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金理,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学术专著《从兰社到(现代):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与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6月)。曾主笔《文汇报》中短篇小说评议专栏“期刊连线”(2003年至2006年),为《小说评论》开设批评专栏“小说的面影”(2007年至2008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推选“2012年度青年批评家”(《人民文学》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主办)。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提名。2012年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获《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目前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 目录 语言、文学与实感 章太炎语言文字观略说 文学“实感”论 ——以鲁迅、胡风提供的经验为例 语言与“实感” ——通过一封家书释读胡风的文字与理论形态 论文衡史 造人·“伪士”·日常生活 ——重读《伤逝》,兼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反躬自省的“医生”与拒绝被动的“病人” ——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昔之殊途者同归” ——重识《庄子》《文选》之争 “关系网络”中的施蛰存 贾植芳先生的晚年书信 重回历史语境 ——“可能”、问题与尝试 善善从长 一言何以成新说 ——关于文学史理论“共名与无名” 博采众长开新史 ——关于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的“一身二任” ——关于程光炜《文学史二十讲》 站在“传奇”与“诠释”反面 ——关于张新颖《沈从文精读》 跋
导语 《述而批评丛书》聚集目前上海最具影响力和潜能的10位年轻批评写作者,请每一位作者精选自己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文章,力求成为一套能够全面反映当下上海青年文学评论整体风貌的精品文集。 《写在文学史边上》是其中一册,为青年评论家金理的评论集,主要聚焦他在现代文学史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文集分三部分:“语言、文学与实感”“论文衡史”“善善从长”。这是一部系统的现代文学史研究,具有相当的思想与阐释深度。 内容推荐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门积累、考订史料的学问吗?眼下的文学史著作层出不穷,但以我私心而论,比较偏爱的是那些通过对文学史的阅读而能激发起与当下文学现状甚至切身生活对话的著作,在传统与当代的不断沟通、互释和重新梳理中,可以建立起文学史叙述的途径。 金理著的《写在文学史边上/述而批评丛书》第一辑探讨语言中的现代精神和实感经验:第二辑是一组中国现代文学的史论文章;第三辑则向前辈学者和经典著作致敬。 |