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译者的话
前言
中文版前言
编辑的话
符号和缩写
第1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增压的定义和目的
2.1 发动机功率与增压的关系
2.2 不同的增压方法概况
2.2.1 产生增压压力的方式
2.2.2 增压器结构形式
2.2.3 发动机工作方式
2.3 总结
第3章 增压的起源
3.1 汽油机
3.2 柴油机
3.3 航空发动机
3.4 废气涡轮增压的起源
参考文献
第4章 增压发动机工作过程理论基础
4.1 概述
4.2 机械增压
4.3 废气涡轮增压
第5章 压气机结构形式和压气机特性场
5.1 热力学和压缩
5.2 压气机结构形式
5.2.1 概述
5.2.2 挤压式压气机
5.2.3 流动式压气机
参考文献
第6章 发动机的压比-容积流量特性场
6.1 概述
6.2 二冲程发动机
6.3 四冲程发动机
第7章 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协同工作
7.1 动态增压
7.1.1 相调谐的进气系统
7.1.2 脉冲增压
7.2 机械增压
7.2.1 带挤压式压气机的四冲程发动机
7.2.2 带流动式压气机的四冲程发动机
7.2.3 二冲程发动机
7.3 废气涡轮增压
7.3.1 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与机械增压发动机在运行特性上的差异
7.3.2 废气涡轮增压的基本方程
7.3.3 有效涡轮机截面积的计算
7.3.4 脉动的涡轮机进气冲击的影响
7.3.5 涡轮机特性场
7.4 增压空气冷却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8章 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
8.1 概论
8.2 气缸工作过程
8.3 气体交换管路中的状态变化
8.3.1 零维和一维模拟
8.3.2 三维模拟
8.4 发动机动态运行
参考文献
第9章 废气涡轮增压的特性
9.1 排气管的影响
9.1.1 在不同气缸数及点火间隔下排气管的连接
9.1.2 在脉冲增压和恒压增压情况下技术上可用的废气能
9.1.3 脉冲增压的变型
9.2 加速特性
9.3 转矩特性
参考文献
第10章 改善废气涡轮增压转矩和加速特性的措施
10.1 输出状态和分类
10.2 放气阀
10.3 可变涡轮机尺寸
10.4 可变压气机尺寸
10.5 相继增压
10.6 二级增压
10.6.1 不可调二级增压
10.6.2 可调二级增压
10.7 电驱动辅助压气机
10.8 机械驱动辅助压气机
10.9 电辅助的废气涡轮增压器(euATL)
10.10 增压空气扫气
10.11 外部压缩空气的供给
10.11.1 增压空气管路内的供给
10.11.2 喷射-辅助
10.11.3 直接进入气缸
10.12 组合式增压
参考文献
第11章 基于废气能量利用的特殊的增压过程
11.1 涡轮冷却和米勒工作过程
11.1.1 涡轮冷却
11.1.2 米勒工作过程
11.2 涡轮复合工作过程
11.2.1 概述
11.2.2 中速机
11.2.3 低速机
11.2.4 商用车发动机
11.3 超高压比增压过程
11.4 Comprex气波增压过程
11.5 涡轮制动
参考文献
第12章 增压空气冷却和增压空气冷却器
12.1 基础
12.2 增压空气冷却器结构形式
12.2.1 水冷增压空气冷却器
12.2.2 空气冷却的增压空气冷却器
12.3 增压空气冷却系统
12.4 增压空气冷却器中应避免超过露点
参考文献
第13章 增压的特殊问题
13.1 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
13.2 高海拔地区发动机运行(高功率)
13.3 增压对废气排放的影响
13.3.1 概述
13.3.2 废气再循环
13.3.3 废气后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第14章 增压装置的结构特征
14.1 概述
14.2 车用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器
14.2.1 基本结构和壳体
14.2.2 转子轴
14.2.3 支承和润滑
14.3 大型发动机用废气涡轮增压器
14.3.1 概述
14.3.2 压气机
14.3.3 径流式涡轮机
14.3.4 轴流式涡轮机
14.3.5 支承和润滑
14.3.6 涡轮增压器清洗
参考文献
第15章 增压发动机应用举例
15.1 摩托车用发动机
15.2 乘用车用发动机
15.2.1 乘用车用汽油机
15.2.2 乘用车用柴油机
15.3 商用车用发动机
15.4 高速大功率柴油机
15.5 中速四冲程柴油机
15.6 低速二冲程柴油机
15.7 航空发动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