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卑与超越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生命的意义
01 生命的意义
02 人生的三大问题
03 社会情感
04 童年时期的经历
05 童年的记忆与梦境
06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灵与肉的关系
01 精神与身体的交互作用
02 情感的关系
03 生理特征与心智模式
第三部分 自卑与优越感
01 自卑情结
02 追求优越感
03 设立正确的目标
第四部分 童年记忆
01 人格的形成
02 童年记忆与生活方式
03 解析六个早期记忆的案例
第五部分 梦
01 梦的传统解读
02 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03 个体心理学派对梦的研究
04 梦的构成
第六部分 家庭的影响
01 母亲的角色
02 父亲的角色
03 偏爱与平等对待
04 子女之间的排行
第七部分 学校的影响
01 教育的变革
02 教师
03 课堂上的竞争和合作
04 先天因素和后天培养
05 个性化差异
06 对教学工作的观察
第八部分 青春期的引导
01 解读青春期
02 青春期的几大问题
03 懵懂的性意识
04 成年期的挑战
05 为青春期预热
第九部分 犯罪及预防
01 了解犯罪心理
02 犯罪类型
03 合作的重要性
附录:阿德勒生平简介
精彩页
01 生命的意义
人们常说,世界丰富多彩,但很多人却未必这么看。我们眼里的世界,其实都是带着我们的主观经验的,也就是经过思维处理后的事物,也就不是它最本初的样子。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事物:“水”和“土”。虽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两种事物,其实也是带着我们的主观经验而存在的,但一些追求新奇的人,总是苛求它们可以成为脱离于经验而存在的事物,可以说,这是可笑的。
我们很多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也未能给出最好的答案。毕竟,谁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过多耗费心思,除了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对生命产生疑问时,这只不过是自寻烦恼。然而,即便我们不深究这个问题,问题依然存在,不会凭空消失。不过,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正是我们自己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经验,假如我们能细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爱好等都折射出了他对生命的理解,这种理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都不一样,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要你用自己的道理去理解了,就不能被判定是错误的。实际上,生命的意义本就是在“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之间,这中间就饱含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解读,我们唯一能断定的是,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什么理解错的多,什么理解错的少,从此可以进行推算相对好的解读的共性,以及相对糟糕的解读又有什么问题,然后,我们可以大致进行总结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最真实的样子。
不过,我们需要记住的是,真正绝对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与我们人类无关,所以说,要求真理的绝对性,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
02 人生的三大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但无论是谁都逃不开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我们不得不重视,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一分析这三个问题。
Q1 我与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是依靠地球的资源,所以,我们要善待和感恩地球,要珍惜和保护地球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身,发展自身,让我们在地球上延续生命。只有这样,我们人类和地球才能和谐发展、共生共存,这是我们整个人类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对人类生存状况产生影响,这样,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是适当的、不合适的,有希望的,或者错误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基于一个事实:我们是地球上的人类。
所以,我们现在谈到的是关系未来全人类的问题,也许答案并不完美,但是我们会努力寻找,不过,我们还是要强调,我们所有的答案,都是基于一个事实——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地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Q2 我与他人:与他人携手共进才是明智之举
人都是社会和集体的人,没有谁是独立存在的,都要与周围的人发生联系,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我们不可能孤单地生活,独自面对所有,选择孤独就选择了死亡。
你不与人联合,不仅难以保障基础的生活,甚至连生存都难以为继。
所以,我们在探究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一问题:我们与他人是相互联系的,无法独自面对所有事,所以与他人携手共进才是明智之举。
Q3 我与他/她:婚恋问题
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和女。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要维系就不能忽视这一问题,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绕开这一问题。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你的态度就是问题的答案。
以上是我们要面临的三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引申出了另外三个问题:
1.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让资源永存?
2.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如何运用最佳的方法以找到最佳状态的自己,怎样寻求与人合作,达成自己的目标?
3.如何调整自我,以理解两性问题以及处理两性问题?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的个体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职业、社会与性。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正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如果一个人事业无成,感情波折,社交痛苦,那么,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他过得艰难,怀才不遇,危机四伏,常常有挫败感,他会产生这样消极的想法:只有将自己封闭起来,才能免受伤害。
相反,假如一个人事业有成、爱情顺利、左右逢源,那么,他就有成就感,也认为自己能攻克各种难关,所以,可以说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也来自于我们的体验,来自于我们对三大问题的体验。
P2-5
导语
自卑情结有可能存在于童年、青春期、成人等人生各阶段里,有可能出现于家庭、工作、婚姻等多种生存空间中。本书将带你认识不同生命阶段和场景中的自卑感并利用它,避免在自轻自贱中自暴国弃,解密你的从前,让你为未来做好准备。
序言
在奥地利,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先驱者之一。马斯洛曾这样评价他:“在我看来,
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
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他
就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生于维也纳近
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博士学
位,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开始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
镳,创立一个新的心理分析学派,即以“自卑情结”为中
心的个体心理学派。其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
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
等。
阿德勒虽然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他的童年却并
不快乐,实际上,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童年是多灾多难的
。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
虚弱而感到的愤怒。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
。幼年的阿德勒患了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他四岁才会
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在其他那些健康
活泼的哥哥面前,他总是感到很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人,
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五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
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然而,他的身体莫名其
妙地恢复了。后来,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因为他觉得自
己的童年一直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他的生活目标也就
是克服这一恐惧。读书后的他成绩很差,在老师看来,他
明显不具备日后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
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不甘人后的
一面。他曾自述过:“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
座公墓。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
胆战,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对此我感
到十分困惑不解,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一天,
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
来的办法。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
段距离,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
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另外,阿
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
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出发
,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的意义。阿德勒的观点对后来心理
学的发展影响颇大,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如阿尔伯特、勒温
、马斯洛都对他与他的观点表示了好感。阿德勒被誉为个
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
学之父,他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
理学体系的人,他的研究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
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内容推荐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阿德勒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从而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