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上下历代名家点评版)》集名家导读、历代名家点评、无障碍阅读于一体的最新典藏版,其赏析视角广阔,解读层次多元,知识含量丰富,在已经出版的四大名著中具有明显的版本优势和收藏价值。
名家导读独具匠心,深入浅出,让读者事半功倍地厘清全书纲目,身临其境地感知时代气息,入木三分地体悟人物内心。
精选李卓吾、李渔、钟伯敬、毛宗岗、章学诚、鲁迅、李宗吾、郭沫若、郑振铎等名家点评,熔于一炉——钩深致远,见识卓越,甚具启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演义(上下历代名家点评版) |
分类 | |
作者 | 罗贯中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十年磨一剑,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上下历代名家点评版)》集名家导读、历代名家点评、无障碍阅读于一体的最新典藏版,其赏析视角广阔,解读层次多元,知识含量丰富,在已经出版的四大名著中具有明显的版本优势和收藏价值。 名家导读独具匠心,深入浅出,让读者事半功倍地厘清全书纲目,身临其境地感知时代气息,入木三分地体悟人物内心。 精选李卓吾、李渔、钟伯敬、毛宗岗、章学诚、鲁迅、李宗吾、郭沫若、郑振铎等名家点评,熔于一炉——钩深致远,见识卓越,甚具启迪。 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 序言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演义小说,是古典小说 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它风云谲诡,扣人心 弦,那些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至今读起来仍然余味 无穷,常读常新。 我们阅读《三国演义》,决不会有入宝山而空回 的感觉,因为《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做人做事的智慧、待人接物的原则、使用人才的方 法。这些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也是非常成功的,不仅可 以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也是青少年朋友学习 写作的极好范本。 一、三国是一段怎样的历史时期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期汉灵帝中平元年 (184)到西晋太康元年(280)九十七年的历史。在浩瀚 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段历史不过是一滴小小的水珠, 却在人们的口中传诵了一千多年,直到今天,仍然为 人们津津乐道。 这是一段动荡混乱而又精彩纷呈的历史,这是一 个忠奸混杂、英雄辈出的时代。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巍巍大汉帝国,到了东汉末年,已经是强弩之末,千 疮百孔了。 东汉末期,即位的皇帝差不多都是小孩子,大权 由太后把持,外戚的势力极大。公元167年汉桓帝死 ,汉灵帝继位,年十二岁,窦太后临朝,外戚窦武掌 权。l89年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少帝)继位,何太后 临朝,外戚何进掌权。何进想依靠地方军阀杀宦官, 不料宦官先发难,杀死何进。 何进给汉王朝带来巨大的破坏和隐患,引狼入室 的何进死了,而野心家董卓却借这个机会进入京师并 总揽大权,他废刘辩,杀何太后,1 90年,立九岁的 刘协为汉献帝,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随着何进和十常侍等的覆灭,罪恶的外戚和宦官 势力一起消亡了,但是从此群雄并起,争城略地,东 汉王朝实际上已差不多灭亡了。 192年,司徒王允以连环计杀掉董卓,董卓的部 属李催、郭汜等人又杀戮王允和朝官,并屠长安城。 后来李、郭之间又互相混战,关中人民死伤无数。 196年,汉献帝带着一批朝官逃到洛阳,东汉政权已 经衰弱到了极点。 于是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公孙度、曹操 、刘焉等人打着勤王的旗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斗 ,他们之间攻城略地,战争不断,最终形成诸侯割据 的局面。 从汉献帝即位的190年到208年的赤壁之战,虽仅 十九年,但整个中国境内,特别是黄河流域成了大屠 场。《三国演义》的前四十回,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动 荡不安、生灵荼炭的历史。 通过十九年的战争,局势逐渐明朗。192年,曹 操占领兖州,打败了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万人, 号称青州军。青州军成为曹操的嫡系主力部队。196 年,曹操率兵将汉献帝接到许昌。汉献帝成为曹操手 中的傀儡,而曹操则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战争的主 动权。此后,他败袁术,杀吕布,灭袁绍,基本上统 一了黄河流域。然后,他率兵南下,进攻刘表。刘表 死,他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占领了荆州。当时天下 能勉强和曹操抗衡的,只有占领江东吴、会等六郡的 孙权。 孙权赖以和曹操抗衡的,主要是一条长江天堑, 曹操要统一南方,就必须渡过长江。于是,一场大战 在赤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湖北嘉鱼县)用火攻大 败曹军,曹操率残部逃回北方,暂时无力南侵,而孙 权和刘备也没有力量北上,于是形成了三国鼎立、三 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战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曹操都已经没有 力量继续南征。军事力量的削弱仅仅是一个方面,他 还面临一些更大的危机。首先是士族地主力量仍然强 大,曹操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招揽人才。北 方经济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要恢复经济,解决庞大军 队的给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曹操采用了屯田制 ,招募难民耕种,人民得以安定,而国家也增加了税 收,这就是民屯;让没有作战的部队自行耕作,解决 部队的粮食问题,这就是军屯。这个举措让北方渐渐 稳定并富足起来。 曹操的后方也不稳定。西凉的韩遂和马超、东北 方的乌桓等割据势力,都对曹魏集团构成很大的威胁 。曹操采用反问计打败了韩遂和马超,又挥师北上, 平定了乌桓之乱,使北方得到稳定的发展。 但是,曹操最终不敢篡汉自立,只好效仿周文王 ,把皇帝让给儿子去做。 220年,曹操死,曹丕继魏王位,他采取向士族 地主妥协的办法,实行“九品官人法”,取得士族地 主的支持,最终逼迫汉帝以禅让的方式退位,自己当 上了皇帝,即魏文帝,建立起魏国。 魏文帝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谋略,都不能和 其父相比。他即位以后,建都洛阳,兴修宫殿。他之 后,魏明帝曹睿已是庸才,他大造宫苑,抢夺民间美 女,淫侈无度,国库空虚,百姓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在曹魏集团内部,以司马懿和儿子司 马师、司马昭为代表的司马氏集团已成为政权的实际 控制者。司马氏集团是士族地主的代表。265年,司 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以禅让的方式灭魏,建立晋朝。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的力量最弱。赤壁之战 时,刘备手下只有一万多人,而且被曹操一路追击, 连立足之地都没有。赤壁之战后,刘备半借半抢地占 领了荆州。荆州在扬州上游,是长江边的重镇,关系 到吴国的安危,所以吴国是势在必得,而荆州却不是 很好的立国根据地,所以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取 了益州。此后,吴、蜀一直采用联合抗魏的政策。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起蜀汉帝国。在 此之前的219年,东吴杀了荆州守将关羽,孙刘联盟 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刘备称帝后,以为关羽报仇的 名义兴兵伐吴,实则是想夺回荆州,但被吴将陆逊打 败,逃回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北)。223年,刘备 死在白帝城,后主刘禅继位。 刘禅没有他父亲的雄才大略,但并非如人们所说 的昏庸之人,他把国家的军政大事全权委托给诸葛亮 和蒋琬、费神、姜维等人,稳居帝位四十一年之久, 就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诸葛亮是大政治家,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修复吴蜀 联盟,第二件事是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好 这两件事以后,他开始作北伐的准备。 此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都因各种原因无功而返 ,并且死在最后一次北伐军中,年仅五十四岁。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秣等相继执政,姜维统帅 军事。蒋琬、费祚等的治国才能不及诸葛亮,姜维的 军事才能也不及诸葛亮,所以蒋、费等人对魏主张采 取守势,而姜维几乎年年出兵攻魏,完全是空耗兵力 ,最后连守的力量都没有了。263年,魏灭蜀。 吴的情况有一点不同。刘备毕竟有一个汉室宗亲 的名,所以一直以汉室正统自居。孙权没有这个包袱 ,而且他占领的江东六郡,尽是鱼米之乡,如果能够 割据一方,孙权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因此,在对魏和 蜀的战与和的问题上,东吴一直犹豫不决。 魏、蜀、吴三国中,吴国最不稳定,管理最为混 乱,赋税最为繁重。 孙坚出身下层庶族地主,其子孙策靠武力和外来 士族的力量占领东吴,建立吴国。孙策死后,其弟孙 权继承基业,孙权废太子孙和,他死后,儿子孙亮继 位,后被宗室孙琳所废,孙琳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 ;孙休死后,孙和的儿子孙皓继位。孙皓是一个典型 的暴君,大臣和宗族几乎被他杀尽,孙吴的残酷政治 到孙皓时达到顶点,吴国也就灭亡了。 曹操占领荆州后,刘备不得不从新野逃亡,曹操 率大军猛追,而刘备又不舍百姓,这一段时间,可以 说是刘备最难过的了。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是与孙权 联合,借长江天堑抵抗曹操。但是,孙权手下的文武 意见并不统一,文官主降而武将主战,孙权本人害怕 曹操势大,在战与降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诸葛亮 在这种情况下亲赴东吴,力劝孙权与刘备合力抗曹。 诸葛亮对东吴君臣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 以张昭为首的东吴文臣是主降派,诸葛亮采取了 非常强硬的态度,毫不留情,令张昭、虞翻、薛综、 严唆、程德枢等人“无一言回答”,“满面羞饼’, “低头丧气”。 孙权并不想投降,却又顾虑重重,尤其对刘备的 实力有所怀疑,但孙权也是一方诸侯,所以诸葛亮采 取了激将法,他先给孙权指出两条路:‘若能以吴、 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可不 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当孙权问 他刘备为何不降时,他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 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 人下乎!”结果是孙权先怒后喜,表明了联合作战的 意思。 周瑜心高气傲,虽然主战,却不明确表态。诸葛 亮采用的也是激将法,不过是玩了一点小花招,把曹 操进攻江东说成是为了二乔,果然激怒周瑜,说了实 话。 彝陵之战后,吴、蜀交恶。诸葛亮派邓芝为使者 出使东吴,续修吴蜀联盟。孙权选身长面大武士一千 人,执刀白宫门摆至殿上,又在殿上立了油鼎,结果 邓芝从容应付,使孙权感到惶愧,孙、刘两家再次修 好,使吴、蜀得以安定下来。 接待来使,也是外交技巧。 邓芝成功说服孙权,恢复了吴蜀联盟以后,孙权 派张温到蜀答谢。张温自以为有才,十分傲慢。在送 行宴上,秦宓撞了进来,与张温谈天说地,说得张温 无言可对,避席而谢。张温回去后,盛称后主、诸葛 亮之德。秦宓的‘撞”入,应该不是偶然,而应该是 诸葛亮的安排。 东吴最好的外交家是鲁肃。 赤壁之战前夕,孙权派鲁肃去荆州,想联合刘琮 抗曹,但鲁肃还没有到荆州,刘琮就已经投降曹操了 。鲁肃当机立断,在当阳长坂去见刘备,转述了孙权 的意思,陈说厉害,力劝刘备与孙权合作抗曹。刘备 当然接受,于是放弃了远走苍梧的打算,进兵樊口, 向孙权靠拢,最后终于在赤壁打败曹操。 三国时的外交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张温应该算 一个,而最糟糕的要算是张松。 曹操破荆州,刘璋非常紧张,他派张松去结好曹 操。曹操不太喜欢张松,张松极为不满,恃才傲慢, 羞辱曹操,差点为曹操所杀,当然,刘璋结好曹操的 愿望也落空了。从外交的角度讲,张松算是办了一次 非常失败甚至糟糕的外交。 九、《三国演义》的语言艺术 明人蒋大器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 序》中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对《三国演义》的 语言作了描写性的概括。说《三国演义》的语言‘雅 俗共赏,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是非常准确的。 《三国演义》的语言采用的主要是古白话文,这 种文字既不同于文言文,也不同于“五四”以后通行 的现代白话文。它较文言文浅显,所以普通人都能够 读懂;它又较现代白话文简练。张尚德《三国志通俗 演义·引》中说它“以俗近语隐括成编,欲天下之人 人耳通其事”,指的就是它语言的通俗性。 《三国演义》的叙事语言约占全书文字的三分之 二,简洁明快是其最大的特点,比如对于景色的描写 ,往往文字不多,却很精彩。 《三国演义》的对话部分尤其精彩,文字虽然简 略,但却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 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以后,刘备非常高兴。当时 诸葛亮只有二十多岁,关羽、张飞都不服气,刘备对 他们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二弟勿复多言 。”后来,夏侯悖引十万兵杀往新野,张飞听说后, 就对关羽说:“可使孔明前去迎敌便了。”正说话间 ,刘备召二人进去,问他们说:“夏侯悖引兵到来, 如何迎敌?”张飞说:“哥哥何不使水去?”描写生动 有趣。 十、《三国演义》的评点 最后,我们要说一说《_一国演义》的评点了。 为古代小说加上评语,并根据自己的理想对原著 进行改编,已经成为小说史上的惯例。《西游记》有 黄周星评点本;《红楼梦》有脂砚斋、王希廉、张新 之、姚燮、王国维等的评点本。这些评点对我们更好 地理解作品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国演义》的评点本,以李贽《李卓吾先生批 评三国志》和钟惺的《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为最 早,而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本的《三国演义卜百二十 回本。我们分别以“贽评”“钟评”和“毛评”区别 。 《三国演义》虽为明人所作,但对三国人物的评 价却代有其人,我们选取了宋人苏轼、洪迈等人对《 三国志》及人物的部分评语,对我们阅读和理解《三 国演义》有一定的帮助。书中分别以“苏评”“洪评 ”别之。 后人研究评论《三国演义》者众多,我们遴选其 精华,采撷其最为精彩的评论,虽为只言片语,却也 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今将所引之书名列于其后, 均以作者之姓加‘评”字以别之,如王国维评语为“ 王评”、鲁迅评语为“鲁评”等,余类推。唯无名氏 评语,仍标为“无名氏”。 导语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上下历代名家点评版)》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精彩页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 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坚以杖画地曰:“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术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忽人报坚曰:“关上有一将乘马来寨中,要见将军。”坚辞袁术,归到本寨。唤来问时,乃董卓爱将李催。坚曰:“汝来何为?”侄曰:“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催来结亲。丞相有女,欲配将军之子。”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复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 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催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卓怒,问李儒。儒曰:“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乃保无虞。”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实不悟。”遂引吕布星夜回洛阳,商议迁都。聚文武于朝堂,卓曰:“汉东都洛阳三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耶?”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再休乱言。”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卓大怒目:“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即日罢杨彪、黄琬、苟爽为庶民。卓出上车,只见二人望车而揖。视之,乃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卓问有何事,毖曰:“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耳。”卓大怒曰:“我始初听你两个,保用袁绍;今绍已反,是汝等一党!”叱武士推出都门斩首。遂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 李儒曰:“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宫。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资。李催、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孙坚驱兵先入,玄德、关、张杀人虎牢关,诸侯各引军入。 且说孙坚飞奔洛阳,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先发兵救灭了火,令众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军马。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侯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目:“竖子不足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悖、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卓从其计,又令吕布引精兵断后。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悖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催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悖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 走至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操马中枪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