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历史城镇空间认知 1.1 历史城镇概述 1.2 历史城镇空间的组合特征 第二章 逆向空间设计原理 2.1 历史城镇逆向空间的含义 2.2 历史城镇逆向空间研究特点及其意义 2.3 逆向空间的构成原理 2.4 逆向空间序列组合及其分类特征 2.5 逆向空间的行为属性及特征 2.6 逆向空间的时间属性及演化特征 2.7 逆向空间的多维属性整合 2.8 逆向空间分析方法 第三章 逆向空间设计运用实践 3.1 昭化古城逆向空间生长分析 3.2 黄龙溪古镇逆向空间组合及其演化分析 3.3 万州城市逆向空间组合及其演化 3.4 郪江古镇逆向空间组合分析 3.5 青羊村新村聚居点逆向空间规划设计 3.6 民扬村落逆向空间调整规划 3.7 雅典卫城逆向空间分析 3.8 日本京都市产宁坂历史街区逆向空间分析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作者十多年对国内或国外部分历史城镇、历史街区的空间内外环境、空间关系、景观构成等方面所进行的调查与研究,结合我国依赖传统山水文化的城镇选址理念和古代园林造景法则,尝试从古城镇历史空间演化、空间组合模式、空间生长序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对历史城镇特色景观塑造的空间原理和研究方法。结合古城镇空间从物质空间及其行为属性和时间属性三个层面的空间特性展开进一步整合研究,最终得出了历史城镇在景观的逆向空间上形成的序列特征和组合模式。 本书从历史城镇的逆向空间的含义、原理与阐释、方法介绍以及实践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为历史城镇的空间概述,第二部分逆向空间的定义、诠释,包括理论基础研究、城镇空间的多维属性的关系阐述、逆向空间特征与组合模式以及逆向空间组合与生长序列等介绍,以及逆向空间的分析研究方法与思路、逆向空间序列中物质空间的确定方法、逆向空间序列中时间、行为空间特性的演化等。第三部分,为研究及运用实践部分,主要是运用逆向空间原理与方法对国内外部分典型的历史古城镇、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空间保护手段和更新方法;同时还利用逆向空间原理和方法进行现代城市与乡村规划的空间分析运用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