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附考试手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文集以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国内到国外的一段生活。前七篇描写了童年时他在绍兴家中的生活,后三篇叙述他离家到南京,然后到日本留学,最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者在追怀旧事,回忆保姆、父亲、老师和朋友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在茫茫黑夜中寻找光明的艰难历程,在抒发了他对往日亲友、师长怀念的同时,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对旧势力、旧文化也进行了抨击。 文集主要以记事为主,在夹叙夹议的同时融合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不仅有幽默和讽喻,还穿插着诗情和哲理,语言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卒于上海。鲁迅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 鲁迅也被誉为“青年导师”,受他提携、指点和教导的后辈学生非常多,如孙伏园、丁玲、萧军、萧红、罗家伦、冯雪峰、台静农等,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我之节烈观 论雷峰塔的倒掉 春末闲谈 论睁了眼看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记念刘和珍君 “友邦惊诧”论 为了忘却的记念 拿来主义 忆刘半农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序言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 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 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 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 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呜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 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 》。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 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 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 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 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 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 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 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 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 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 ;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 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 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 ,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 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 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 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 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导语 鲁迅的散文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主要作品结集为《朝花夕拾》和《野草》,前者多追忆儿时往事,流露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文笔深沉隽永;后者则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行文冷峻,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对中国白话散文诗的发展影响深刻。 《朝花夕拾(附考试手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是鲁迅作品的精编精选,收录了其散文及杂文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传达了鲁迅对人生的深层思考和对中国人人性的深刻剖析,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精彩页 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 Allan 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复去了。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像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像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熬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P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