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陈媛著的《解构中的建构--福柯思想解读的一种视角》以福柯关于“人性”及“人的存在”的思考和研究为问题意识,按照福柯追问的方式,讨论福柯的“人性”这一知识指示器下的解构中的建构问题。这一学术努力有助于厘清福柯研究中的诸多误解。作者尝试用福柯方法发现福柯、言说福柯,从而探索一种关于思想与其创造者真实的关联,并试图获得某种知识生成的启迪。 研究福柯的“人”和“人性”思想可以找到福柯对未来社会的思考,以及驱除主体和理性之后的人应如何生存的思考。这对处于现代性过程当中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警示和反思,使得我们能够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更进一步反思“我是谁”,以及反思我们应当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制度中。 作者简介 陈媛,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一个穿梭在思想中的求知者;一个在睿智与敏感中反思着人类的生存问题,立志在自我创造中创造新知识的反思者;一个努力将真生命与真性情相契接,将学问与生命融为一体的治学之人,一个踏寻着富有诗性魅力,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建构着自我美学化生存模式的思考者;一个怀有知识分子和当下中国社会科学双重使命的政治学人。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三、研究的基础 四、研究的思路及其逻辑 第二章 疯癫的排斥 第一节 疯癫的考古 一、《疯癫与文明》的言说主题 二、何为疯癫?它如何进入历史? 三、福柯如何用疯癫主题言说匿名的主题? 第二节 疯癫与理性的言说:理性如何获得霸权 一、疯癫的沉默:从“兽人”到“病人”再到“犯人”的话语转换 二、疯癫的沉默:陈述转换的机制 三、疯癫的沉默:理性的独白 第三节 文明与理性主体之阴暗:关于人性话语 一、人性秘密的展示:兽性、恐惧和冷漠 二、新的理性主体的形成与扩散 三、文明与主体之阴暗 第三章 每个人的监狱 第一节 酷刑:从肉体到非肉体的隐匿 一、古典时期的刑罚:断头台 二、现代时期的刑罚:圆形监狱 三、惩罚对象的变化:身体——灵魂 第二节 鲍德里亚和福柯权力观比较 一、鲍德里亚的思想整体 二、权力和死亡:鲍德里亚与福柯 第三节 客体关系:型塑适于统治的人性 一、客体性、实体及客体关系 二、被建构的人:惩罚的艺术与驯顺的肉体 三、权力—知识与主体性的人性 第四章 人与自我的决斗:身体与灵魂的双双沦陷 第一节 生命政治的言说 一、性意识的转变:展示—隐匿—罪恶 二、性话语的言说:权力的爪牙 三、生命政治与福柯的匿名主题 第二节 权力的谱系学:规训权力向生命权力(bio-pouvoir)的转向 一、深度谱系学 二、天然的同盟:性与权力 第三节 主体与生命:一种绝裂线 一、欲望的主体之考古与谱系 二、性道德的谱系 三、道德主体化背后的故事 第四节 性与人性:福柯与巴塔耶 一、乔治·巴塔耶的性思想 二、巴塔耶和福柯关于人性问题的比较 第五章 人性的拯救 第一节 人性与主体的剥离 第二节 置于空场中的人性 第三节 福柯本体论构建中的三种形态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权力的政治解剖学——福柯权力观的内在逻辑 附录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的研究 附录三 走出福柯——从福柯的权力观引发的延伸问题 后记
导语 陈媛著的《解构中的建构--福柯思想解读的一种视角》以文本解读方法为主导,并基于福柯在《词与物》和《知识考古学》中提供的方法论思想,其中主要是福柯的历史观,特别是科学史观,依照历史的非统一性和非连续性的观念,注重“统合”与“总体”的观念,呈现福柯学术历程中,关于人及人性探索的谱系下解构中的建构过程。此外,本研究也采用了思想比较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