路 汤恩伯的处世之道 从小便是“汤魔王”急公好义不甘凡 欲要说其人,必先说其事;欲要说其事,必先说其初。汤克勤在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八国联军大举侵华、国难深重、烽火连天的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武义县的汤庄。这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再平凡不过的小村庄,邻里关系甚是亲密。而汤恩伯其父汤家彩在当地又是颇有名望的名门乡绅,据说还一度担任过县里的自治委员。二十岁即得子,也算是人生一大喜事,汤家彩自是喜出望外,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克勤,而后大宴乡里,端的是隆重非常,小汤克勤就这样在一片喜庆中开始了他风云的一生。 但是,与当地人预想中不一样的是,汤克勤本应是如其父亲和祖辈一样知书达理,但他小时候被家里人爱宠有加,养得一副骄纵轻狂的脾性,到得读书年纪,逃学打架、捉鸟弄蛇之事不在话下。除了小打小闹,汤克勤还曾做出引蛇人私塾先生被窝的荒唐事,一度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可以说是他小时候做过的最“过分”的一件事。 事情起因是小汤克勤嫌读书烦闷,又愤于私塾先生不久前因其逃课打他手心,满心盘算如何既能施以报复,又最好能使私塾先生第二天不来上课,便想了一记“妙招”,引了一条蛇放进私塾先生的被窝里。这下可把私塾先生吓得魂不附体,但这先生却不是文弱书生,第二天不但没有缺课,反倒是气势汹汹地来到私塾找始作俑者算账。甫一上课就要拿戒尺狠狠地教训汤克勤,哪想汤克勤不但不束手就擒,反而一面假意受罚,一面暗中攥紧了手头的一把裁纸刀。当先生举起戒尺的一霎,汤克勤也突然拿刀向着私塾先生一划,好在私塾先生眼疾手快退了半步,那把本该夺命的小刀只划落了几缕白发。这下可不得了,想想在那个时候,莫说向私塾先生动刀子,就是对师长稍有不敬,那也是要严加惩戒的。这私塾先生虽一向与汤家交好,但也被这一刀惊出一身冷汗。是可忍孰不可忍,私塾先生一路追着小汤克勤到了汤家,本欲以此为凭,新账旧账一起算,却不料汤家人个个言辞闪烁,顾左右而言他,最后竞责怪起私塾先生“教不严,师之惰”了。碰了软钉子的私塾先生见讨不到好,只得恨恨离开汤家。后来,这事也就在当时家业还算丰厚的汤家包庇下不了了之了。从此往后,私塾先生也就放弃了对汤克勤的管教,避之唯恐不及。 正是因为汤家对汤克勤的所作所为秉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而汤克勤愈发不可约束,当地人只得半作无奈半嘲讽地称其为“海底捞”,寓意其连海底的物事都敢去捞得,还有什么做不出的?端的是对这个混世魔王没了脾气。故而我们可以看出,汤克勤无所不为、胆大轻狂的性格特点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生根萌芽了。 汤克勤虽然从小不是读书的好料子,但对于当地人的豪义传统却是全然继承。从小汤克勤就是小伙伴之中的“智多星”和“过江龙”。到得后来,与汤克勤相交结识的友人,都觉得他是个可交之人,这不仅是因为其家世殷厚和生性不羁,更是因为其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义之心。举个实例,1919年汤克勤从浙江体育学院毕业回家的途中,恰逢一个朋友吃了一桩官司,心念友人的他立即停下返程的脚步,随堂旁听了整个庭审过程。当后来庭审过半,汤克勤觉察出法官有明显的偏袒之意时,他怒不可遏,随即出口大骂,并且还不住地拾起地上的石子掷向法官,引得本是庄重肃穆的法庭秩序大乱。他也因此被通缉,后来只得在其他朋友的帮助下逃往外地避开祸事。缘友之事,不顾自身,其好义的性格可见一斑。 汤克勤在私塾虽然顽皮捣蛋,没有学到多少封建礼教下的“四书”“五经”,即那些在当时被世人公推的“正经事”,但其年少气盛,志向远大,对于科举仕途毫无兴趣,只一心想做一番“平天下”的大事业。 读书时的汤克勤花销全凭心意,兴致到了哪儿,真金白银就如流水一般花到哪儿。没钱了找家里人索要,刚开始家里人还听之任之,只要汤克勤开口,就全然应允,可时间长了,汤克勤仍是不加节制,挥霍无度,渐渐地家里人也就不再有求必应。他见状心怀不满,就在家中大闹,搅得鸡犬不宁。族长实在无计可施,就变卖了祖屋后的一片林子,换得千余钱给了他,对他说道:“此钱也算家里心血,若是庶子能光耀门楣,那便借予你;若是不争气,那就莫要回来。”哪知汤克勤拍案而起,一手拿过钱厉声道:“大丈夫若不能成就事业,谈何荣归故里!”便头也不回地冲出家门,留得一干老小面面相觑。后来,到了1934年,已经贵为国民革命军第十纵队司令的汤恩伯特意抽空回到汤家,当着当年“看不起”他的老族长和众亲属的面把这笔钱一张一张地数清楚,狠狠拍到祖堂的香火桌上,颇为高傲地说道:“那时欠家里的,我完完本本还回来了,还要给你们添利带息,以后对汤家出来的孩儿,莫说我汤恩伯忘恩负义,辱没祖宗!”言罢下令大宴乡亲,还赏了到席者每人一匹好布和十块大洋。乡人直呼万岁,齐声称赞汤恩伯泽被桑梓。 其时天下大乱,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相互勾结,为了熏心私利,他们毫无底线地搜 导语 一片回望烽火硝烟的家国情怀! 一阙领略济世初心的情趣人生! 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本书是一部解放军战士的日记选,时间跨度为1949—1957年。全书体现了一个普通战士身上的爱国主义,一个爱国主义战士的家常人生。 序言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个人笔下的历史 都是不同的,因为作者自身的立场观点亦不同。历史如同 一部大片,包罗万象,它不分剧种,不分悲喜,想看战争 的在里面看战争,想看爱情的在里面找爱情,想看悬疑的 在里面找悬疑,因为每一部小说、电影都源于历史,源于 曾经活生生的故事。 刚刚接手这本书时,得知要写一位国民党将领的传记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汤恩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英 武、果断、热血,还是残暴、狡猾、卑鄙,这个问题一直 困扰我很久很久,给读者呈现一个怎样的汤恩伯才是公正 的、合适的? 直到前不久,才终于想通,原来我本不必纠结于这个 问题,因为汤恩伯原本就是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 、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就如同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当下的 人一样,面对日本侵略者时嫉恶如仇,在与日军对战中宁 死不屈;面对信仰冲突时,摇摆不定,左顾右盼;面对高 官厚禄时想入非非,铤而走险,这些一切的一切原本就是 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反应,不会因为他是一个历史人物, 他是一个国民党将领而改变。 至于我要做的只是将一切的一切诉说出来,如同一个 说书人,将原本远离我们的故事娓娓道来,而是非功过每 个人心中自然有杆秤。 有人说,汤恩伯的一生是不断战斗的一生,是胜少败 多的一生,是大踏步撤退、小步幅进攻的一生,是给十三 军带来恶名、给中原人民带来灾难的一生,是坚定追随蒋 介石最终被抛弃的一生。 汤恩伯,作为一名国民党将领,曾占据中原多年,实 力雄厚一度被称为“中原王”,在抗日战争中也曾有过血 战南口、策应台儿庄等不俗表现,但在诸多国民党军队将 领中其知名度远不如陈诚、戴笠、胡宗南、龙云、卫立煌 等人,到底是何种原因使这个曾经位极人臣的“中原王”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翻阅史料,我在南京图书馆搜集关于汤恩伯的相关著 作时,不说与解放军方面的十大元帅、十大将相比,就与 其他国民党将领厚厚的传记相比,关于汤恩伯的专著,偌 大的南京图书馆也只有三本,提供外借的也只有一本。但 当拨开历史的迷雾,渐渐走近这个曾经的辉煌战将时,我 才开始了解,原来汤恩伯是如此矛盾的一个人。可能这种 矛盾让人们对他毁誉不一,也正是这种矛盾让很多人对他 的一生望而却步。 他既是常胜将军又曾溃不成军,从一个农家子弟到军 队统帅,在没有强大的背景和后台的前提下,汤恩伯能一 路高歌猛进不得不归功于他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指挥 潜质。他拥有常人难以具备的统帅天赋,1941年,豫南会 战,汤恩伯率领部队顽强抵抗进攻的日军,重创日军,被 日军称为“天字第一号大敌”。但同时他又曾溃不成军, 部队土崩瓦解。1943年,中原会战,同样是汤恩伯,同样 是面对日军,其手下军团几乎一触即溃,在全球反法西斯 战争势如破竹的情况下,唯独中国战场遭遇惨败。 他既是热血男儿,又曾亲日近伪。他拥有着一个中国 人该有的血性,1937年,在前有劲敌、后无援军的情况下 ,面对日军强攻,汤恩伯寸土不让,率领第十三军将士硬 是将日军号称“三天夺下”的南口坚守了十八天,其间亲 临前线,寸步不离,赢得“抗日铁汉”美誉。他也曾为了 实力摇摆不定,在抗日战争后期,一度与日伪关系紧密, 与汉奸大做生意,还手书保证愿意接受伪军。作为接受日 本投降代表,面对投降日军毕恭毕敬,丝毫不见胜利者的 骨气。 他既是一个坚定的反共分子,又是一个摇摆不定的投 机者。他曾竭力反共,杀害手无寸铁的苏区人民,亲自指 挥用机枪杀害苏区人民三千多人。失意之时却又通过他人 联系共产党准备举旗起义,但最终还是背信弃义,杀掉了 作为中间人的养父,向蒋介石邀功。 在写书的过程中我们考究了很多问题,毕竟历史早已 过去,漫长的岁月甚至模糊了很多当事人的记忆。在翻阅 资料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出入之处,乃至一些被广泛运用 的材料也存在着不小的漏洞。例如很多文章中都提到汤恩 伯在中原会战中大部队被日军打败后,如丧家之犬,被民 众缴枪,自己也化装成伙夫才逃过一劫。但据史料记载, 当时汤恩伯根本没有跟大部队在一起,而是在洛阳开长官 会议,而且即使军队再怎么狼狈,毕竟是作战部队,怎么 会被拿着锄头、扁担的老百姓缴枪呢。关于这个问题在书 中也有分析,除此之外,在与日军作战中,对汤恩伯所谓 “水”“旱”“蝗”“汤”称号等多个问题都提出质疑, 并列出证据、理由,所谓考究历史大概便是如此吧。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解放军战士的日记选,时间跨度为1949—1957年。全书体现了一个普通战士身上的爱国主义,一个爱国主义战士的家常人生。从洋洋数十万言的日记记载中,能看到作者坚定的革命信仰,也能看到作者具体的处事生活,是一部非常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图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