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彭见明作品自选集(小说卷) |
分类 | |
作者 | 彭见明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彭见明作品自选·小说卷》收录中短篇小说15篇,包括处女作《四妯娌》、成名作《那山那人那狗》以及首次结集出版的《梨木梳子》《三月桃花水》等。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描写了发生于山地、河流、乡野间的小人物身上的小事情,无强烈矛盾冲突、曲折情节,却处处流露出人间的真善美,读之如身临其境,心情舒畅,意犹未尽。 作者简介 彭见明,现为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著作:小说、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国际电影节奖。长篇小说《玩古》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著有长篇小说十一部,小说、散文集十三部,在国外出版四种语言小说集。 目录 四妯娌 那山 那人 那狗 忠的门 下 乡 落霞秋水 黑 滩 梨木梳子 三月桃花水 老 铳 富丽山庄 酒 人 洪 鼠 山地笔记 汤汤水水 没有驼铃的骆驼 序言 编辑作者对话录 彭见明尹浩 尹:彭老师,今年是您 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周年,在 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由我们出版社来出版您的小 说和散文集,您有怎样的感 受? 彭:感谢你们以这样的 方式,来伴陪我的“文学生 日”。我的感受是高兴又惶 然。 尹:“惶然”一词怎么说 ?这四十年来,您的创作成 绩斐然,发表出版了近千万 字的文学作品,有二十多部 长篇小说和文学集问世,您 的代表作小说和电影《那山 那人那狗》,在国内外都享 有关誉。 彭:过奖了,美誉谈不 上,只能说也有人注目。文 字确实是码了一大堆,回望 过往,平心而论地总结:汤 多渣少,毛多肉少,扯草凑 篮。就是你所赞扬的《那山 那人那狗》,也留下了不少 遗憾。 尹:过谦了吧,倒是真 想听听您对“遗憾”的解释。 彭:这个小说,是我开 始文学创作一年后发表的作 品。当时我在一个小镇上写 作,那时对外联络,就是靠 写信,我几乎每天要去光顾 只有两三个人上班的邮电所 ——一个留所,一个下乡送 邮件,另一个可能是替班。 一来二去,我与留所的熟了 ,他说你们写文章的,要写 一写我们这跑乡邮的,挑着 邮件爬山越岭,跑一趟要走 三天,三天回来后,装满邮 包又下去了,这样一跑就是 几十年……素材就这么几句 闲聊,不久后我写成了这篇 小说,匆匆拿出去发表了。 现在我有点害怕人家提这篇 小说,那时候,刚开始写作 ,急于求成,要是当时我能 随这位在一条邮路上一跑几 十年的乡邮员行走一趟,这 篇小说一定不是这个样子。 这份遗憾,是任何成就感也 替代不了的。 尹:我相信您的感受。 后来,您没有弥补这个遗憾 吗? 彭:没过几年,山区陆 续开始修能跑拖拉机的路了 ,乡邮员也开始配单车和摩 托车了,我的小说背景一去 不复返了,没有了现场感, 再去体验已无意义。后来,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在日 本放映,日本NHK电视台好 奇,要派记者来拍我小说和 电影里乡邮员真实行走的场 景,我说真实场景已经消失 好多年了,他们不相信,还 是要来。于是我只好请县里 的邮政部门找个邮递员,穿 一套幸存的旧目衣服,挑一 担邮件,寻一条荒废了的石 板路,表演一番了事。 尹:您的电影和小说在 日本很受欢迎,小说出了四 种版本,电影票房近十亿日 元,小说和电影均创造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日 本发行与收视之最,您怎么 看这种现象? 彭:我读了一些日本媒 体的报道,估计日本读者和 观众,可能是比较看好该作 中的“敬业精神”“父子情深” 和“简练质朴”的文字表述, 比较接近他们的审美情趣。 尹:“简练质朴”是您的 行文风格吗? 彭:我没有总结过我的 文风是什么,也从没想过要 形成什么风格。但“简练质 朴”,倒是我向往的生活方 式,也是几十年不变的生活 态度和习惯。我在乡村生活 的十几年是这样,在城市生 活的四十多年还是这样,叫 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至于生活态度是不是会影响 和形成一个人的创作风格, 我想也许会,也许不会。 …… 尹:那您的阅读倾向是 不是趋向于“简练质朴”? 彭:未必,珍珠有时也 是烫手的山芋。有一些散文 写作领域,我就走不进去, 比如:我就写不好抒情散文 。好的抒情。在我看来,应 该是不动声色的,深藏在骨 子缝里,流淌在血液中,绝 不是一件艳丽的衣服,不是 花哨空洞的句子。无病呻吟 ,艾艾怨怨,而这类“抒情” 散文,还很走俏,沿袭者甚 广。以我的品性,不愿矫情 ,又固执,是写不好此类散 文的,便只好选择放弃。近 些年来,冒出另外一支劲旅 ,名日“文化散文”。这种提 法,令我费解,不管是写得 好的散文或者是不怎么好的 散文,都是要有一定的文化 底子支撑才能完成的,怎么 也不能说有一种散文叫文化 散文,还有一类叫非文化散 文。那么,文化散文与非文 化散文有什么不同?不同之 处也容易看出,此类散文, 除了填塞大量古典诗词歌赋 、名言警句、历史故事、哲 理玄学、自然知识等以展示 有学问、知识广之外.也看 不出有什么新的手段。如今 方便了,想要什么知识。去 百度网搜就行,还不至于犯 学术性错误,更不会写错别 字,如此就叫“文化散文”, 就是笑话了。我想还不如写 几句发自内心的话好。虽不 怎么文化,至少也没有“借 鸡生蛋”的嫌疑,毕竟是自 己的声音。 尹:近几年来,您开始 重拾书画旧业,文字写得少 了。 彭:因职业关系,我接 触过多个艺术行当,其实最 丰富、最具魅力的,还是玩 文字,但越是往后走,路径 越窄,我的人生经历和生活 阅历,都过于平常,过于普 通,我写不来波澜壮阔、针 砭时弊、凶险刺激、大起大 落、大恨大爱的场景,时尚 做派和网络码字,更是难以 效仿。有俗话说“强扭的瓜 不甜”,还说“东方不亮西方 亮”,好在我写小说前,有 过近十年做剧团美工的经历 ,学写字的经历更长,“文 革”前就跟着私塾先生练过 毛笔字,只是开始写小说后 ,淡了这些手艺。四 导语 我们仍可见他依仗着如画文字,行走在村野和都市之间,尊天地、描世相、说众生、表自己。 名篇名作与全新力作齐聚,乃彭见明文学世界之集大成; 编辑作者面对面访谈,走近彭见明文学创作的背后; 书法绘画作品精选收录,揭秘彭见明近年来主业。 精彩页 四妯娌 西边的最后一片彩云落下去了,大地很快蒙上一道灰蒙蒙的轻纱。在作菜土的四妹快分不清瓜叶与土地的颜色了,怕伤了生芽,这才恋恋不舍地扛着板锄回家。站在地坪子里,她看见二嫂把玻璃灯罩擦得铮亮,灯火捻得通明,嘴巴上挂着一丝甜甜的笑。这时,正巧做上门生意的缝纫师傅三嫂从后门进来,二嫂那双有神的眼睛马上盯住了她,上上下下打量起来,像不认识她似的,嘴巴上那一丝笑更甜了。弄得三嫂有些不自然起来,忙上下左右查看自己的身上,是不是沾了野草灰尘,有什么逗人发笑的地方。 “二嫂,你发了疯?死死地看我做什么?”三嫂说。她确实找不出人家对她发笑的原因。她有着一张白皮嫩肉的脸,有一手扬名四乡的手艺。或许是长年做不完的生意,躲避了风雨烈日的缘故,才养下了这一副白净的、逗人爱慕的模样吧!她二十七八岁年纪,才结婚,此刻,她的脸绯红了,姑娘家的羞涩至今还保留着呢。 二嫂呢,那双不饶人的眼睛更厉害地看着她,咧开嘴巴笑她了。 四妹想了想,忙把锄头往阶基上一扔,拦腰抱住二嫂:“一定是三哥来了信,放在哪里?快拿出来!”她最喜欢念j哥的信,他写的句子最有味。 “死鬼,先吃完了夜饭再读不行?” “不行,不行,马上就看。要不,我把你放倒。”这个武高武大的四妹,胳膊、大腿小桶般粗,走路一阵风,开口粗声瓮气,挑百二三十斤的担子不在话下。她轻轻一把就搂起了二嫂。 二嫂果真拿出一封信,那正是三百里外医学院念书的三祥来的。这是她断黑时分到大队分销店打酱油时捎来的,她拆开过,但认不完全三祥那龙飞凤舞的字,只见有张三祥的彩色照片,背后写着:“亲爱的荷留念。”这是送给三嫂荷香的,故而二嫂要这样笑她。这种笑有两个原因:一是有几分羡慕,她们的丈夫是不搞这一套的,写信来连温言柔语也没得一句;二是那“亲爱的”措词,这在农民的脑瓜里尚是新鲜的,妯娌们最喜欢相互抓辫子,一旦抓住了谁的什么事情,一宣扬就是个把星期。 因为是丈夫的信,三嫂只好装作不冷不热的样子,故意站在二嫂的肩后;不过,眼睛却比谁都尖,思想比谁都集中。这也难怪,他们这对名义上结婚两年的夫妻,实际上共同生活只半年多。而今又是半年才得见一次面,怎么叫她不想他、盼他呢?突然,四妹那只大手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照片……那是怎样的一张照片啊:大眼、宽额、嘴右角的一个不大显眼的黑点,这都是她最熟悉、梦见千百回的。只是头上新蓄了个“大西装”发型,看上去确实更有派头了,但他那种神气样子,是不是……她心里飘过一种异样的感觉。 “你们三个看什么?看什么?”铜锣般响亮的嗓子,从厨房里“噬嵫”的炒菜声中爆出来。这是大嫂,这个家由她掌瓢。 “三哥来了信。”四妹扬了扬手中几页信纸。 “你们先别念,等等。”她转过满是汗珠的胖脸,手里边翻转冒青烟的菠菜边喊。四妹不听,亮亮喉咙,开始读开了:“亲爱的……” “听见没有?好,你们念,我把菜焖在锅里,由它熬,做猪潲吃。”大嫂开始威胁那三个。 “好,你先炒菜,我们等着。”她们怕她真做得出,只好等到她炒完这个菜,把剩菜汤倒在锅里热着,才开始念信。 在明晃晃的油灯下,四个脑壳挤在一块。四个不同年纪、不同脾性的人物,心情都这么热切、激动。在这繁忙、单调的劳动之余,“前方”的每一封信对她们都具有极大的魅力。 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亲爱的二嫂、大嫂、四妹、荷香……”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开头。按照一般规律,在这个父母双亡的家庭里,四十岁的大嫂理该是一家之主,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再翻一翻那黑漆抽屉里厚墩墩、齐扎扎的丈夫们的来信,无一不是把二嫂的名字摆在前面;就是大嫂的丈夫——在市氮肥厂当电工师傅的首祥,也是这样起头写家书的。二嫂——这个身子单薄、有着两只大眼睛的温柔女人,是实际上的一家之主,她深得这个家庭每个成员的信赖。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