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高顺全,男,1965年生,河南商城人。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和汉语国际教育(汉语二语习得)。 先后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已出版四部专著,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参编和共同主编对外汉语教材3套。 目录 1 绪论 1.1 题解 1.2 语序类型学和汉语语序类型 1.3 汉语和几种相关语言的介词类型与语序特征 1.4 语序类型学和二语习得研究 1.5 研究的对象、内容、思路和方法 1.6 语料说明 2 “比”字句的习得情况考察 2.1 “比”字句的分类及习得预测 2.2 “比”字句的输出情况 2.3 “比”字句式的偏误表现 2.4 习得情况讨论 2.5 余论 3 “给”字句的习得情况考察 3.1 “给”字句的分类和习得预测 3.2 “给”字句的输出情况 3.3 “给”字句的偏误表现 3.4 习得情况讨论 3.5 余论 4 “把”字句的习得情况考察 4.1 “把”字句的意义和句式分类 4.2 “把”字句的输出情况 4.3 “把”字句的偏误表现 4.4 习得情况讨论 4.5 余论 5 单音节后置介词的习得情况考察 5.1 “上”“里”“中”的用法分类和习得预测 5.2 “上”“里”“中”的输出情况 5.3 “上”“里”“中”的偏误表现 5.4 习得情况讨论 5.5 余论 6 名源后置词参与构成的介词框架的习得情况考察一以“在X上”为例 6.1 “在X上”的用法分类和习得预测 6.2 介词框架“在X上”的输出情况 6.3 “在X上”的偏误表现 6.4 习得情况讨论 6.5 余论 7 “从”类介词框架的习得情况考察 7.1 “从”类介词框架的分类和习得预测 7.2 “从”类介词框架的输出情况 7.3 “从”类介词框架的偏误表现 7.4 习得情况讨论 7.5 余论 8 观点类介词框架的习得情况考察 8.1 观点类介词框架的分类和习得预测 8.2 观点类介词框架的输出情况 8.3 观点类介词框架的偏误情况 8.4 观点类介词框架的习得情况 8.5 余论 9 结语 9.1 主要发现 9.2 习得预测与中介语事实 9.3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结项成果),属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项目习得(规律)研究。语言类型学理论和研究事实表明,介词是类型学中的一个重要参项,可以根据介词把人类语言划分为前置词语言(VO语言)和后置词语言(OV语言)。然而,汉语中既有前置介词,也有后置介词,还有前置介词和后置介词组合形成的框式介词。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学习者的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研究者据此做出习得表现假设,并研究了十多个汉语常用介词(包括前置词、后置词和框式介词)在一定规模汉语中介语料库中的输出和偏误情况,发现了二语学习者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一些习得偏误的普遍共性、类型共性和母语个性,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