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功不止一种。本书的主角,27位成功的精英,基本都是毕业于世界名校或在事业上小有名气的。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些人物的情况,作者采取了访谈的形式,让他们自己讲故事,说观点。
本书曾在2004年出版过第一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新增2019年书中27位精英的近况。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从杭州二中毕业的27位人物的成功轨迹,从大学到社会,从个人到家庭,从个性到共性,探讨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以及人的个性的努力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使人反思成功并无规律,你也可以走向成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功无规律(从同一所校园走向世界的27位精英增订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马瑛瑛//徐澜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如果成功不止一种。本书的主角,27位成功的精英,基本都是毕业于世界名校或在事业上小有名气的。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些人物的情况,作者采取了访谈的形式,让他们自己讲故事,说观点。 本书曾在2004年出版过第一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新增2019年书中27位精英的近况。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从杭州二中毕业的27位人物的成功轨迹,从大学到社会,从个人到家庭,从个性到共性,探讨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以及人的个性的努力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使人反思成功并无规律,你也可以走向成功。 目录 序一 眼光·胸怀·实力 序二 我为什么要做追踪 序三 你也可以走向成功 史晋川/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脚踩中西文化 张忠/原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高级副总裁 世界公民搬了九次家 余国良/美国浙江商会会长 突破玻璃天花板 许洪伟/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副主任 数学,相守相知相称 严庆/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 特别怕“煽情” 陈宗禹/美国明尼苏达消化专科医生团体董事 让自己走向无限的宇宙 戚肖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像儿童一样诚实 裘正义/《新民晚报》副总编辑 办报决不“玩感觉” 卢征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 与物理订了娃娃亲 沈社华/美国合巢生殖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兼CEO 胜了49人 严玲/凯芙隆(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要开一个博士级的公司 徐行/杭州衡泰软件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 改行的哈佛博士 杨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 学术年龄从27岁开始 杨波/星传媒公司创始人 在传媒界别样地生活 张旭东/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 不耀眼的幸存者 姜纬/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座教授 美女凶猛 汪源源/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吴晔/交通银行澳门分行总经理 成功基因是踏实 郦挺/美国Luminus公司技术副总裁 带着50美元能走多远 寿文颖/美国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 有英雄情结的女性 东方月/作家,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高处不胜美丽 杜燕青/美国谷歌(Google)技术主管 毅力让人汗颜 卢昌海/软件工程师,科普作家 物理最爱,社交最淡 楼坚/足球评论员 0℃男人 徐珉/51Talk首席财务官(CFO) 首次登顶长江源头的中国人 朱炜/美国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 第一次失落成了勤奋的理由 吴欣安/美国芝加哥城堡基金公司工程师 从魂斗罗到星际FIFA一概不会 序言 眼光·胸怀·实力 2004年初春,这本书的作者请我这个并非杭二中校友 的人为书写序,我这才知道自己其实有多笨:读书时,我 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我的理想是考上北大,但最后只 上了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的本科,而且考了3 年。第一年高考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大学毕业后,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我虽然做不了 第一,但老师的共性是希望学生能够成为天下第一。就像 我看到书中不少像戚肖宁(曾做过两年我的学生)那样的 优秀学生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成为第一,作为老师就非常愉 悦。我想,他们之所以能领先于同龄人,绝非仅仅是因为 出身名校、人聪明、成绩棒、机遇好,更重要的是一些优 秀的素质:敢于承担责任、持之以恒、品行好……我在高 校各类MBA(工商管理硕士)、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班讲课,归纳了成功的三要素—— 眼光。读万卷书只会让你想得远,行万里路才会让你 眼光更远。这27位成功人士都是既饱读诗书又周游世界的 人,我自己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世界各地出差。 胸怀。有眼光没胸怀的人会死得很惨,历史上就有不 少这样的人物,我是在被冤枉中成长的。刚搞互联网的时 候,我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但我不生气。因为我 欣赏金庸小说里的侠士,他们都是受冤枉但仍坦荡进取的 人。 实力。金庸给了我一个梦,实力是摔打出来的。当人 人说不可能的时候,我就要问:为什么不可能?笑傲江湖 ,人人都有机会。我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打败昨天的 阿里巴巴。 现在再回头说中学教育。什么是好学生?首先是品行 好,有思想,再者是能力强,要善于把吃的牛肉变成肌肉 、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内涵。优秀学校里的好学生要学会用 欣赏的眼光来看别人,普通学校的差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 眼光来看自己。要成为专家,也要成为杂家,否则在校园 几十号人或者几百号人中能当第一,但到了社会上面对几 百倍的竞争对手,仅仅是专家的话很可能 就“outofcontrol”了。 我以自己的经历体会到,中学生学好外语是多么重要 ,它会影响到你的眼光和胸怀,让你能与世界更好地交流 。 在书中这些优秀学生、职场精英面前班门弄斧,说我 狂也好,说我不识抬举也罢,我都无所谓。我看重一个人 的成长,目标是虚的,结果是实的。我有个理想,到60岁 的时候,和现在这帮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上孵太阳 ,听到喇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 冲,成为全球……那时候我的感觉才叫真正成功。 (摘自《成功无规律:从同一所校园走向世界的27位 精英》2004年4月第1版) 导语 马云作序,谈成功三要素——眼光、胸怀、实力。 27位世界精英的访谈故事,写给学子的人生指南,写给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 《成功无规律(从同一所校园走向世界的27位精英增订版)》认为,成功=个性的努力+教育的力量+家庭的影响。 精彩页 脚踩中西文化 史晋川 时常告诉自己:内心的充实、满足和快乐才是人生幸福的本源。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校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2月生于杭州。1973年春,考入杭州二中,毕业后赴临安插队务农。1978年初,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政治系(后因政治系拆分,转入经济系)。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攻读西方经济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职攻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1998年初提前半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曾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教授。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法律经济学,主要代表作有《社会主义经济通货膨胀导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等。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60年的100位经济学家”,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技创新是必须补齐补好的一大短板。我们要共同担起这个历史责任。 奋斗时:新世纪对话录 ◎破题 脚踩中西文化,史晋川的眼界和文章的灵动性让谈吐气质轻舞飞扬。他也曾有过个性十足的少年时,幸福的是人生中出现了两位老师将他领向了经济学的道路,从此他很自然得过起了两种人生——日常生活和学术生活,慢慢活出了悠然的姿态。 ◎忠告 经济学家既要回答“是什么”,又要回答“应该是什么”。做人何尝不是如此? ◎笔者印象 学术悠客 他是一个聪明、有人缘的杭州男人,经常面带微笑。1986年夏,还不到30岁的史晋川被任命为杭州大学经济系副主任,第二年开始主持经济系工作,1992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大家都说他是校长候选人,但他并没有如他的许多同学一样,踏上行政路,而是坚守学术岗位,成为国家和浙江省的中青年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这真是一个典型的杭州人的做派。他随心所欲,从一种飘忽的岗位上自然撤退,开始自己主宰自己,过一种充实又自得的生活。为了描述他,我想到了“悠客”一词,他把中年男人的功名心抛开,扎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迈出了自己内心的一大步。 ◎精彩对白 中学的邵思忠老师使我记住:要用人类文明积累的所有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问:离开中学这么久,你还能记得哪一个老师的名字吗? 答:教我政治课的邵思忠老师。直到他2003年去世前,我们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1973年,我在杭二中念高中,是他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我参加后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文献和基本原理。在学习小组里,我时常与邵老师争辩。后来我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了政治经济学,读理论读出了兴趣。1975年高中毕业,5月赴浙江临安县(现临安区)东天目山区的农村插队务农,我随身的行李中就带了12本理论书籍:4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列宁选集》、4卷《毛泽东选集》。当知青期间,邵老师仍然时时关心着我,常来信鼓励我多读书,鼓励分散在各地插队的同学相互通信,交流学习体会,还到临安农村来看望我。鼓励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邵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牢牢记住了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的一句话:要用人类文明积累的所有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问:能不能说是邵老师把你引向了理论研究,进而让你开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答:当然是这样。我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件事还特别对不住邵老师。我仗着政治课成绩好,老师宠,做出一些不尊重他的事。1974年冬,到上海、苏州搞教育革命期间,晚上寝室早早就熄灯,邵老师也睡在我们男寝室,但他因为要负责全班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总是睡得很晚,把我们吵醒。一天晚上,我就把门反锁,并对全体男生扬言:“谁开门谁就是叛徒。”邵老师进不了寝室,又不可能睡在女生寝室,当晚只好在走廊里冻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气得眼睛都青了(也可能是没睡好觉),召开班会追究责任人,大家都不吱声,我还胆大妄为与他辩论。后来此事不了了之。很多年后,我问邵老师(那时他已是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是否还记得此事,他说:“看同学们的眼神,我就知道是你干的,但我不挑明,怕你有压力。” 问:宽容的好老师真是一个人的再生父母,特别幸运的是你和他交往的时间也是跨世纪了,你最后一次和他交往是什么时候? 答:我们之间并不拘于师生的“礼数”,他夫人姚碧云老师也是老杭大的教授(原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我经常去他们家坐坐,请教和切磋教学与研究中的问题。1998年起,邵老师和我都成为杭州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两人一起合作从事《杭州市小康生活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后来他患了脑肿瘤,很不幸,去世时才60多岁,当时我正在美国访问研究。邵老师是我从事理论研究的启蒙老师,真正的恩师。P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