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甲午英烈(邓世昌)/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贾国静//王凤青 |
出版社 | 南京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自古以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军人的最高荣誉,邓世昌用“义不独生”的举动,沉海殉国,用生命铸造了中国海军的不朽军魂。贾国静、王凤青著的《甲午英烈(邓世昌)》以历史时间为轴线,述其生平和战争经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邓家之子 第二章 投笔从戎 第三章 北洋才俊 第四章 东亚危局 第五章 走向战争 第六章 甲午悲歌 第七章 英雄赴义 第八章 永垂不朽 参考书目 序言 2014年9月,国内媒体突然曝出了一则重要新闻 :在辽宁丹东海域,通过物理探测手段和潜水调查作 业,水下考古队员发现了木板、铁板、煤块等大量遗 物。考古专家认为,这是辽宁丹东海域的重大考古发 现,一艘重达1600吨左右的沉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根据初步探测,沉船所处海底深度大概在18米到 23米之间,由于覆盖3米以上的淤泥,只有零星的铁甲 边缘和碎片微微突起于泥沙之上,还都附着大量的海 底生物和渔网,所以具体情况尚不能准确断定。但根 据初步判定,沉船应该是一艘战舰,因为考古队员还 在水下发现了一门铁炮。按照水下考古调查队的说法 :“我们幸运地找到一门炮,还有一些弹药的东西, 同时还包括舰体。我们经过搜索发现,从头到尾至少 有50米长,宽度是10米,长宽比已经至少达到5,这 么修长的一个舰体、长宽比,它肯定是属于战舰之类 的东西。” 当时,沉船的身份还不能完全确定,被暂时定名 为“丹东一号”。这艘船的身份究竟如何?它为何会 沉没海底?一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把目 光纷纷投向丹东。 今天的丹东是辽宁省辖市,是中国重要的边境城 市,位于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 汇合处。它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 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 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 人们关注这则新闻更多是出于好奇,而参与这次 考古行动的专家却无比激动。因为他们知道,丹东那 片碧波万顷的大海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这艘沉船可能 具有重大价值! 其实,这里并不是第一次发现沉没的战舰。早在 Et本侵略者控制着东北的1938年初秋的一天,日本打 捞船突然从大连方向驶来,隆隆的马达声打破了海面 的宁静。日本人好像要找寻什么,但他们不是特别熟 悉情况。当时,海岸上正有一位年轻的渔民在捡拾海 菜。当他看到Et本船只的时候,有些惊讶,正想赶紧 躲开,没想到Et本兵突然冲到岸上将他抓住。这样, 他无可奈何地参与了沉船打捞,也无意中成为了历史 的见证人。 这位年轻的渔民名叫李桂斌,当时只有23岁,根 据他后来的回忆,人们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原委。1938 年4月,日本派出“安德丸”号和“神甫丸”号两艘打 捞船来到丹东的大鹿岛,目的就是进行海洋打捞。随 舰而行的有专门的日本潜水员。为了弥补人手的不足 ,日本人还从庄河请来一名叫王绪年的潜水员,李桂 斌的工作则是辅助性的,在船上给氧气管加压打气。 一切准备就绪,日本人开始进行野蛮打捞。潜水 员下水时携带着炸药,在沉船上安装好后引爆,然后 再把炸成碎片的船体打捞上来。随着一次一次的爆破 ,一片片钢材被打捞上来,在大鹿岛港口堆积成了一 座小山——日本人足足把沉船炸掉了两层,但根据传 说,沉船船体并未遭受太大破坏。 在这次打捞中,日本人还打捞出了枪炮等物品, 那次打捞工作的结束,源于一场意外。一次打捞过程 中,日本潜水员下水后再也没上来,被捞上来后发现 已经七窍流血神秘死亡。此后,只剩王绪年一人进行 潜水作业。由于进度太慢,最终日本人带着已经打捞 上来的钢铁等物品,离开了大鹿岛。 这次打捞最让李桂斌震撼的一幕,多年以后仍令 他记忆犹新:在一次潜水后,王绪年捞上来了一块椭 圆形的船舰铭牌,直径有一尺多,上面赫然铸刻着“ 致远”二字——原来日本人打捞的竟然是“致远”号 ! 经过这次打捞之后,原本落潮时还可以看到的沉 船桅杆不见了踪影。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 好像淹没了历史的往事,隐藏了“致远”号的踪迹。 “致远”号在哪?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又开始追寻 ,但一次次的努力最终都没有成功。进入21世纪,我 国的科学技术今非昔比,海洋考古不断发展,考古工 作者终于在2014年9月发现了“丹东一号”。 根据初步了解,“丹东一号”沉船展示出来的很 多东西让人迷惑。考古队员发现,沉船整个甲板铺满 了一层石头,石块巨大而沉重,这些大石块为什么会 出现在沉船的甲板上?萨苏认为,这可能是日本人在 打捞时所为,石头压住舰体,可以防止沉船被海流冲 走。陈悦则认为,日本人相信风水文化,据说日本在 甲午战后吞并朝鲜的过程中,曾将钢钎钉入朝鲜的皇 宫和山峦,意在切断朝鲜“龙脉”。日本人用石头压 在沉船之上,就是要破坏中国的风水,包含着让中国 永世不得翻身的意思。 如果关于风水的这一说法真实可信,那么,日本 人为什么要如此处心积虑、用心恶毒?这与沉船的身 份密切有关。种种迹象表明,这艘沉船很可能就是“ 致远”号,因为从沉没地点来看,考古发掘的地点和 日本甲午战后记录的“致远”号沉没地点大体一致, 而且考古队员在水下还发现一块方形的舷窗——只有 “致远”号上有方形的舷窗。更为重要的是,考古队 员还发现了一门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这种武器 也正是“致远”号所独有的。不过,国家文物总局认 为这些信息还不足以证明沉船的身份,需要更多的研 究工作。 “丹东一号”被发现后,2014年8月至i0月,国 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组织实施了对沉船的调查。在一个半月时间 里,来自山东、广东、海南等省市的文博单位以及国 家博物馆的人员纷纷到位,共有12名水下考古队员参 与调查,广州打捞局9名专业人员负责抽沙工作。工作 的开展极为不易,潜水员要潜到水下20多米,带着50 多米长的抽沙设备,每天5个小时不停地抽沙。由于要 躲开潮汐,工作时间受到极大限制。潮汐为2小时,每 天自然延后1小时,因此,有时抽沙是在早上5时,有 时就得到晚上6时进行。潜水员一般是半小时轮换一次 。最艰苦的是对付水下成捆的废渔网,这对潜水员来 说往往有致命的危险——潜水员水中的高压空气仅够1 小时,一旦被渔网缠住,不能动弹,就有可能丧生海 底。由于水下考古的工作进展极为缓慢,一时间仍无 法确定该船的身份。 无论如何,日本人煞费苦心地打捞他们所认为的 “致远”号,又在沉船上压上石块,这一切究竟是为 什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往事?其实这并不难解释。 “致远”号是爱国将领邓世昌指挥的英雄战舰,日本 人恐惧这艘战舰,更加畏惧指挥这艘战舰的英雄将领 ——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与“致远”号全 体官兵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上演了一幕可歌可泣的 英雄故事! 战舰可以在海底沉默,但历史不应该被遗忘,让 我们一起追寻英雄成长的脚步,去重温那段悲壮的历 史! 导语 贾国静、王凤青著的《甲午英烈(邓世昌)》是面向青少年的普及性读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准确的历史事实,努力展现邓世昌抵御外侮的事迹,描绘他的成长历程和闪光人生,再现了他人生的不朽光辉。同时本书也向广大青少年表达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激励后人: 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展望未来。20世纪50 —60年代,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 史小丛书》,对当时的青少年起到了历史教育的奠基 作用。我期待南京出版社继起努力,把这个崇高的事 业承担起来,拓展开来,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教育一代 代青少年,使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 长张海鹏 这是国内外第一套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历史上民族 英雄的丛书。丛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 事,再现了中华英豪面临外敌入侵,毁家纾难、舍生 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丽人生,堪称是一曲中华英豪的 赞歌,一部中国脊梁的史诗,一座民族英雄的丰碑。 ——南京出版社社长、史学博士卢海鸣 精彩页 白莲教曾经涌现出一位女英雄王聪儿,她是湖北襄阳人,从小流浪卖艺,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她的丈夫齐林是一位白莲教首领,受到丈夫影响,王聪儿也成了白莲教的虔诚信徒。他们策划起义的消息走漏之后,清政府残忍地杀害了齐林和白莲教大批教首和教徒,王聪儿愤懑难平,揭竿而起。1796年2月,年仅20岁的王聪儿剪去长发,身着白衣,执鞭跨马,举起义旗,率众与清政府展开了激烈抗争。她被推举为白莲教的“总教师”。 王聪儿巾帼不让须眉,她率领湖北襄阳义军连挫清军,先后在湖北、陕西、四川等地辗转作战,屡战屡胜。清军为了对付王聪儿,集结大量兵力,最终在湖北郧阳三岔河的卸花坡将义军围困了起来。王聪儿率领义军誓死抵抗,英勇作战,最终寡不敌众。看到大势已去,王聪儿率领残存的女兵跳下悬崖,慷慨就义。 天理教也积极策划起义,他们甚至攻人了紫禁城。天理教首领林清、李文成、冯克善在传教中不断吸收教徒,壮大自己的力量,积极策划武装起义。林清等人在宛平县的天理教信徒中选拔精壮青年200余人,每天进行操练。他们还秘密联络宫中的太监,让其作为进攻紫禁城的内应。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日,天理教起义军兵分两路,分别攻打东华门与西华门。起义军们与紫禁城的守卫展开了激烈战斗,杀声震天,箭矢如雨——至今隆宗门匾额上还遗留着一支箭头。最终,天理教徒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在大清王朝日显颓势、内部危机不断爆发的时候,外部列强却磨刀霍霍,虎视眈眈。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至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人大量购买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中国却因为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人们习惯于自给自足,不需要欧洲的产品。 英国人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的贸易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不仅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还严重败坏了中国社会风尚。中国人淳朴的民风被毒品摧残,健康的身躯因为吸毒而日渐赢弱,变成了受人鄙视的“东亚病夫”。鸦片影响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损害了中国的社会经济。面对鸦片造成的灾祸,清政府经过多次讨论,决定予以禁止,道光皇帝派遣林则徐前去禁烟。 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州查禁鸦片。他将缴获的鸦片集中起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人不甘心受到损失,更不愿意看到鸦片贸易被完全禁止,英国议会就发动战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决定出兵中国。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人的军舰气势汹汹驶向中国,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军的军舰性能优越,作战经验丰富,清军难以抵挡,最终清政府非常屈辱地接受了战争失败的结局。鸦片战争的结束年份为1842年,数年之后,邓世昌呱呱坠地。当年幼的他睁开好奇的眼睛时,可能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民族危机日渐加深的危局,而并非一个太平的年代。 年幼的邓世昌最初并不能理解国家大事,可是处在这样的时代,覆巢之下无完卵,个人的生活处境和国家大事紧密关联。他耳濡目染,逐渐体会到了世事的艰难。 前面讲到邓家从事茶叶生意,邓世昌的祖父邓景能很有商业头脑,家里的茶叶生意十分兴隆。邓世昌的父亲邓焕庄子承父业,家境殷实,可是随着鸦片战争后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的经济受到摧残,人们购茶受到影响,茶叶外销也开始出现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邓焕庄越来越感觉生意萧条,心里非常焦虑。他去了几趟上海之后,发现上海商贾云集、四通八达,认为这里做生意的条件要比广州更好一些,因此在上海开设了茶庄。邓焕庄善于经营,很快就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邓焕庄原本就是心思灵活的商人,从广州来到上海,更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这无意中也影响到了邓世昌的人生轨迹。 P10-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