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听老舍(附光盘名家朗读珍藏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老舍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寓意,后改名“老舍”。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创作具有很鲜明的北京本土特色,不管是其剧本还是小说,读者都能领略到浓郁的京味儿。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下,老舍先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严重的损失之一。
老舍先生的戏剧成就非常高,《茶馆》《龙须沟》是中国戏剧领域的丰碑,另外老舍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也是广受读者喜爱,老舍先生也因此以得票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后记
今天,我们完成了一个心愿。
《爱听老舍:名家朗读珍藏版》终于面世了,这本有
声书的出版缘起于舒济先生多年来的一个心愿。2018年早
春的一天,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举办的我社有声图书《骆
驼祥子》首发式上,舒济先生表达了邀请一些老艺术家来
重新录制并出版一本老舍作品朗读集的愿望。她说,朗读
和聆听是深度理解和传承老舍作品的“更好方式”。张宇
清社长当即接受了这个使命。2019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120
周年,您手中的这本朗读集,是献给纪念日最好的礼物。
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先生亲自推荐了朗读本书的八位
艺术家,并拟定所选篇目。这八位艺术家中,有三位年高
鲐背的“90后”(郑榕、蓝天野、李滨)、一位已过耄耋的
“80后”(雷恪生)艺界泰斗,他们与老舍先生的艺术之缘
甚远甚深。斯琴高娃、濮存昕、方旭、黄磊的艺术生命也
是备受老舍其人其作之滋养。八位艺术家在接到我社的录
制邀约时,全都毫不犹豫地应允了。 经过一年多繁复的
排期、录制、出版工作,呈现于您眼前的这本有声读物,
传达出老舍先生与这八位朗诵者在心灵、情感、艺术上的
共振和鸣,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的老精神和新魅力。老舍
先生的在天之灵,定得欣慰;海内外中华子孙的文化情怀
,亦可重受洗礼。这正是我们作为出版工作者的初心。
我们要感谢本书的策划者舒济先生。,她的文化使命
感、智慧及幽默感与老舍先生一脉相承,86岁高龄仍不遗
余力’地为推广老舍作品而奔忙。在本书制作出版的所有
关键节点,舒先生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和鼓励。
我们要感谢郑榕老师。因为忙着赶工30万字的书稿,
腿脚又不方便,95岁的郑老让我们把录音设备搬进了家里
。15年前郑老曾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背诵过《断魂枪》,见
到我们,郑老就一再表示歉意,因为年事已高,实在记不
住《断魂枪》原文了,这次只能照着稿子朗读,而在他看
来,这样会消减作品表现力,生怕“对不起老舍和读者”
。在录制开场白前,郑老还拿出一个本子,仔细核对自己
和老舍先生交往以及演出老舍剧目的日期。尽管这次不是
背诵,郑老的演绎仍然不输当年。
我们要感谢蓝天野老师。在照顾病重住院的夫人狄辛
女士期间,还挤出时间来录音。92岁的蓝老早早儿就将《
想北平》的电子稿打印出来,在家练习揣摩了多遍。正式
录制时,他一气呵成,读到最后一句“好,不再说了吧;
要落?目了,真想念北平呀!”,蓝老动情的朗读几乎使在
场的所有人落泪。
我们要感谢李滨老师。因为正赶上盛夏录制,而录音
间里温度很低,90岁的李老师腿部不能受寒,不得不带着
一身冬装过来工作。在现场,李老师深情回忆起1966年春
天和老舍先生最后一次见面时的情形,一下子让老舍先生
的音容笑貌如在大家眼前。
我们要感谢雷恪生老师。雷老的录制时间,是他从全
国话剧巡演的排期中抢出来的。他说,录老舍先生的作品
,又是“给老舍先生过诞辰”,再忙也要来。我们发现,
不论是一台两个小时的话剧演出,还是三千字的作品朗读
,雷老的前期准备都同样认真。他在打印稿上给每一个字
都标上了各式符号,考虑到读者听和看的不同体验,还给
多处文字做了相应的微调。在外演出的路上,他还带着文
稿反复练习,一字一字地推敲、琢磨。83岁的雷老至今仍
在使用老款诺基亚手机。他说,“信息太多,水分太大”
。 我们要感谢斯琴高娃老师。高娃老师接受邀约后大半
年的时间都在外地拍戏,一直随身带着《月牙儿》的打印
文稿,有空了就琢磨,因为原作篇幅太长,她还利用拍戏
间隙将《月牙儿》删减为30分钟的朗读版本。她太爱《月
牙儿》这部作品了,以至于试读时,多次久久不能从那悲
怆的状态中缓过劲来。正式录音前,她一字一字地和编辑
对稿,确认情绪状态,就像是要登上大舞台一般紧张,因
为她特别在意对老舍作品的每一次演绎,尤其是《月牙儿
》。
我们要感谢濮存昕老师。他在前期经过了长时间的准
备,直到找到最佳表达方式之后才肯来录制。录制的过程
中,他也是每一字、每一句都反复地琢磨、调整。濮老师
说: “每每读到那些台词,每每在台上表演,我都发自
肺腑地与老舍先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他所写下的角色的精神
世界融在了一起。”
我们要感谢方旭老师。过去九年来,他一直全心全意
地投身于老舍作品的再创作与传播工作,曾在首都剧场等
地演出过66场自己改编的《我这一辈子》。这是一出长达
100分钟的独角戏,有着近两万字的台词,每一场演出都是
高难度的艺术呈现。在录制本书内容时,虽然原作与戏本
台词时不时地“较着劲”,但这何尝不是老舍先生与年轻
一代艺术家的某种隔空切磋呢?
我们要感谢黄磊先生。不论是出演《四世同堂》话剧
和电视剧里的祁瑞宣,还是这本朗读集里的祁老爷子,黄
老师的演绎都同样打动人心。他说,老舍的作品常常会感
动着他,激励着他,带给他许多的艺术灵感,也是他经常
用来给学生授课、排练的范本。
我们还要感谢中国老舍研究会前任会
目录
断魂枪
想北平
龙须沟
上任
月牙儿
我的母亲
我这一辈子
四世同堂
编后记 今天,我们完成了一个心愿"
精彩页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这是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问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闯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大多数是没落子的,都有点武艺,可是没地方去用。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附带着卖点大力丸,混个三吊两吊的。有的实在闲不起了,去弄筐果子,或挑些毛豆角,赶早儿在街上论斤吆喝出去。那时候,米贱肉贱,肯卖膀子力气本来可以混个肚儿圆;他们可是不成:肚量既大,而且得吃口当事儿的;干饽饽辣饼子咽不下去。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五虎棍,开路,太狮少狮……虽然算不了什么——比起走镳来——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露露脸。是的,走会捧场是买脸的事,他们打扮的得像个样儿,至少得有条青洋绉裤子,新漂白细市布的小褂,和一双鱼鳞洒鞋——顶好是青缎子抓地虎靴子。他们是神枪沙子龙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得到处露脸,走会得赔上俩钱,说不定还得打场架。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或是请给说个“对子”——什么空手夺刀,或虎头钩进枪——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拿开水浇吧!”有时直接把他们逐出去。他们不大明白沙老师是怎么了,心中也有点不乐意。
可是,他们到处为沙老师吹腾,一来是愿意使人知道他们的武艺有真传授,受过高人的指教;二来是为激动沙老师:万一有人不服气而找上老师来,老师难道还不露一两手真的么?所以:沙老师一拳就砸倒了个牛!沙老师一脚把人踢到房上去,并没使多大的劲!他们谁也没见过这种事,但是说着说着,他们相信这是真的了,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放下鞭,没向四围作揖,叉着腰念了两句:“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围扫了一眼:“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镳,会过绿林上的朋友。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看着,准知道没人敢下来,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大家不出声。他脱了小褂,紧了紧深月白色的“腰里硬”,把肚子杀进去。给手心一口唾沫,抄起大刀来:
“诸位,王三胜先练趟瞧瞧。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助助威。这儿没生意口。好,上眼!”P1-4
导语
郑榕、蓝天野、李滨、雷恪生、斯琴高娃、濮存昕、方旭、黄磊八位著名艺术家倾情朗读老舍经典篇目。
老舍先生长女舒济亲自作序、亲拟篇目,中国老舍研究会前任会长关纪新精要解读。
本书还收录了老舍先生二十多岁时朗读课本的珍贵声音。
从老舍的多篇经典代表作中,精选出广为大家熟知的、八位艺术家都参演过的话剧或电视剧、戏剧的作品,包括《四世同堂》《龙须沟》《我这一辈子》《月牙儿》等。
序言
在我父亲老舍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了这本《爱听老舍:名家朗读珍藏版》。“珍藏”两
个字可谓实至名归。
首先,书中的八篇老舍作品全部是由当今话剧、影视
界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朗读的。这些艺术家朗诵的老舍作品
能够借此机会保留下来并得以流传,非常难能可贵,也算
实现了我个人多年的愿望。这个想法源于2004年,当时老
舍纪念馆在北京市文物局礼堂举办“老舍作品国外译本”
展览开幕式,邀请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老演员们朗诵我
父亲的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郑榕先生朗读的《断魂枪?
》。确切地说,当时他不是读,而是背,而且他背诵了全
文。随着他声音的高低、急缓、轻重,《断魂枪》的故事
充分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尤其是那些比武、耍枪的
情节,仿佛从他的声音里活了起来。我感觉我不是在听朗
诵,而是在看戏、看电影。我心想:朗读竟然也可以如此
美妙。可惜当时没有录音或者录像,这么精彩的朗诵不能
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于是我就希望能够请像郑榕先生这样
的老艺术家朗诵父亲的其他作品,并录制成光碟。现在,
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郑榕先生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当
录制组请他再次朗读《断魂枪》时,他遗憾地说他现在已
经不能背诵了,但他的声音和朗读时的气力依旧不减当年
,我能在15年后再次听他朗读《断魂枪》,这是一件非常
荣幸的事。
这本书的朗诵者都出演过多部老舍话剧或老舍作品改
编的戏剧和影视作品。比如郑榕先生,他是话剧《龙须沟
》里的赵老头,也是话剧《茶馆》里的常四爷。蓝天野先
生是话剧《茶馆》里的秦二爷。李滨女士演过话剧《龙须
沟》里的二春和话剧《茶馆》里的小太监。雷恪生先生出
演过话剧《老舍五则》和话剧《四世同堂》。斯琴高娃女
士出演过电影《骆驼祥子》里的虎妞,也是电影和话剧《
月牙儿》里的母亲。濮存昕先生是人艺第二版《茶馆》里
的常四爷。方旭先生被
称为“老舍戏剧专业户”,他改编和主演了话剧《离
婚》《我这一辈子》《猫城记》《二马》等多部作品。黄
磊先生是第二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和话剧《四世同堂》
里的祁瑞宣。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台词功底,极丰富的表演
经验和高超的朗诵能力。他们熟悉老舍作品,更热爱老舍
作品。他们这次的朗诵不仅饱含感情而且特别认真。比如
斯琴高娃很爱《月牙儿》这篇小说,虽然她已经熟知这部
作品,为了这次录制《月牙儿》,她依旧下了很大的功夫
。她反反复复排练了很多遍,在诵读脚本上注满了各种各
样的符号,像歌唱者的五线谱。录制时,她把自己完全融
进了角色里,边念边流泪,周围的工作人员深受感染,无
不动容。这本老舍作品朗读珍藏版真可谓是一场声音的盛
宴。
除了几位表演艺术家的朗读,这本书还收录了我父亲
20多岁时朗诵课本的声音片段。1926年他在英国伦敦大学
东方学院教书时,曾为英国灵格风公司编写汉语教材《言
语声片》并朗读中文课文。本书收录的片段是从《言语声
片》第二卷中截取下来的。大家可以听到二十多岁的老舍
的声音。那时他的声音响亮而高亢,较他晚年为剧院读剧
本时那种低沉、浑厚的声音有不小的差别。但无论声音是
年轻还是年迈,他在朗诵时咬字一贯都是非常清楚的,而
且语调很舒缓、沉稳,能够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父亲
老舍非常重视朗读。晚年时,他有时会在家里朗诵英文小
说。朗读其实是他创作的关键步骤。他曾在《关于文学创
作中的语言问题》(见《老舍全集》17卷p。689-694)
中写道:“……我自己,一篇短文要写三四天,写好以后
,屡屡修改,朗读数次,有不顺口的句或字就改,越改越
浅显,改到清楚顺口为止。”“写东西要简明,少而精。
”父亲能成为文学语言大师,离不开朗读。通过朗读斟字
酌句,从而达到语句简短,明白易懂。因此,父亲的作品
特别朗朗上口,也非常适合朗读。希望大家在看老舍作品
时不妨试着念出声来,一定会感受到与阅读不一样的风味
,会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本书中的朗诵者们为大家提供
了再好不过的范例。
在此,我深深感谢每一位参与录制的表演艺术家、出
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还要特别感
谢关纪新先生。关先生是中国老舍研究会的前任会长。他
为每一段诵读做了精彩的点评。谢谢你们,是你们让老舍
作品诵读这份珍贵的文化积累得以珍藏,得以传播。
舒济
2019年4月24日
内容推荐
本书是老舍先生的一部有声作品集。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先生亲自推荐了朗读本书的八位艺术家,并拟定所选篇目。朗读和聆听是深度理解和传承老舍作品的“更好方式”。朗读本书的表演艺术家们都出演过多部老舍话剧或由老舍作品改编的戏剧或影视作品,与老舍先生有着很深的艺术渊源。本书还收录了老舍先生二十多岁时朗读课本的珍贵原音。
2019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您手中的这部有声作品集,是献给纪念日最好的礼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