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美的品格(第2版)/最美中国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刘同沫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刘同沫著的《最美的品格》精心选择了60个中国古代和近代史上凝聚着光辉人格的小故事,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不食周粟”“令尹让位”“管鲍分金”“季札挂剑”“秉公直书”“为天下守财”,一直写到“忽必烈拜师”“落第不落志”“天下第一廉吏”“恻隐之心”“鞭打芦花”“讨饭兴学”“白石兰芳”“铁肩辣手”等,内容精准,图文并茂,趣味与大美相融合,悦目和感人相统一,讲述并诠释了不同的美好品格,以及中华民族最美品格之深刻内涵与精髓。
目录
圣之任者
不食周粟
周公吐哺
管鲍分金
令尹让位
公而忘私
切莫点烛
刺客之死
前仆后继
不贪为宝
圣之和者
不欺暗室
取舍得失
鞭打芦花
季札挂剑
卧薪尝胆
以贵下贱
训儿退贿
一饭千金
宠辱不惊
苏武牧羊
不弃糟糠
无私皇后
天知我知
以死消祸
五斗折腰
大树将军
穷汉还金
以法治子
珍惜名分
南山可移
执意斩子
为国守财
小事糊涂
不顺民意
不买玉带
忧悯苍生
刚正不阿
器量过人
我心有主
世祖拜师
壮哉大儒
不私其子
清风两袖
胸有河山
永不落志
各让三尺
一视同仁
文盲圣人
捡拾谷粒
讨饭兴学
白石兰芳
文化为公
破釜沉舟
铁肩辣手
酒中君子
公私两袋
青年之友
永存吾土
文人相重
序言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
,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
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
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
”、“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
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
、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比如说孟子
、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等,都对人生保持
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
基本精神,即对待人生、社会的积极进取精神;服
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
的思维模式;善于协调,讲究秩序,在人伦日用中
保持满足和平衡的生活习惯……中国文化的源头如
此,决定了汉民族的心理结构和精神走向,包括汉
民族理想追求、文化风格以及审美倾向。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
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遵从天
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
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从春
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
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
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
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
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
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
,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
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
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种贯穿着士大夫精
神的人生价值观,让人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越种
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蹈,
或怡然自适,或回归自然,在前进和后退中获得生
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
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英国大哲学家罗
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
,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
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
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
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
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
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
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
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
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
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
”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
,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
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
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可以说,
这些朝代,是中国最具审美价值、最开人们心智、
也最出艺术珍品的年代。也因此,很多艺术种类都
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
、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
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
月,如古松苍翠。从审美上看,由于存有或明或暗
的观照,存有人格与事物的交融,主题得到了提升
,感悟与生命同在,境界与天地相齐,一种深远的
“禅意”油然而生……从总体境界上来看,这一阶
段的各类艺术形式,因为主题和境界的破对立、空
物我、泯主客、齐生死、反认知、重感悟、亲自然
、寻超脱等等,达到了各自的高峰。它们是最能代
表中国文化精髓的。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
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
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
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
社会和人生的自由度越来越窄,艺术的想象空间越
来越逼仄,艺术作品的精神高度下降。随着“程朱
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
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
,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
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
、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
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
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
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近现代之后,由于社会动荡,战乱连连,再加
上西方现代化所导致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渗入
,中国的文学艺术遭到了进一步摧残,传统的艺术
精神更进一步沉沦。艺术的政治化倾向、实用主义
倾向和世俗主义倾向抬头,这直接导致了真正的艺
术精神缺失,艺术的品位下降,高蹈精神向世俗俯
首,自然和自由变身为功利和实用,士大夫精神更
是变身为犬儒主义。中国近现代上百年的屈辱和战
乱,更使得中国自古以来高洁的审美观变得扭曲和
肤浅:黄钟大吕变成田野俚语,布衣青衫变成了披
红挂绿,古琴琵琶变成了锣鼓鞭炮,洁身自好变成
了争相取宠,安详宁静变成喧哗骚动,幽默风趣变
成庸俗不堪……如果说是与非、美与丑是人类最基
本标准的话,那么,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基本标
准都在丧失,很多人已分辨不了是与非,也分辨不
了美与丑。“文革”时期八个脸谱化的样板戏在左
右着中国人的全部精神生活,这样的现象,又何尝
不令人扼腕叹息!
如果说中国当代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的话,那
么,以我的理解,当代教育最大的问题,甚至不是
传统丢失、精神扭曲以及弱智低能,而是在美育上
的缺失。很多年来,人们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判断
,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很多人将美当
成丑,将丑当成美,从而失去了美的方向性。这一
点,只要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对于生活没有感觉,对
于美丑没有鉴别的人。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功利,
只是物质,只是金钱,只是对美丑的弱智的鉴别和
判断。这些人不仅仅是一些教育低下的人,甚至一
些貌似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是这样一他们虽然拥有
很高的学历,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在美丑的辨别
力,以及对于艺术、心灵的觉察力、感悟力和理解
力上,同样表现得能力低下、缺乏常识。这样的现
象,实际上是我们多年以来的教育缺乏美育,缺乏
精神导向的结果。一个人的审美,是与道德和智慧
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的缺失,实际上也是道德和智
慧的缺失。一个对美缺乏判断力的人,很容易在人
生中缺乏动力和方向,也很容易被民族主义、法西
斯主义、极端主义、工业主义所奴役,成为过度现
代化的牺牲品。在很多时候,这种人不可能是一个
丰富的生命,只是一架精神匮乏的机器。
现在,这一套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
的“最美中国丛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
一些“寻根”和美育上的缺失。这一套书的第一辑
共十本,它们分别是:《最美的思想》《最美的品
格》《最美的女性》《最美的诗歌》《最美的文辞
》《最美的书画》《最美的宝藏》《最美的乐舞》
《最美的风物》《最美的民俗》,旨在于“重建中
国优美形象,重构华夏诗意生活”,通过对古代思
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风景民俗等的重新梳理
,重新发现中国特有的美,倾情向世人推介这种美
,以期真正的美得到传承。这套书知识精准,图文
并茂,力求童趣与大美的融合,悦目和感人的统一
。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套书,应是一
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它可以让人知道,什么是中
国的最美,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美。
上个世纪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
过著名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五育”为:军
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
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尤其有特色,蔡
先生还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闻名于世。在蔡
元培看来,美育是宗教的初级阶段,对于没有宗教
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美育教育是一种基础,并且相
对宗教,美育更安全,更普及,也更为人接受。通
过美育,可以培育出道德是非的基础,培育出向上
的力量。虽然蔡元培的这一观点引起过一番争论,
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美的熏陶,有对于美丑的正
确判断,怎么都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并且,美与是
非,与善恶,与道德,与人类的心灵,与这个世界
的根本,是联系在一起的。以对美的判断和感知为
出发点,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人曾经的艺术生活,了解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从
而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规律,与身边的一
切做到和谐相处,都是大有好处的。
也许,这套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导语
这一套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的“最美中国丛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寻根”和美育上的缺失。这一套书的第一辑共十本,它们分别是:《最美的思想》《最美的品格》《最美的女性》《最美的诗歌》《最美的文辞》《最美的书画》《最美的宝藏》《最美的乐舞》《最美的风物》《最美的民俗》,旨在于“重建中国优美形象,重构华夏诗意生活”,通过对古代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风景民俗等的重新梳理,重新发现中国特有的美,倾情向世人推介这种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传承。这套书知识精准,图文并茂,力求童趣与大美的融合,悦目和感人的统一。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套书,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它可以让人知道,什么是中国的最美,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美。本册为刘同沫著的《最美的品格》。
精彩页
圣之任者
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大臣。他辅佐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在中国历史上维系了600年之久(约公元前17世纪一前11世纪)的商朝。伊尹出身低贱,原来不过是汤妻陪嫁的奴隶,被称为“媵臣”。他以自己的杰出才能和特有品格,受到汤的赏识,被提拔重用为国相,并连续辅佐了汤、外丙、中壬、太甲四朝国君,成为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
伊尹曾经说自己是“治亦进,乱亦进”。意思是说,他是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时也照样出来做官。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他的责任心使然。他还说:“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意思是,上天生育百姓,是要让先知者启发后知者,先觉者引导后觉者。我是百姓中的先觉者,我要用这个“尧舜之道”去启发引导后觉者。孟子说他:“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意思是,他想到天下的百姓如果有一个男子或一个女子没有受到尧舜的恩泽,就好像自己把他们推到深沟里一样。他就是这样地把天下的重担挑在自己身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是他的责任心使然。
伊尹的这一特有品格,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自己的地位是高是低,即使还是汤的家奴时也不例外。
伊尹在汤身边做厨师时,看到汤成天为与夏桀争夺天下而忙碌不堪,显得十分焦躁,以致一日三餐都食不甘味,便认为这不符合治国之道,自己得想个办法启发帮助他一下。于是,伊尹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来引起汤的主意:他把上一顿饭的菜做得特别咸,下一顿饭的菜又故意不放盐,让汤吃得不对味而来责备自己。接着,他又把每顿饭的菜做得咸淡适中,美味可口,让汤吃得十分满意。伊尹早已算计好了,汤准会表扬自己。果然,有一次饭后,汤对伊尹说:“看来你做菜的本事确实不凡。”伊尹已是成竹在胸,不等汤把话说完,就借题发挥说:“大王,这并不值得夸奖。菜不宜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把佐料调配得当,吃起来自然可口有味。这和您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于求成,而只有掌握好分寸,把握住关键环节,才能把事情办好。”汤一听,觉得伊尹的话很有道理,很受启发。从此他便对伊尹另眼相看,开始器重起这个家奴来。
汤在位29年后逝世了,本来所立的太子太西没有即位就已去世,于是就由汤的第二个儿子外丙继位,外丙即位3年便去世了,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王,中壬帝即位4年后离世,伊尹便又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王。 太甲即位后,一开始还能谨慎执政,但时间一长就渐渐不遵守汤所立的法度,昏庸暴虐,不仁不义,于是伊尹就果断地把他流放到桐宫中。同时写下《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告诉太甲如何为政的道理。桐宫就是汤的墓葬之地,太甲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待了整整3年,他悔思反过,想起自己的祖先建立国家的不容易,想起一国之君所应担负的职责,于是回心向善,革面洗心。伊尹看到君王能这样,高兴极了,便立即迎其回朝,把权力全部交还给他。太甲在后来的治国中,能够以仁义道德行事,逐步使商朝的国力达到鼎盛。
“伊尹放太甲”,是他晚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此时的伊尹已经年近八旬了。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仍有如此的政治魄力,敢于从国家大局和百姓利益出发,不怕担当政治责任,不怕被世人诟骂猜忌,大胆地流放太甲令其悔过后又亲自迎还,这不仅是伊尹高度的责任心使然,更体现了他非凡的胆略和崇高的品格。
孟子将伊尹的品格视为圣人的品格,且与孔子相提并论,说:“伊尹,圣之任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伊尹是圣人中负责任的人,孔子是圣人中识时务的人。孟子用“圣之任者”这四个字来评价伊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