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雪山碉楼海棠花(藏地班玛纪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古岳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古岳著的这本《雪山碉楼海棠花(藏地班玛纪行)》从历史文化这根主线去书写果洛藏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书写藏地文化大散文类图书中是一部的好书。 目录 一棵桃树和两只太阳鸟 寻找一棵树 寻找两座班玛阿育王塔 流淌乡愁的河谷 森林的光芒 碉楼散落成嵯峨 山前海棠是雪茶 黑陶上的历史 古岩画上的班玛 班玛七日——代后记 导语 古岳著的这本《雪山碉楼海棠花(藏地班玛纪行)》是喜马拉雅北麓非虚构作品,是迄今为止汉语世界对藏地果洛班玛历史文化的第一次书写,也是一部具有填补空白的历史意义的图书。全书由这样一些文章组成:《一棵桃树和两只太阳鸟》《寻找一棵树》《寻找两座班玛阿育王塔》《流淌乡愁的河谷》《森林的光芒》《碉楼散落成嵯峨》《山前海棠是雪茶》《黑陶上的历史》《古岩画上的班玛》等。 后记 班玛七日 当我决定写下这样一个标题,并用它来作后记 时,其实我并未想着要写一篇后记文字,而是另有 所想。 我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小书,主要是因为另一 本书《巴颜喀拉的众生》。在为这本书的创作一次 次深入藏地果洛做田野调查时,我在班玛逗留了很 长时间,对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并在《巴 颜喀拉的众生》一书中进行了表达。对于我,那算 得上是一种充分的表达,但于班玛,还不够充分。 另外,受整体结构和篇幅的影响,有些话题尚未展 开,因而萌生了一个想法,把有关班玛未曾展开的 话题再写一个东西,算是前一本书的一个衍生品。 前一本书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 程的一个自主选题资助项目,我在相关结项文字中 也写过,项目还有若干衍生作品,班玛这本书就是 其中之一。 那么,我怎么会写下这样一个标题?因为它不 像是后记,而更像是一个导游册子的标题。说实话 ,这真是我的用意所在。在班玛逗留了那么长时间 ,如果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游客,想来不会有第二个 游客比我更知道班玛。考虑到有读者在读到这本小 书后,受其影响可能会去班玛,出于对读者厚爱的 感激之情,我也有责任对他们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 提示,当是回报。一是因为,书中没有涉及这样的 内容,二是因为我自己以为,即使你能找到一本有 关班玛的导游册子,里面也不会有我写的这些内容 。所以,我为你精心做了一个班玛七日游的行程规 划。至于你最终要七日游还是几日游,或者游历更 长时间,全看你自己的时间和兴致。 如果是七日游(最好是自驾,建议与孩子同行 。如果乘坐往大武方向的航班,请参照此规划自行 调整),我给你的建议是,第一天一大早(早上6点 为宜)从西宁出发,有两条路可选,首选是南线: 西宁(走西宁至黄南的高速公路)一黄南(由河南 草原出青海)一红原大草原一四川阿坝一玛可河, 晚上抵达班玛县城(考虑到时间因素,最好自带午 餐,想在路上找地方用餐,我建议最好赶到阿坝县 城用午饭)。黄河大峡谷和辽阔草原是沿途看点, 但不要停留太长时间,最好在太阳落山以前赶到友 谊桥。这样在穿过玛可河谷森林前往班玛县城时, 你才不会漏掉夕阳下沿途看不够的美景。提示一: 玛可河谷的秋天最美,就整体自然景观而言,它甚 至在九寨沟之上。提示二:这只是初步浏览,不一 定细看,留下悬念,算是预热。第二条线路是走北 线,从西宁上高速往花石峡,再往班玛,沿途风光 也足可流连,还是天黑前赶到班玛县城入住。我建 议你返回时走这条路,这样一路都是顺时针方向, 在藏人看来,这也是心灵的方向。 第二天,早起。早饭前(太阳出来之前)先去 江日堂,约15分钟的车程。到江日堂古佛塔前等待 日出,而后由着性子看古佛塔(那里不仅有古老的 木佛塔——一定记着好好看看那木塔和木塔下面的 小圆山,据说那是阿育王佛塔,相关内容参见本书 。还有青海最大的古石塔林以及白扎寺,还是一代 宗师第十世噶玛巴的诞生地)。之后,赶回县城吃 早饭。饭毕,再往江日堂方向,在县城南玛可河大 桥前停住脚步,看赛来塘菩提塔,观塔的最佳位置 是塔西北侧的塔林边上。如果有阳光,天空里还有 云层,此时,站在那个地方望向塔尖时,太阳正好 处在塔尖位置,因为云层的缘故,洒落的阳光在塔 尖上宛如佛光。而后,再到江日堂细看,加深印象 。 这样,你能在上午10点半左右离开江日堂,继 续沿玛可河谷往东,下一个目的地果芒寺在不到十 公里的玛可河右岸。一定记着去寺院后面长着一片 柏树的那座山坡,沿顺时针方向绕行,据说这也是 一座阿育王佛塔,相关内容也参见本书。从果芒寺 出来,可继续往东,沿途可选日合洞和灯塔寺停留 片刻,然后到玛可河林业局所在地找个餐馆用午饭 。饭毕,到河对岸班前村看藏式碉楼群,那里是中 国最美的村庄。村庄之上有吉德寺可看,村庄里还 有第七世红帽噶玛巴的纪念塔和雕像。路边上的那 棵柏树据说是第十世噶玛巴和第七世红帽噶玛巴亲 手所种。之后再回到河对岸,上到山坡上看另一片 碉楼群。从那里下来,再从林业局东面过吊桥,到 森林里走走停停,闻花香,听乌鸣,看流云,听松 涛。直到太阳落山、身上有凉意,便往回走。我建 议当晚就在玛可河林业局歇息,林业局院内有宾馆 对外开放,环境舒适。晚饭后,还可以到附近河边 漫步,回去后,最好写点文字,即使不擅长也要记 下点什么。哪怕画几片树叶都好。之后,早早躺在 床上,回想一天的经历,入睡。入梦。 第三天,早起,最好赶在太阳出来前,沿山路 穿越那片森林,爬到南面山顶——记着在前一天打 听好上山的路。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因为山上有野 生动物,虽然一般不会有危险,但还是要以防万一 。这样,在太阳出来时,你就能站在山顶上,透过 林海看到日出和云海。这里雨水多,几乎一年四季 都能看到云海,雨后的早晨更壮观。看完森林日出 和云海,下山吃早饭。 饭毕,可继续沿玛可河往东,可一路走走停停 ,再次回 精彩页 无论黑帽系噶玛拔希,还是红帽系扎巴僧格,某种意义上说,因为这两顶帽子,他们在历史时空中曾闪耀过别样的光辉,后来的历史也进一步凸显过这两顶帽子的非凡意义。两顶帽子将两位佛光世界的高僧大德与世俗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在整个藏传佛教史上绝无仅有。我原本以为,四大皆空,视一切为空相的佛子不会在意这些外在的形式,但是,他们在意过。我想,除了借以保障教派的利益之外,他们也确实看重这两顶帽子给他们带来的荣光。 据马丽华的文字,噶玛拔希曾头戴那顶金边黑帽,走过川甘宁蒙等地,弘法利生。遗憾的是,蒙哥汗短命,1259年在御驾亲征南宋途中亡故。大汗之位的争夺在蒙哥汗的两位亲兄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间进行,终于在次年,两人一南一北分别自立为大汗。而噶玛拔希因经验不足,看不清世俗权力的争夺,加上忽必烈帐中的帝师之位此前已被教内一位更年轻者捷足先登,这个年轻人就是八思巴,噶玛拔希别无选择,只好站在阿里不哥一边。王位之争持续了整整五年,最终以阿里不哥投降,死于囚室而结束征战。虽然,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对噶玛拔希也多有安抚,但是自此,整个元朝,西藏地区的政治舞台上很少再见到噶玛噶举派的身影。随后发生一系列教,内外纷争——尤其是各派针对萨迦派的战争中,噶玛噶举均不在历史现场。 不过,这却使噶玛噶举重新踏上回归内心、自在圆满的心灵旅程,潜心佛学修行,方便道,大手印,大成就者辈出。终于,在长达百年的沉寂之后,至明代,噶玛噶举再次名震四方。自五世噶玛巴德银协巴受封西藏三大法王之首的“大宝法王”,世代承袭,领受万丈光芒。 不曾想,时隔400年之后,历史会再次重演。 第七世红帽法王就出生在班前村的那个小院落里。我记忆中,班前村以前只有几户人家——再早以前应该更少,都住在三层碉楼里。村庄后面是一面山坡,山坡上长满了云杉和白桦林。村庄前面是一条河,叫玛可河。那小院落是新近才有的,以前那里只有两三座石头和篱笆的碉楼,没有院落。碉楼前是一片空地,曾经种植过青稞。而今,曾经生长青稞的地方又多了几座碉楼,还多了一座白塔和一座雕像。 第七世红帽法王噶玛巴降世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感觉到了他的降临,据说是在观想中看到的。他不仅看到了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还看到了他出生的这个地方和那座碉楼。这个人就是第十世黑帽法王噶玛巴曲昂多杰(也译作秋英多杰),前世的来路上,他们曾经以师徒的关系共同经历人世的风雨,。今生有缘再次聚首,这是何等珍贵的缘分!更为难得的是,第十世噶玛巴的出生地也在这条河谷,离此地只有几十里地,他们都是同一片土地生养的孩子。第十世噶玛巴圆寂之后,第十一世噶玛巴也出生在这条河谷里,距离第十世噶玛巴的出生地不足一公里。民间传说,还有一世噶玛巴也曾诞生在这里。对此,虽然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其后人一直未敢忘怀。看来,历代噶玛巴对这条河谷情有独钟。 同一条河谷,同一片土地,在这么近的距离内竟诞生过三四位噶举派法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罕事。现在,这三个地方都建了一座塔,都立了一座雕像,用来永久地纪念。因为塔都是白塔,都一样高大,雕像都是用汉白玉塑成的,头上法帽的颜色都一样,在我看来,三座白塔和雕像,几乎没有分别。我想,这也许正是世人的用心所在吧。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原本就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灵魂,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一个是另一个的前世,另一个是这一个的今生。这就像是一个人离开后又回来一样,人还是那个人,没有分别,他们都是噶玛巴。如果把他们看作是同一棵树,那么,这个地方长了一棵这样的树,另一个地方也长了一棵同样的树。树还是那棵树,长同样的叶子,开同样的花,结同样的果子,所不同的只是,有时候这棵树茂盛一些,有时候,另一棵树茂盛一些。 P5-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