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元老,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开封市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今开封)居住二十余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东京梦华录》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大致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东京的民风习俗、时令节日,当时的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与同时代的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一样,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序……001
卷一……007
卷二……035
卷三……065
卷四……091
卷五……109
卷六……127
卷七……153
卷八……185
卷九……207
卷十……227
序
仆从先人宦游[1]南北,崇宁癸未[2]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3]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4]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5],教池游苑[6],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7],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8]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9],冶铸则立成鼎鼐[10]。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 ;看变化则举子唱名[11],武人换授[12]。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一旦兵火,靖康丙午[13]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14]。暗想当年,节物风流[15],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16],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17],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然以京师之浩穰[18],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19]岁除日[20]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注释】
[1] 仆从先人宦游 : 仆, 作者谦虚的自称。 先人, 指作者的父亲。 宦游, 指他父亲因谋官或工作调动而迁徙。
[2] 崇宁癸未 : 宋徽宗崇宁二年, 即1103年。
[3] 辇毂 : 皇帝的车驾。
[4] 垂髫 : 儿童。
[5] 乞巧登高 : 乞巧是指农历七月七的乞巧节 ; 登高是指农历九月九的重阳节。
[6] 教池游苑 : 指当时的琼林苑和金明池。
[7] 御路 : 皇帝出入所经道路。
[8] 拜郊 : 即郊祀。 孟享 : 每年的孟春、 孟夏、 孟秋、孟冬, 皇帝都要到祖庙去祭拜。
[9] 明堂 : 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
[10]鼎鼐:本是两种烹饪用的容器,后来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
[11] 唱名 : 科考殿试结束后, 太监呼名宣考中的进士觐见皇帝。
[12] 换授 : 根据每人的才能而授予相应的官职。
[13]靖康丙午 : 靖康元年。 靖康, 宋朝钦宗皇帝的年号。
[14] 桑榆 : 指晚年。
[15] 节物风流 : 各个季节的景观和物产。
[16] 浸久 : 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
[17] 华胥之国 : 典出《列子》, 黄帝有一天在白天睡觉时梦见自己游于华胥氏国。
[18] 浩穰 : 熙熙攘攘, 人来人往。
[19] 绍兴丁卯 :“绍兴” 是宋高宗的年号, 丁卯是绍兴十七年。
[20] 岁除日 : 即除夕。
【译文】
我小时候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周游于南北各地, 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 来到了京城, 那时候我们住在城西金梁桥西夹道的南边。 我逐渐地长大, 正值生活在天子脚下。那时已经在太平盛世下很久了, 处处人丁兴旺, 物业繁华。孩童整天只有学习鼓乐舞蹈, 而两鬓花白的老人也都没有经历过战争。 四季交错中节日一个接着一个, 让我能观赏到各种好的景观。 皎洁月光下华灯齐放的元宵佳节, 江北冬天的瑞雪纷飞, 江南四季的百花齐放, 农历的七月七的乞巧和九月九的登高, 或是在金明池的观赏游玩, 或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放眼望去, 到处都是装饰得精美绝伦的楼台小阁。在大街的边上, 雕饰华丽的马车争相停靠, 在皇帝专属的街上, 名贵矫健的宝马尽情驰骋。 人和马的服饰上镶金叠翠、十分鲜丽, 他们在你身边走过时, 更是有阵阵芬芳袭来。 新鲜的旋律和美人的笑语回荡于那些柳荫覆盖和道旁植满花草的房子里, 箫管之音和琴弦之调弹奏于座座茶庄酒楼。 边陲各州郡的人们都向往着帝都, 世界各国的使者也来和我们的宋朝交流往来。 京城市面上常能见到各地出产的珍品奇货 ;而在大的酒楼、 饭馆里则有齐会九州的美味佳肴供客人享用。花光洒满京城的街道, 百姓可以随意乘兴春游 ; 箫声鼓乐震荡长空, 又有几家豪门大摆宴席, 招待客人! 闹市里奇特精湛的技艺表演使人耳目一新, 平日里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精神抖擞。 你若想一睹圣上的仪容, 那就不妨在上元夜到金明池。 每到元宵节观灯、 金明池观射、 郊坛祭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公主出嫁的庆典、 皇子娶亲的大礼。 你若想见识见识巍峨的大型建筑物, 那就不妨去京城的东南近郊, 看看那座后来才修建起来的明堂 ; 你若想看看皇朝铸造业的成就, 那就不妨去看看那些皇室的鼎鼐 ; 你若想看看歌伎们的文艺表演,那么就等主管妓籍事务的官员们下朝或在他们休假的时候,或者等到宫中宴会结束之后, 这时歌伎的演出就要登场了 ;你若想看看庄严肃穆、 气势恢宏的典礼仪式, 那就去看看诸如举子唱名那类的仪式, 或是武人换授之类的典礼吧。 我在几十年当中沉醉于观赏盛典, 迷恋于游玩胜地, 从来没有感到厌倦和满足。 没料想突然间兵灾火光就降临了, 在“靖康之变” 的第二年, 我离开汴京来到了南方。 因躲避战乱而住在长江下游的东部, 情绪郁闷而低落, 年岁又逐渐进入老年晚景。 常常独自回忆起当年汴京里一年四季的风物景观, 人情和畅顺美, 回想起这些, 都已化成惆怅和隐恨。 近来, 我和一些亲戚朋友谈到京城的繁华景象, 他们中年轻一点的都不大相信我说的那些往事。 所以我就想, 随着岁月的流逝, 晚辈们就不能知道当年汴京里生活的种种实景了, 如果湮没当年的那一段历史, 实在让我感到遗憾和惋惜, 因此, 我非常慎重地把我的记忆写下来, 编成一集, 这可能会使今后的人们翻开此书就能够看到(了解) 到当年的盛况。 古书里有记载黄帝白天睡觉梦见华胥国里种种美妙情景, 那些梦境让黄帝感到很快乐, 但是当他从梦中醒来却感到惆怅。 我如今追思往事, 回忆起来怅然伤怀, 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 因此我把我写的这本书命名为《梦华录》。 但是当年的汴京真是太繁华了, 有很多地方我并没有去过, 有很多东西我也没有亲眼见过, 只是靠听别人讲述来记录, 这就难免有遗漏或欠缺。 如果遇到故乡的朋友或德高望重的前辈, 对此书予以补充使它更加完备, 那真是不胜欣慰。 我写这本书用的多是通俗浅显的词语, 不刻意进行雕琢修饰, 为的是让文人学士和平常百姓都能读懂。 希望读者们能理解我的用心。
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 大年除夕之日, 幽兰居士孟元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