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越是我故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征宇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征宇,浙江绍兴人,高级经济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文学专著《印痕》。
后记
我以我的方式为你打开绍兴
一直生活在绍兴,曾经想过离开,但最终没有。
在我知天命的时候,我发现,我是爱绍兴的,爱她的
春夏秋冬,爱她的生生不息,爱她的含蕴内敛,最爱她历
经世事沧桑而容颜不老的淡定和素雅。
绍兴,恰如一名温婉的江南女子,在众多的现代城市
中散发着并不耀眼的光芒,但是只要你来过,就一定不会
忘记。
在西方哲学里,有三个永恒的命题:我是谁?从哪里
来?要到哪里去?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说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佛祖说善男信女离世后去往西方极乐世界。
老庄道教则说凡夫俗子尽心修炼方可得道升仙。这些虚无
缥缈的探究算不算这个现实世界里的终极思索?在一个高
速运转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像一个车轮或者一台机器,无
暇思考,也找不到答案。
在绍兴生活了将近五十年,在某个夜晚,我突然感悟
,我并不了解绍兴,不了解她的来龙去脉,更不了解她是
如何从过去走到今天。她活了四五千年,她的肌肤下流淌
着温热的血液,在历经成千上万次的春华秋实、风霜雨雪
、阴晴圆缺之后,她是如何修炼成今天这个模样的?
于是在2015年行将结束的那年冬天,我开了一个公众
号,我发誓说,我要走一遍绍兴的山山水水和名人故里,
以我的脚步去丈量她的广度,以我的情愫去探究她的宽度
,以我的解析去挖掘她的深度。
出生于六十年代末、成长于七十年代、度过八十年代
青春期的我,依旧怀念小时候农业文明时期的空气和田野
,也依旧怀着八十年代文青的孜孜追求,只不过我的案头
比过去多了《吴越春秋》、《越绝书》、《越中杂识》等
这些古籍,当我阅读时,历史向我打开了它的天窗。
从2016年到2018年上半年,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里,
我的双休日过得异常丰满,我不是在去采撷历史文化之风
的路上,就是在埋首写作的书桌旁。我以我心解读绍兴,
犹如精心烹制茶点,只为寻找绍兴历史上曾经绽放过的精
彩。
从大禹陵到刻石山,从西施殿到曹娥庙,从东山到天
姥山,从兰亭到柯亭,从古鉴湖到运河园,从云门寺到大
佛寺,从老台门到古村落,从古戏台到乌篷船……绍兴,
一座两千五百年都未曾迁址的古城,太多的历史文化遗存
,就像岁月留下的金子,在黑夜里闪烁,就看你是否有一
双会发现的眼睛。
处在北纬30度的绍兴,四季异常分明,而历史文化的
碎片在今天的时空里交织出来的仍有一年四季的温度,花
草树木的芳香,四时美食的味觉……
恍惚中,我进入千年以前的越国、会稽、越州,我像
一阵风穿行在古越国的高台、魏晋的竹林、唐宋的酒肆、
明清的街巷,在投醪河边看军旗猎猎、热血肝胆,在唐诗
之路上歇脚片刻,喝一盅黄酒,诗情勃发,在镜湖水榭,
侧耳细听一曲百转千折的越剧。
恍惚中我看见,勾践、范蠡君臣探讨国事;秦始皇率
李斯等众臣开始登临一座青山;在兰亭的流觞曲水边,王
羲之略一沉思,鼠须笔挥舞出天下第一行书;山阴道上,
李白和贺知章衣袂飘飘;日铸岭的深山老林里,赵构和孟
太后东躲西藏;沈氏园里,唐琬邂逅陆游,泪眼相看,却
欲说还休:在府山上,范仲淹汲取清白泉点茶啜饮;在稽
山书院里,王阳明先生正讲授心学;在街坊里弄中,徐文
长正嬉笑怒骂;而后,在一条夜航船里,乘客们听张岱高
谈阔论;最后,绍兴师爷们跨出自家台门,赶赴各地为天
下谋……
原来,时空回旋,绍兴的历史天空下有过那么多精彩
呈现,我在那里一一遇见。
两年半的光阴里,我沉浸在和古代的对话里,我走进
古人的生活里。我发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绍兴,曾
是秀丽江南和吴越之地的中心。四千年前,大禹在此计功
而开创了夏王朝;两千五百年前,越王勾践于此建城为越
都:两千两百年前,秦始皇东巡此地而教化天下;八百多
年前,南宋王朝流亡至此而建起临时都城。
她是朝代更替后北方豪门避居的最佳选择地之一,因
为山清水秀,水润物美,最终成为士大夫隐退之地和向往
之地。绍兴,早就高度融合了中原文化,自东晋起至明、
清,一直都处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圈。由于士族和豪族的大
量南渡,绍兴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包容的移民城市和人口素
质最优良的城市之一。
曾经的越国版图很大,会稽和越州也曾领先于江南,
到后来成为绍兴,人们最终接受了一个南宋皇帝留下的地
名。
无论时代和版图如何变迁,越地是绍兴人对自己故乡
的尊称,大越是绍兴人世代的印记。虽然我们历经了花开
花落的朝代次第更替,越人依然是我们心中最自豪的称谓

山水悠悠,我心悠悠。我在越地生活了五十年,我以
我的方式为你打开绍兴。
绍兴是一本厚重的书,愿我的解读可以为你唤醒她的
记忆、她的呼吸、她的如花笑靥。愿你珍重。
是为后记。
最后,感谢研究绍兴历史文化的前辈,你们为我的写
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2018年12月30日
目录
几枚花生芽引出的序——写在王征宇《越是我故乡》出版之际
第一章 古越王气
四千年的守望
越国都城今安在
古越剑神
当世皆称越女剑
仰慕范蠡
越王峥上,远去的鼓角铮鸣
越歌三章
第二章 秦汉遗风
两千二百年前的那次登临
被膜拜了两千年的青春
在水街壹号拜谒马臻
柯亭有奇竹
第三章 魏晋风度
酒乡深处忆两阮
永和九年的兰亭
东晋一哥的东山再起
从咏絮之才到林下之风
从雪夜访戴到摔琴而亡
东晋爱情故事
择一地终老。遇一人白首
第四章 唐宋诗路
绮丽逶迤山阴道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
惊艳千年的若耶溪
云门寺与《兰亭集序》
越国敦煌石弥勒
少小离家老大回
从投醪河到钱王祠前
处江湖之远的清白泉
如冰似玉越青瓷
第五章 南宋故都
绍兴的气质很南宋
苍松之下的王朝背影
陆游:一生的无奈与执着
南宋状元眼里的越中山水
第六章 明清文脉
阳明之心,光耀故土
一根狂野生长的青藤
张岱在夜航船上
高洁天成一剪梅
纷说绍兴历代书院
天下师爷数绍兴
腊梅盛开的绍兴老台门
斯时斯人斯宅
穗康钱庄
余音缭绕古戏台
第七章 水之魂魄
运河岸边我长大
我家门前有座桥
镜湖俯仰两青天
白玉长堤古纤道
残山剩水越石宕
三江闸:曾惊世界殊
水乡精灵乌篷船
第八章 四季越味
明前日铸茶
清明螺,抵只鹅
笋煮干菜
杨梅红时江南雨
秋遇香榧
醉生梦死与齿颊留香
绍兴黄酒的六种滋味
我以我的方式为你打开绍兴(代后记)
精彩页
四千年的守望
四千年岁月,时空漫漫;四千年守望,故国家园。
我家的南阳台正对着蜿蜒起伏的会稽山群峰,远眺可见烟雾缭绕之香炉峰,亦可见巍巍耸立之大禹像。每当晴日,金色阳光普照大地,我的目力所及,能清晰望见那大禹手持木耜,脚踏石舟,力撼四方。大禹的右手推向前方,似乎要以洪荒之力鼓动千军万马。
这座坐南朝北的大禹铜像高二十一米,建于二十一世纪初。每每见大禹迎风而立的样子,心中总是无限感慨,正是大禹这样的神力庇护。绍兴,这座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才会如此长久地风调雨顺。

大禹,轩辕黄帝的后人,史书记载是夏朝的开国君王,因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帝位。
曾经非常不解:治理黄河的大禹为何会归葬在长江流域的绍兴?而后查找了史料,理解了禅让继位的大禹自有一番雄图壮志。走南闯北的禹,既然建立了夏,目光一定会延伸至长江甚至比长江更南的地方。
禹看好会稽,一定是会稽这个地方深深吸引了他。他在这里娶妻涂山氏;完成治水大业后,又到处巡视,在茅山上给治水功臣计功,同时会盟诸侯。后来,茅山就称为会稽山。
以今天的眼光看,禹的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从此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首创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中国从此有了国家、王朝和朝廷。
如此,会稽山乃成为中国神山。
司马迁在《史记》中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日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吴越春秋》也记载,大禹“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禹和会稽是有缘的,他的足迹遍布会稽的角角落落,从宛委山得金简玉书,始得治水方略,从遗失鞋子的“夏履桥”到斩首防风氏的“型塘”,从挑“息壤”遗落而成东、西担山,禹的踪迹在绍兴无处不在。
禹崩,立下遗嘱归葬会稽山下,四千年前的蛮荒之地就因禹而得名号“会稽”,并从此名震天下。而禹陵的存在,更让会稽山成为中国古代的五镇名山而亘古流长。
及至春秋战国,越国子民作为大禹的后代生生不息。无余是第一代越王,史传他是禹的子孙少康的庶子。越国当时归属于九州之一的扬州。当代有史学家曾质疑,越王勾践为成为春秋霸主,有意拉近黄河系的禹,使之成为越的祖先。然后,也有史学家认为既有华夏王朝,禹又钟情于会稽,留下直系后裔繁衍世代,既是情理之中,也是顺天而为。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于是就有了秦始皇登临秦望山、留下李斯碑的光辉历史。始皇祭禹。旨在对这座出了一王一霸而兼有“天子之气”和“王霸之气”的会稽山致敬。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言称大禹陵寝就在今“大禹陵碑亭”之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
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祭禹典礼也最为隆重,明清两朝大祭禹陵各达二十多次。清代康熙、乾隆都曾亲临绍兴祭禹。
而当今,从1995年起的每年一次公祭大禹活动,隆重且从未间断。
我们今天见到的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自南朝起修筑,至明代、清代大修,为宫殿式建筑,又不失江南民间建筑风格.庄重而大气。
禹陵碑亭内立有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石碑,每每见这三个字,总觉得写得异常道劲有力。

因为住在近旁,闲暇时就在附近走走看看。那一天迎着阵阵浑厚的撞钟声,走进位于大禹陵边上的禹陵村,这应该是先前很不起眼的一个小村庄,如果不是因为旅游开发,多少年来它都异常安静地湮没在大禹的光辉之下。
去了,不承想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那是一个为大禹默默守护了四千年的古村落,近来被历史学家称为“天下第一守陵村”。
四千年岁月,时空漫漫;四千年守望,故国家园。
这个古村落依山傍水,远看就像蜷伏在会稽山脚下的一条神犬:近看,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有小桥,有流水,有石巷,更有那烟雨江南才有的道道屋漏痕。
两旁的村居大多临河而建,走在光滑似玉的青石板铺就的路上,随手推开那被岁月熏得发黑的门窗,依稀时光流转,仿佛闻到了来自远古的气息。
2006年重建的新禹陵村被一条小河分成两个部分,五座石桥连接着一河两岸。村里有戏台,有乌篷小舟,有茶吧,有饭馆,游客置身其中,感受着青竹流翠、梅树吐芳、石径通幽,雨巷在这里悠远延伸。
村里人大部分姓姒,正是大禹的嫡系后代,据传自禹的七世孙开始守陵,至今已经是第143、144代了。我查了一下资料,姓姒的人全国不足两千人,而绍兴的禹陵村目前还有四十户姒姓人家。
四千年来,这些人家就是以守陵为职业,世代务农。无论天灾人祸.无论朝代兴衰更替,他们所做的就是始终如一地守护着他们的祖先。据介绍,他
导语
这本《越是我故乡》无论描写、考释、议论,作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拿家乡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作背景。广泛深入地发掘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习俗、文化心理及个人的命运轨迹,着力刻画绍兴人坚韧厚重的性格与灵魂,作者不满足于江南散文如歌的精致,尝试从狭小的越地空间出发,尽可能地开拓出区域文学的国家意识与情怀。像《仰慕范蠡》、《永和九年的兰亭》、《越国敦煌石弥勒》以及《绍兴的气质很南宋》等篇目,就都反映了她对故土的这种寻根意识和皈依姿态。
序言
几枚花生芽引出的序
——写在王征宇《越是我故乡》出版之际
差不多半年前的一天,有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位同学约
饭,也点了我的名,人家既是美女,还兼着作家,问我:
“怎么样?”因打过交道,又有哥们儿一同,去就去呗!
我想。另一个缘由是,她请客的那家饭店,当时正推一道
新菜,叫“香干腊肉花生苗”,没尝过,心也有些痒痒。
我们到时,菜已点好,可我仍斗胆提议,便又添了一道。
在中国,聊天永远是吃饭最诱人的地方,虽说多是酒
话,不少大事儿却也是在饭桌上才得以定夺的。聊着,聊
着,东家的作品自然也成了中心。只是没想到,她会把作
序这事儿交给我,当时我一脸茫然,心里直埋怨这几枚花
生芽。
好在书名蛮接地气,还有几句话可讲。仔细想来,在
前年安昌古镇的一次采风中,她就提过一嘴。可真到写时
,却不知从哪里下笔。
半月前,为准备一个讲座,找出丹纳的《艺术哲学》
又翻了翻,赶巧。一打开便翻到了这么一行字“作品的产
生取决于时代精神与周围的风俗”,也是常识。艺术本就
是用柔软的方式表达人对主、客观世界矛盾的一种反应,
再细分点,又有时代跟区域性之分。不同的人,对它俩还
有些不一样的体验及表达。
但凡作家,都是离不开特定环境的,少了它,是很难
写好作品的。说白了,是角色意识决定文笔走向。可环境
与作家的关系,却又不是谁所能主宰的。就文本里人与区
域的亲疏看,大体上可分这么三种:
头一种,是游客。游客的视角与情感自然仅限于旁观
,像弘祖先生当年笔下的《徐霞客游记》,尽管写景、状
物、记事,笔笔精细真实、情景交融,而且,很高的艺术
性里,无处不携带着浓厚的生活质感,可他的叙述还是读
不出乡土里独有的气息,于是,有的人干脆便满足于走马
观花了。在类似这样一些游人探访里,作者和地域的关系
是比较松活的,文本对区域中自然风物和民俗风情的描述
也只能浅尝辄止。进入全民旅游和电子传播后,微信文学
与手机图片更让这种关系走向泛化和低俗化。
能下马观花的,是移民。对一个地方而言,任何移民
都是介入者,无论迁徙、流放,还是支边、援外,文本中
人与区域的关系,自然也深厚与亲密许多。虽说孩提时代
并不在那里,可他们还是把那里看作是第二故乡。就像张
承志曾说过的:
草原是我全部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甚至该说,草
原是养育了我一切特征的一种母亲。(张承志《无援的思
想》第73页,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
他出生在北京,二十岁时才下放去的内蒙古。所以,
在《牧人笔记》中,他对蒙古草原的观察与记录是细致的
,感情也是饱满的,因为有那一段生活的经历,他才能用
那么有质感的笔触带我们走进游客们无法体验的草原生活
。说到原因,他还有这么一番解剖:
首先是他们接受的方法不是调查而是生活,这使他们
掌握的不是枝节的而是全部游牧生产及社会生活。其次至
少他们必须完全按牧人的方式思考和应付与自然和社会的
关系,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被熏陶和改造.拥有了一种极
其可贵的牧民性格和底层立场。第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
土生土长的牧人之子,因而他们在有可能肤浅或隔阂的同
时,也必然保留了一定的冷静与距离——这种保留,或者
会导致深刻的分析和判断,或者会导致他们背离游牧社会
。(《三份没有印在书上的序言》,《花城》1995年第4期

其实,近代社会以来,许多城市都是由移民汇聚而成
的,第一、二代市民自然也差不多都是移来的,虽说他们
的脸上常贴有貌似城里人自信的标签,可文化却是无根的
。说来,我也是绍兴的新移民,所以,我们这些人的笔触
里还是难免某种淡淡无奈的漂泊感,当然,客观性也在这
漂泊里。
最后,便只剩原住民了。本书的作者也属此类。用她
自己的话说便是:
一直生活在绍兴,曾经想过离开,但最终没有。(王
征宇《越是我故乡·代后记》)
对他们而言,故土的情结与涵养是走向文学的最大本
钱,也是构成区域文本的价值观与情感底色。就拿这本《
越是我故乡》来说,无论描写、考释、议论,作者总是自
觉不自觉地拿家乡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作背景。广泛深
入地发掘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习俗、文化心理及个人的
命运轨迹,着力刻画绍兴人坚韧厚重的性格与灵魂,她还
不满足于江南散文如歌的精致,尝试从狭小的越地空间出
发,尽可能地开拓出区域文学的国家意识与情怀。像《仰
慕范蠡》、《永和九年的兰亭》、《越国敦煌石弥勒》以
及《绍兴的气质很南宋》等篇目,就都反映了她对故土的
这种寻根意识和皈依姿态。这倒也印证了鲁迅当年的一句
话:“地方的,也便是世界的。”放到更深的历史背景里
去看,这一意识又是越地文化在当下的一个长长的投影。
因为虽说狭小,这里却几度成为一个区域乃至诸侯国的政
治和文化中心,所以,这样的情怀也是故乡情结的一种延
续。其实,从贺知章的“乡音无改”,到张岱的“遗民情
结”,再到鲁迅、周作人的“浙东小说群”,他们笔下所
流露的也正是这种隐隐的乡愁。
遗憾的是,在急剧攀升的工业文明和现实社会面前,
作为区域文学叙述形式的方言却日渐碎片化,逐渐含混与
衰落,所以,尽管是原住民,作者也是依托普通话才实现
的文学书写。而在庞大的全球化背景里,这一代人又尚未
完成全新沟通方式的习得、积累以及转换重建,因此,这
样的文化束缚与压制,不仅改变了绍兴人昔日的生存经验
,也带来了当前精神家园构建的某种游离与荒芜。这一点
,作者也不例外。
……
在接到序约的第一时间,我也想象过作者的风格类型
,但似乎全不是一回事儿。往大里说,她跳出了女性的柔
媚韵味,另一方面,她虽也自恋游离于平淡环境的那点才
情,但给人的感动却一点儿也不琐屑。
就在“小女人散文”满世界撒娇的当口,一股新的充
满男性雄风和斗士精神的文风站起来了,像海明威文中的
“圣地亚哥”和凡·高画里的“向日葵”,硬朗坚强而又
灿烂痴狂,这股老男人的旋风一扫那个时期文人的平庸、
小气与软弱,也有人说,把一潭死水给搅活了。在大格局
、大气象和大文化的理念下,他们从天地山水和人文景观
出发,把自己卓越的学识、丰厚的阅历以及深刻的见解一
同融人了文章,也一齐展开了对历史、地理、政治以及文
化的全面讨论,并进而用艺术的方式,在理想的方向上重
塑了文化博大的家乡、生活和阅历。对咱们民族而言,它
既是镜,也是灯,既照出了衣冠上的瑕疵,也照亮了行进
中的方向。学界把这种散文称为“大散文”和“文化散文
”。有人说,这是历史对改革开放的馈赠,可平心而论,
鲁迅当年《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一文,所举
的也就是这面大旗。这一方面说明了坚定的价值观能影响
人的风格选择,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大气本身就具有不可
比拟的审美魅力。
再回到《越是我故乡》看,对作者来说,文字不是什
么工具或载体,而是现实的一部分,正是如此近乎豪放的
文字,才塑造了她日常爽朗的风格。所以,文章里的文字
是有内涵、有激情并和生活平行的。她在写什么,也就告
诉我们她在想什么;文章是什么风格,人也就是什么风格

其实,作家与区域、历史以及文体这三个界面的关系
是每一个散文家直面笔墨时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且还
回避不了。今天,散文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的休闲文体
,我想,这样的思考也该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而
怎样以更为简雅的文字提炼这三个层面的表达,倒是当下
亟待探索的出路。这里,我试着琢磨三句话,一作为本题
的答卷,二也权当本序的结尾,不知大家以为可否:
用当代的语言讲好历史的故事,用世界的语言讲好乡
愁的故事。用艺术的语言讲好生活的故事。
是为序。
周一农
2018年8月26日
内容推荐
绍兴,山清水秀,水润物美,曾是秀丽江南和吴越文化的中心。绍兴也是一座中国古代最为包容的移民城市和人口素质最优良的城市之一。本书作者试以大历史文化散文为载体,以独特的视角和清新俊朗的笔调为你打开原住居民笔下的绍兴历史过往和文化内涵。全文分8章55篇,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地为你解读绍兴和她一脉相传的越地文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5: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