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上下)》的编写体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的结构并不完全与法律的规定相对应,而更偏重于体现理论研究的专题性特点。这种体例当然有利有弊。其利在于,对学习刑事诉讼法学理论来说,这样的体例使理论知识结构较为完整,相关研究的内容反映比较充分;其弊是刑事诉讼法律所规定的许多内容,因为学界探讨不多,而未能形成单独的专题。本书由王敏远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上下)》以2012年《刑事诉讼法》内容为主线。与市面上类似的书相比,本书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系统性与开放性。其系统性,一方面体现在各章的专题研究涵盖了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新增加的特别程序的内容;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中外相关制度的比较、对实践的关注以及学界对这些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每一章的最后部分——“问题与思考”。这个具有很高附加值的部分,宇数虽不多,但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刑事诉讼法学(上下)》读者范围:在读法学研究生和考研学生、高年级法学本科生以及法学院教师。本书由王敏远主编。
绪论法学研究生学习刑事诉讼法学的方法
引言:关于研究前提的说明
一、规范分析法
二、价值分析法
三、实证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系统分析法
上篇
第一章 刑事诉讼中的主体与客体
导读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主体
一、刑事诉讼主体的概念与范围之争
二、刑事诉讼主体的个别化研究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客体
一、刑事诉讼客体的概念之争
二、公诉事实与诉因的比较分析
三、刑事案件的单一性和同一性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正当程序
导读
第一节 正当程序的内涵、规范与实践
一、正当程序的内涵
二、正当程序的有关立法规定
三、正当程序的有关实践
第二节 刑事正当程序研究观点综述
一、刑事正当程序的价值
二、刑事正当程序的标准
三、我国刑事程序的正当化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目的
导读
第一节 相关法律关于刑事诉讼目的之规定
第二节 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综述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
二、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价值的关系
三、国外有关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
四、我国学界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第五章 刑事诉讼的效率
第六章 刑事诉讼的构造
第七章 无罪推定
第八章 刑事证据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 刑事证明的基本原理
第十章 程序性法律后果
第十一章 刑事管辖制度
第十二章 回避制度
第十三章 辩护与代理制度
第十四章 强制措施制度
第十五章 刑事证据基本制度(上)——证据分类制度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第十六章 刑事证据基本制度 (下)——证人作证制度
第十七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第十八章 刑事和解制度
第十九章 陪审制度
下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