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知识社会,你需要学会一种高质量的思考方法——全脑思考模式。 全脑思考模式是日本著名行销大师、企业管理顾问神田昌典分析个人10年间积累的数百件企划案而发明的。 全脑思考模式由插图和图表组合而成,既简单又形象化,很容易上手。通过使用插图,无论有无商业经验,每个人都能够不抵触地开始思考,而且只要一个图表就能够画出整体图。因为视角不会四处飘移,所以从一开始思考时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在短时间内运用插图和图表连接个人的想法与结果,做出一流的企划和提案。 全脑思考模式分为简略版和完整版。如果只是梳理普通的想法,用简略版就足够了(只需要15-30分钟就能够得出高质量的思考)。完整版适用于团队创意,平均需要花费2-3小时,但是这段时间非常愉快,它会让你忘记时间的流逝。 当使用全脑思考模式来思考时,每个人都会得到能让自己大吃一惊的点子。不光是有趣的点子,你还会想出一些想要将其变成现实的点子,并得出一份能够让你打破僵局的计划书。 作者简介 神田昌典,日本当今最受企业推崇的企业管理顾问,被《GQ JAPAN》誉为“日本第一营销大师”。日本上智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毕业,纽约大学经济学硕士、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企管硕士。 他在大学三年级时考进日本外务省经济局,30岁即成为美国家电制造大厂惠而浦的日本代表。他从惠而浦日本分公司“零人力”“零预算”“零商品”的状态起步,在3年内使公司年营业额成长为8亿日元(包含OEM厂商贩卖的13亿日元部分),荣获“亚洲最优秀员工”头衔。 他在1998年独立创业,成立ALMAC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企管顾问和企业家教育的服务;同时推动以实践直效营销为宗旨的企业家组织“顶尖企业实践会”。在创会的5年后,便有4000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参与,辅导许多上班族成功创业,并培育出多位畅销书作家,因而轰动全日本。 目前他经营数家管理顾问公司,领域横跨企业家教育、心理咨询、加速教育等等。他提出的著名理论包括“情感营销”“波峰经营理论”“非常识成功法则”,以及“春夏秋冬理论”(强调人生也有周期性)等,对日本新一辈企管顾问和企业经营者有着莫大影响。其代表作品有《一张图表解决所有商业问题》《你的烦恼可以拯救世界》《金钱与正义》等书,销售量超过200万册。 目录 第1章 在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的世界里 看不见的水槽 让人费解的485家公司的企划书 即将产生附加价值的商业形态 当阿忒拉斯不再顶天之时 蟹工船时代的智慧 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下 第2章 为什么符合逻辑的提案得不到实施? 一个简单的“练习题 过去常用的战略方案行不通?! 有效运用战略方案框架的四个前提条件 [目的]制定竞争战略的方案 [对象]经营者、经营骨干 [流程]整理、分析事实 [实施]“由上而下 运用“U型理论”获得商业创意 获得解决方案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层次] 下载 [第二层次] 事实 [第三层次] 共鸣 [第四层次] 创造 从黑箱到梦幻机 第3章 不推销就能够招徕顾客的五个原则 成功公司的奥秘 想参加东京马拉松的冲动 促进事业成长的五个新原则 [第1原则] 指定搜索 [第2原则] 引发搜索的商品/企业名称 [第3原则] 支撑自我投影型消费的故事 [第4原则] 顺利进入故事的引线 [第5原则] 共享心情故事的平台 第4章 全脑思考模式——快速启动 真空的力量 让故事漫溢的力量源泉 像小学生画明信片一样获取创意 全脑思考模式——简略版的5步骤 [步骤0] 全脑思考的准备 [步骤1] 顾客的未来 [步骤2] 顾客的现在 [步骤3] 全脑思考的高潮 [步骤4] 灵感三级跳 [步骤5] 开场 [案例]策划iMindMap软件的销售方案 销售iMindMap的3小时创意 第5章 引发构思·行动·结果的故事法则 逻辑+故事=∞ 战略策划框架VS全脑思考模式 第一机制:“愉快”地投入,促进大脑整体活性化 如何意外地想出丰富的点子 为什么让1个人变得120%HAPPY会让一群人120%HAPPY? 第二机制:如果顾客被故事吸引,就会轻易地行动 故事是什么? 故事给商业带来的9个效果 第三机制:曲线说反馈的效果 现实是由曲线构成的 假设“成功”,分阶段获取策划案 第6章 何谓以行动为目的的逻辑思考 动脑筋很费劲? 让人激动不已的“假设一行动 执行假说的3个方法 行动型逻辑思考②:说服他人 逻辑思考等同于收拾屋子 整理大脑中一团糨糊的方法 三个提示 行动型逻辑思考①:得到理解 演讲中的逻辑思考精髓 行动型逻辑思考③:得到支持 电梯的原理 团队活性化的“桃太郎理论 消极的事件全都是疑问 第7章 打破僵局的CPS(Creative Problem Solution) 高中生也参加的周末会议 创造未来的现场 用形象代替语言思考的美妙效果 [商业案例] CPS能够运用在哪些事情上呢? [案例1]看清目标客户阶层——出版社编辑会议 [案例2] 明确竞争优势——人才派遣公司的营销会议 CPS的具体步骤 实验——体验CPS 运用CPS构建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案例] 怎样让企业的股票公开之后依然维持成长? [Q1]为了让利润翻倍,应如何激励职员的士气? [Q2]今后应该开发什么产品才好? [Q3]如何决定商品概念、销售区域、销售渠道? 天衣无缝的战略策划项目 怎样在全脑思考模式中充分运用CPS? 寻找真正能够让人激动不已的事业与商品 寻找真正能够让人激动不已的顾客 理解顾客的未来与现在的感情及意想不到的状况 在思考创意陷入僵局时,获得突破口 第8章 实现社会变革的市场营销 奥马巴总统的“描述出这一瞬间 拥有力量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背后的背景 运动诞生于窃窃私语 【案例】掀起改革的一封信 不参加也存在其理由 辨别深层背景:为什么只有6位参加者 如何让大多数人Happy? 边缘人物引发的商业运动
序言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写作目的,那就是希望读 者从中学会高质量的思维方法,提出一套超出顾客、同事 及自身所期待的企划和提案,也就是把理性与感性兼备的 思考过程落实成一套“行动方案”。 你的思考将不只停留在“没有形式”的层面上,而是 进行“有行动力的思考”。 活用一张十分简单的图表。当你将图表放在眼前,向 自己设问时,大脑就将开始飞速地运转。无论你是经商者 还是公司职员,或者是一名学生,由于思维过程与问题的 结果紧密相连,你都能直接从一个较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若你掌握了这种能力,你的成功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 物。 眼下的“知识社会”通过知识的创造来衡量价值大小 ,每个人都希望能高效率地写出新企划和新提案。不仅是 新兴企业和业务完善方面需要企划,从市场及品牌的角度 来说,许多演说和宣传活动乃至图书上市活动也都需要企 划。随着互联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普及,更多的企业选 择优先考虑在影像、社交网站、游戏、网上学习等方面拓 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这些尝试会让顾客和职员都很着迷,属于一项振奋人 心的工程。能否实现预期的价值,则要看思考的质量了。 目前,越来越多的一流设计师、广告企划人和经营顾问等 从业者会与企业经营人一起制定出企业的运营模式,一个 优秀的企划案为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想法或视 角方面一个小小的不同,就能够征服顾客,在短时间内创 造出自己的品牌。 很多人认为,只有那些积累了多年经验的教授级人物 才能提出含金量高的企划和提案,其实不一定。☆本书的 宗旨就是将教授们的高质量思考综合在一张表格上,让每 一个普通的人都能向这一目标发起挑战。虽说有些鲁莽, 但是笔者向其挑战的理由却非常充分。 为何必须尽早重视“思考质量”? 最近10年来,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比起需要 动手的体力活,脑力劳动大大增加,像经营提案、市场分 析、竞争分析、顾客属性分析、广告效果测定、预算差异 分析、财务分析等等,这些以前需要经营顾问或广告代理 商才能完成的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现在需要每个职员都能 够掌握。职员们需要使用外企顾问常用的各种分析手法, 最终拿到批量彩印好的提案书。可实际情况……却不免让 人伤心。 在这里为大家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前不久,一家一流企业为我所在的公司提供了一份营 销方案。 对方不愧是一流企业,他们使用展示软件,在大屏幕 上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准备好的资料。一张张图表整洁美观 地被投影在幕布上,我方提出的课题被分析得有理有据, 同时提出的每个解决步骤也都很清晰。 但每个听取报告的人却都丝毫不为之所动,这份提案 并没有让谁欣喜到发现什么新的发展可能。 提案书的封面上印有我们公司的名字,内容却仿佛是 将写给其他公司的资料重新整合而成的。听到最后,我所 关心的就只剩下“怎样把握较好的时机离场”而已。 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些巡讲的九成内容都给 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却全都是没什么新意的陈腐内容。 我们只能说些类似“总结得真好……(然后,该说什么呢 ?)”这样的客套话罢了。 负责演讲的人并没有偷懒。他们努力地开动脑筋,结 果却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悲哀。 这到底是为什么?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原因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思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知识 社会对人们工作的要求了。现在,在商业领域起决定性作 用的理论思考模式是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这种思考模式 以整理、分析过去的数据资料为主要目的,对设法改善环 境来说非常有效。 但在知识社会中,新知识的创造产生了附加价值。如 果人们还想用那种整理、分析过去资料的思考方式来考虑 问题,以期提出超越经验之谈的、有新意的提案,就会十 分勉强。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让顾客和企业自身都大吃 一惊的、新的思考模式去开创未来。 人人都可想到好点子 我敢肯定,本书可以让你拥有一流的职业知识,让那 种集“理论”和“感性”干一身的高质量思考从你的内心 觉醒。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作为一名营销商,最忙碌的时候 是在一年内接手两千余件经商咨询,客户要求我在短时间 内给出具体的策划方案。而且如果方案无法落实于行动, 就会毫无意义。就这样,当回顾自己做过的工作时,我发 现能够产生成功提案的思考过程总是存在着共同之处。我 将所有思路在起始部分的共同处简洁地浓缩在一张表格中 ,就形成了所谓的“全脑思考模式”。 当使用全脑思考模式来思考时,每个人都会得到能让 自己大吃一惊的点子。不光是有趣的点子,你还会想出一 些想要将其变成现实的点子。而思考的先后顺序会直接转 换为行动步骤,所以并不是纸上谈兵,你能够得出一份让 你打破僵局的计划书。 全脑思考模式可以被活用为会议的共通架构,能够有 效汇集参会者的信息和知识,令会议效果加倍。由于所有 思路都集中在一张简单的图表上,没有商业经验的职员也 能毫无困难地参与讨论。它将避免由上而下的思考方式, 使由下而上的思考成为可能。它提升的不仅是最初的那20 %的思考质量,还有剩下的80%也得到了提高。 全脑思考模式是在我取得MBA并通过做经营顾问积累了 逻辑思考经验后,综合了“思维导图”“10倍速影像阅读 法”等高效思考方法才总结出的智慧的结晶。 一旦开始使用这种思考模式,所有的信息和知识都会 立刻与顾客的视角统一。在得出超越局限范围的解决方案 的同时,曾经困扰你的那些逻辑性思考都会变得简单。也 就是说,你将会用最短的时间掌握逻辑思考及高效思考等 一系列有益的思考方式。 不安的开场白 在开始写这本书时,我设想的是——读过本书后,你 会说“原来如此。用这种方式来思考的确对工作很有帮助 。尽快将它应用到生活中吧”。我认为想要使上述情况发 生,就需要尽可能地了解目前热门的企业企划主题。 于是在2008年9月,我向部分企业的经营企划者和营 业企划负责人分发了一份主题调查问卷。虽然收到了485家 公司的答卷,但拿到答题纸时,我却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 不安。 起初只是隐隐约约的不安,像有块小小的墨点一样。 但越是深入思考,那块墨点就变得越大,不知不觉地 在我脑中扩大成一片浑浊灰暗的海面。 因为我发现,那起初看到的、小小的不安——其实早 已超出了商业的领域,和整个社会面临的大问题紧密相连 。 我想先阐明那份不安的实质,以其作为本书的开头。
导语 没有好的营销模式?不能解决复杂商业难题?没有好的企划和好的解决方案?本书中,日本“经营之神”神田昌典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法——全脑思考模式,即从受众立场出发去思考营销模式,催生行动与结果的高质量思考法。 精彩页 看不见的水槽 或许下面的内容离题太远,会让你大笑不止。但倒不如说,我的目的就是让你啼笑皆非。 你会说,“这些想当然的事情,还用写在这儿吗?” 但是,我却不得不写。因为当我试图断断续续地将那想当然的——不必刻意提醒其存在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时,我的大脑中的警报拉响了。某种麻痹着的感觉渐渐苏醒,我开始寻找一个出口。然后突然地,一面看不见的玻璃墙裂开了缝,我终于对自己的处境豁然开朗。 现在的我,就好像一只温水中的青蛙。 听说,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放到热水中,它马上会跳出去;但若把它放到凉水里,再慢慢给水槽加热,青蛙就不会逃跑,而是慢慢地死在水中。处在变化中的人,是无法感受到周遭变化的。正因为无法察觉到变化,所以等发现时一切都为时已晚。 我原本没有打算写下这一章。但在我进行构思时,它却成了本书必不可少的内容。或许你会笑我杞人忧天,我却依然要将这些话讲给你听。 让人费解的485家公司的企划书 那天,我将一沓答卷放在自己面前。 “前言”里面写过,为了梳理本书的内容,对实际情况有所了解,我向485名营销管理者、企划负责人发放了调查问卷,用来调查他们在目前正在企划的主题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同时允诺给参与者开一次讲座,活用我的“全脑思考模式”,为他们提出的主题找到突破口。 捧着这沓足足有5cm厚的答卷,我开始通读每一份企划。每张答卷都没有按照问题的要求来回答,只表现了自己对事业的热情。而我翻阅问卷的手指却越来越沉重了。 平时不管多厚的文件,只要有30分钟便足够我处理。但这一沓企划案却无法在脑中留下印象。看到一半,我只好把它们放在了桌子边上。 那之后过了一周……每次瞟到那些答卷,我反而会先去处理其他的工作。现在想来,那时的我面对答卷已经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不安”,所以不愿意正视它们。 眼看就要到举办讲座的日子,这件事不能再拖了。我只好再次拿起那叠厚厚的答卷,逐字逐句地阅读。但还是觉得沉重不堪,没法集中精神。当我又一次合上还没看完的答卷,想要喘口气儿时,那份“奇怪的不安”变成了一句话从我嘴里嘟囔出来: “看不懂他们……写的到底是什么……” 我不想正视这个问题,也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和自己尊严挂钩的一件事。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就是承认自己在营销顾问上的无能。 至今为止的10年中,我处理的营销咨询业务数量已经累计成一个不小的数字。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有足够的自信去认为自己能解决商业上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但是否由于时代的发展速度太快,使得我10年的积攒都化为乌有了呢?但不懂就是不懂。我不得不严肃地思考,自己是否已到了该退出江湖的时刻。 虽说要严肃思考,讲座却不能不开。即便看不懂,也要想方设法去弄懂它…… 我将企划案一张一张看过去,随着逐字逐句的阅读,我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存在误区。 我并不是看不懂写在答卷上的东西。对于每件企划案,我都能很好地理解。归根结底,答卷里写的都是大多数商人在发展事业时提出来的问题——这和我一直以来司空见惯的市场上的课题没什么两样。 但将这485件企划案放在一起时,一切就变得不可捉摸了。有些人的回答和我心里对商业的印象不符。说得直白些,每当我翻动卷纸时,总忍不住去想“谁会需要这样的商品呢”“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卖出去呢”。 也许远离商界后,多数企划人都会提出些偏离实际情况的问题。虽然不好用答卷中的问题来做例子讨论,但如果非要说得差不多的话,就是下面的情况: ·若想以我公司的价值链为前提,一起讨论4P(产品、价格、渠道、沟通策略),从而得出适合中小企业SFA(销售能力自动化)的KSF(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应当怎样将库存预测进度与乘法效应相结合? ·如何通过推荐策略活用标准化样板,找到工艺流程设计的切入点,使IT成熟度的KSF能够有效实现? ·平时的ID审核工作都是以无纸化的方式进行的,要想通过一个方案找到合适的终端解决办法,同时活用信息网络,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怎么样?不光是这几个问题,如果485家公司做出的回答都是如此……你也会想打退堂鼓吧?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