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唐代诗人寒山和归属于他名下的那些寒山诗是世界文学交流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学风景与文化记忆。“风狂诗隐”寒山、“机趣横溢”的寒山诗、轰轰烈烈的“寒山热”、如火如荼的“寒学研究”、历久弥新的“和合思想”以及精彩纷呈的“儒释禅道”多元文化,均是最具对外传播价值的中华优秀文化,也是国际社会通过寒山和寒山诗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窗口。本书从知识考古学、翻译学和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等多维视角,深度考察了寒山和寒山诗的来龙去脉以及“寒山热”与“寒学研究”的前因后果;同时系统探讨了寒山诗在中外文学场域中的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历程,及其对于中外文学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启示。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翻译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等学科领域的研习者与兴趣人士,以及喜爱中国文学文化的外国读者。 目录 绪论 0.1 作为文学“弃儿”的风狂诗隐 0.2 从“边缘”到“中心” 0.3 本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 第1章 旅行书写与翻译研究 1.1 中国旅行书写与翻译研究的传统角色 1.2 西方旅行书写与作为旅行喻词的翻译 第2章 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 2.1 理论旅行及其翻译学意义 2.2 旅行模式与旅行线路 2.3 经典与经典建构 2.4 翻译文本的经典建构 第3章 始发地主体文化规范与寒山诗的语内旅行 3.1 主体文化规范 3.2 寒山其人其诗 3.3 寒山诗的语内旅行 3.4 主体文化规范与寒山诗的文学命运 第4章 目的地文化多元系统与寒山诗的语际旅行 4.1 文化多元系统与翻译文学的地位 4.2 寒山诗在东亚的语际旅行 4.3 寒山诗在欧洲的语际旅行 4.4 寒山诗在美国的语际旅行 第5章 寒山诗在目的地文化多元系统中的经典建构——以斯奈德译本为考察中心 5.1 美国战后的文化多元系统 5.2 主流意识形态与寒山诗的经典建构 5.3 赞助人与寒山诗的经典建构 第6章 寒山诗的返程之旅及其在始发地文化多元系统中的经典重构 6.1 旅行与返程 6.2 返程之旅与经典重构 6.3 寒山诗与中国文学史 第7章 结语 7.1 关于理论旅行的反思 7.2 关于文学史书写的反思 7.3 关于旅行模式与经典建构的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叙事体系中,寒山诗从未真正进入过精英知识分子的关注视野,即使是在众声喧哗的后经典时代,寒山诗也一直游离于中国文学经典形式库的边缘地带。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始,东西方却给予了寒山诗以崇高的文学礼遇,其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本书系统探讨了寒山诗在世界文学场域中的译介、传播与经典建构,并从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入手考察了意义深远的“寒山热”及“寒山现象”的形成与确立,及其对于世界文学史和文化史的意义与价值。本书所涉学科领域众多,如文学史、宗教史、语言学史、民俗史、一般精神史、文化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