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的学生学中国语文时,为什么只选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做教材?他真的是自杀吗?又为何死后腹中无水?“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否决定颁给他?又为什么不颁?所谓的“那一年”又是指哪一年?本书经舒乙授权,收录大量老舍的生前照片,部分照片为首次对外披露。本书将带领您跟着名师读大师,破解老舍人生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细述老舍先生生平,将大师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来诠释,解读,以解谜的方式,向读者讲述老舍先生充满曲折的传奇一生,追根溯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舍之谜(大师之谜)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蒋泥 |
出版社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牛津大学的学生学中国语文时,为什么只选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做教材?他真的是自杀吗?又为何死后腹中无水?“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否决定颁给他?又为什么不颁?所谓的“那一年”又是指哪一年?本书经舒乙授权,收录大量老舍的生前照片,部分照片为首次对外披露。本书将带领您跟着名师读大师,破解老舍人生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细述老舍先生生平,将大师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来诠释,解读,以解谜的方式,向读者讲述老舍先生充满曲折的传奇一生,追根溯源。 内容推荐 牛津大学的学生学中国语文时,为什么只选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做教材? 为什么说一个不怎么相干的阔大爷,成就了老舍? 老舍和这位阔大爷的千金苦苦相恋,却终不能成为眷属,千金小姐又如何成为老舍小说里的原型? 为什么本书作者将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和他的另一个中篇《月牙儿》,以及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金锁记》,并列为四部 “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老舍是自杀吗?但为什么他死后腹中无水? 1979年,挪威汉学家伊丽沙白·艾笛来中国,对萧乾夫妇说,“那一年,本来诺贝尔文学奖已决定颁发给中国作家老舍,但查明他确实已于八月间去世,而按照规定,诺贝尔文学奖是只颁发给仍在世的人的,所以就给了另外一个人”。 “那一年”是指哪一年? …… 跟着名师读大师,一起破译大师之谜!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迟到的老舍缘 一、出生之谜 二、出道之谜 1.成就老舍的两个人 2.老舍的学历与出道 3.艺术化的京城满族与老舍 4.海外之路 5.最初的创作与阅读经典 三、情爱之谜 1.初恋刘小姐 2.老舍的婚姻 四、创作之谜 1.在山东教学与创作 2.《离婚》与《骆驼祥子》 3.《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短篇小说经典 五、离乱之谜 1.流离失所的乱世 2.深厚情谊 3.在美国、加拿大的讲学与创作 4.《四世同堂》的艺术价值 5.回国之路 六、个性之谜 1.《茶馆》及其曲折风波 2.汪曾祺、林斤澜等人说老舍 七、地位之谜 1.巅峰之作《正红旗下》 2.比较老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小说 3.老舍小说艺术技巧的纵与横 4.老舍的文学贡献 八、自杀之谜 1.八月二十三日殴打事件 2.老舍“自杀”之谜 附录老舍著译年表 试读章节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属狗,满族人。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现为新街口南大街小杨家胡同8号院内北房,时在阳历1899年2月3日黄昏,也就是阴历戊戌年(1898年)腊月二十三酉时。 依中国时岁民俗,这天是“小年”,灶王爷要去西天,上报人间“好事”,“全北京的人,包括着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可谓生逢良辰节日,以至连一向脾性恶劣的姑母,都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的来历不小哇!说不定,灶王爷身旁的小童儿因为贪吃糖果,没来得及上天,就留在这里呢!” 又因次日恰“立春”,是一年中的头一个节气,乃取名“庆春”。 “可以想象得到,当初我的父母必是这么看:有子名春,来头必大,定会光宗耀祖。还可以想象得到:春字这个吉祥字,父母当然希望儿女美似春花,一生吉利,万事亨通。” “舍予”则是“舒”字的分拆。而笔名“老舍”,与他的姓、字相关,都含了一个“舍”在内。它第一次出现,是在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见于1926年《小说月报》第十七卷第八号上。 老舍的出身和名号如此考究“传奇”,我们若单自这一点说,他的一生,“春”确是“庆”到了,“来历”也被自己作出的斐然成就证实,世称他是“五四”一代现代作家甚至整个20世纪作家中,中国“最优秀的小说家”和“著名大师”和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但一生终结,却也在那个“舍”里藏了——一生信仰所系在“牺牲自我”,可“老”是“舍”“予”着,最后连性命都“舍”却不要,而投了太平湖。 这是后话。 即使被姑母言中,老舍确不是凡人,可在起步阶段,凄苦沾染了生活的全部。这种感受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后来以“月牙儿”这个物象,来透露童小心迹:那是“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照着我的泪”。 这个感受很重要,几乎决定了他一生命笔的主要取向和底调。正是有了一个惨淡酸涩的童年,最终造就了老舍那颗刚强而伟大的平民作家的魂灵。 老舍出生前,他父母已生过三位哥哥、四位姐姐,活下来长大成人的却只有四人:大姐、二姐、三姐、三哥。 他是母亲的“老儿子”,生他时,母亲41岁,两个姐姐出嫁,三姐十一二岁,哥哥八九岁,姑母守寡,和他们一起生活。 算来一家六七口,进项只有父亲舒永寿每月的三两银子。 舒永寿是一名保卫皇城的护军,属满族“八旗”里的“正红旗”。除了春秋两季尚能发一点米,接补生计,再无别的生活来源。因此,家中苦时每天只吃两顿饭,把一点菜叶子和粮食,掺进酸豆汁汤,熬成稀糊糊喝。 也许身体太弱的缘故,老舍一生下,就给家庭带来不幸:父亲不在家,城里正当值,滴水成冰,接生婆缺经验,母亲又营养不良,生养时失血过多,晕了过去,半夜才醒来。幸亏他大姐从婆家及时赶回来,揣他人怀,才保住老舍一条命。 到他一岁多时,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 “皇上跑了……满城是血光”,“处处是火舌,火柱,飞舞,吐动,摇摆,颠狂。忽然哗啦一声,一架房倒下去,火星,焦碳,尘土,白烟,一齐飞扬,火苗压在下面,一齐在底下往横里吐射,象千百条探头吐舌的火蛇。静寂,静寂,火蛇慢慢的,忍耐的,往上翻。绕到上边来,与高处的火结到一处,通明,纯亮,忽忽的响着”。 城里的守兵,为着民族气节,更为着一个腐朽不堪的王朝,拼死抵御敌寇。 舒永寿也在正阳门阻击,用的是老式抬枪,需要随放随装火药。 不幸,敌人的子弹打着他身边的火药,同时把他身上的火药燃着,他遍体烧伤,爬进南长街一家粮店,即现在的西华门副食商店。 里面没有人,全跑了。他就一直躺在那里。 后来还是他内侄败下阵来,闯进去找水喝,才发现了他。见他浑身都烧肿,已不能说话,只颤抖着将一双因脚肿而脱下来的布袜子和裤腿带交给内侄。 内侄想把垂死的姑父背回家,可外面正乱,慌忙逃出去,急急去报信,进门就“放声大哭,把那双袜子交给了我的母亲”。P3-5 序言 十多年前,我读到初中,姨送了一本谈创作的书给我,至今其他全忘了,不能忘怀的就是读到老舍先生的短文《著者略历》,感觉真是美极了、风趣极了,虽三言两语,却精简至极、盎然之至,仿佛在逗戏、调侃着被介绍的一方,说的是别一人,活到四十,“博大家一笑”,不过尔尔,留在世界的痕迹,有儿女、文字,就够了。是那种看得开、襟怀坦荡的人的心态。它顿使我悟到,世间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和经营文字的方式。 先牛是这样写的: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这段文字经得住一读再读,是那种半文半白而又流畅灵动的“独白”,不太像他在其他文章中写出的那类同样很出味道的纯粹“大白话”。 据资料介绍,20世纪30年代中期,北大、清华、燕京等数所大学的文人在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牛家里举行“读诗会”,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老舍的文字最经得住读”,沈从文还加上“环转如珠,流畅如水”的评语。这就是说,老舍的同时代人,就已认识到其作品的价值来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在英国最著名的牛津大学做客座研究员时,那里的东方研究所所长告诉他,他教牛津的学生学中国语文时,选的教材就是老舍的《我这一辈子》。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也是上到大学之时,才得以见着的,自己误打误撞买了来,看过后爱不释手,从没有哪位老师郑重推荐。这确实是个很大的遗憾。 ’同时,我又不得不佩服牛津大学的“牛气”、眼光:人家确有那样的资本,一下子找着了“中国语文”里最精华、最出彩的“脉”,学到了正宗、自如、圆熟的白话语言,了解到精确的中国人的生活、情味与风俗细节等,真是无有第二人可以代替。 在我看来,老舍先生应该是20世纪中国作家中最为杰出的长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文化意味,最经得住时间考验,各种文体也都会,一生发表过长篇、中篇、短篇小说,还写了散文、话剧、论文、京剧、曲剧、大鼓、相声、单弦、歌剧、创作谈、太平书、新旧体诗、河南坠子、太平歌词、电影剧本……搞过翻译,把英文译为中文,中文译为英文,合计近一千万字。 一身集聚了如此多的光华,对我们来说,一个个都构成了难以想象又极愿了解的谜,且让我们来具体见识见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