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非营利组织在灾害、贫困救济、医疗、教育、扶老助残等公益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非营利组织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而对其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刘丽珑著的《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研究》主要依托受托责任理论和治理理论,对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在对我国目前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对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从财务信息披露和非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了界定;其次对影响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规范和实证分析,探寻什么样的治理机制对提高非营利组织信息质量是有效的,并对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为可靠准确的高质量信息披露提供保障。 作者简介 刘丽珑,女,汉族,福建龙岩人,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厦门理工学院讲师。近年来从事财务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在《会计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经济问题》等多个权威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意义和目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基金会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二、基金会信息披露研究综述 第三章 我国基金会及其信息披露概况分析 一、我国基金会的概况 二、我国基金会信息披露概述 三、我国基金会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后果分析 一、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后果分析 第五章 基金会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主要国家基金会信息披露制度经验 二、基金会信息披露配套措施经验 三、基金会信息披露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六章 提升我国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一、构建基金会信息披露制度 二、建立健全我国基金会治理机制 结束语 附录 基金会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相关系数表 参考文献
导语 要提升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完善基金会披露的法律法规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时效、格式等信息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强制性规定,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保障基金会信息披露的过程和事后监管,为信息的全面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保证。因此,必须把构建信息披露制度和健全基金会的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以建立起基金会牢固深厚的社会公信力。 刘丽珑著的《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研究》主要依托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治理理论,发现无论是我国基金会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还是基金会治理机制对信息质量产生的推动作用方面都无法达到重塑社会公信力的要求,进而本书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信息披露制度并结合我国基金会国情,首先对基金会的信息披露从财务信息披露和非财务信息披露两大方面进行了构建;其次对影响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规范和实证分析,探寻什么样的治理机制对提高基金会信息质量是有效的,并对基金会的治理机制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基金会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