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趋势及研究问题
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校企合作
(三)生态系统
(四)演化博弈
(五)长三角区域
(六)利益机制
第二章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与政策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相关理论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
(二)演化博弈理论
(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六)总结与启示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政策
(一)国外相关政策
(二)国内相关政策
(三)总结与启示
第三章 高职校企合作关系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高职校企合作关系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一)假设条件与支付矩阵
(二)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三)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二、高职校企合作关系演化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一)合作成本△C
(二)超额收益△V
(三)收益分配系数θ
(四)成本分摊系数γ
(五)违约罚金P
(六)政府补贴G
三、结论与启示
(一)合理选择战略合作伙伴
(二)加快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三)构建稳定长效发展机制
(四)发挥政府引导激励职能
第四章 演化博弈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分析
一、自然生态系统与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对比分析
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内涵
三、演化博弈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构成条件
(一)合作失败型
(二)企业推动型
(三)院校推动型
(四)均衡合作型
四、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构成
(一)外部环境
(二)调节机制
(三)参与主体
五、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框架结构及特征
(一)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框架结构
(二)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框架结构的特征
六、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实现各主体资源共享
(二)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
(三)营造理论加实践氛围
(四)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
七、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一)校企利益诉求与博弈
(二)校企合作战略与机制
(三)校企合作成果与转化
(四)高职办学体制与创新
(五)政府角色与职能定位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现状调研分析
一、调研维度确定与调研实施
(一)调研维度确定
(二)调研实施
二、长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一)企业参与合作意愿较高,院校合作能力有待提升
(二)校企合作模式多样,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政府政策陆续出台,落地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区域环境优越,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三、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态模式
(一)产教园模式:以苏州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例
(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三)企业学院模式: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九如学院为例
(四)职教集团模式:以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五)总结分析
第六章 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一、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评价要解决的问题
(一)与社会发展契合度问题
(二)行业企业参与动力问题
(三)政府管理方式转变问题
(四)校企合作机制创新问题
(五)校企合作利益保障问题
二、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框架设计
(一)指标体系设计目标
(二)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
三、调研实施
(一)调研思路
(二)调研样本分析
四、实证分析
(一)AHP模型设计相关因子分析
(二)建立AHP模型
(三)评价结果
五、启示与改进方向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一)校企利益有本质区别,其合作过程是动态博弈过程
(二)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高职校企合作也存在生态系统
(三)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优越,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四)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待深化,政策环境保障有待加强
二、主要建议
(一)强化政府推动职能,推进校企合作政策落实
(二)构建利益机制,激发校企参与合作积极性
(三)突出创新驱动,实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
(四)增强高职院校合作能力,提升校企合作绩效
(五)推进校企深度对接,实现校企共生共长
(六)实施系统多元化评价,促进系统协调发展
三、未来展望
(一)政府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校企合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